《遠見》問(以下簡稱問):為什麼選擇中文系?入學後跟想像中有何落差?
王秋雯答(以下簡稱答):高中時,我想念商,覺得出路會比較好。不料分數落點就在文學院,只覺得不排斥。讀中文系的人有幾種,有些人的文學之路非常早慧,不到20歲就得了大獎,是文壇新秀,十足的文青,但這是少數。大部分人就是分數分發,進來之後才慢慢開始想未來。
進來後跟想像中落差很大。原以為中文系應該要文學很強才能讀。後來才知道,文學只是一部分。很多課程都要討論作品的歷史脈絡和文本的邏輯,很強調學術嚴謹,跟創作未必有關。例如文學批評是一種客觀的分析,不是心得抒發;文學方法論,也需要讀很多資料。
問:最有啟發性的一堂課是什麼?
本文未完
歡迎登入閱讀
歡迎登入閱讀
雜誌訂戶登入可無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