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Our Time:20世紀史》:十個劃時代的思潮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99-01-01

瀏覽數 17,350+

《Our Time:20世紀史》:十個劃時代的思潮
 

本文出自 1999 / 1月號雜誌 第151期遠見雜誌

回眸這世紀,你記得哪些場景?大戰砲影,搖滾狂歌,皇室世紀婚禮,還是只能憶起今天的陽光?

以百年為單位,原本就是種遙不可及的追憶。有些故人形影甚至已化做春泥,不復存在。這本百科全書式的歷史紀錄,就是以編年的模式,將百年來一道道時代人走過的痕跡,收疊入歷史的抽屜。

除了逐年記錄歷史之外,這本美國中心濃厚的史書還收錄了長達百頁的世紀思潮回顧。由十位各領域名家執筆,寫出十篇各年代影響後世的重要思潮。

活在佛洛伊德的巨大陰影下

本世紀第一個十年(一九○○——一九○九)留給世人的遺產,是佛洛伊德(S. Freud)的潛意識學說。這時候的世界人口約在十六億左右,歐美勞工每週平均工作五十一小時,比九○年代整整多出十幾個小時。留聲機成為最流行的家庭娛樂設備,而世界開始了本世紀第一波大移民潮,這十年共有八百七十多萬人移民美國,兩百多萬人移民阿根廷。

世紀肇始的這十年間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是開拓精神分析領域的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一九○○年出版的經典巨作《夢的解析》。在此之前,夢境是一片無人涉足的荒漠,佛洛伊德策馬探入禁地,鼓勵病人回憶兒時的經驗與夢境。他大膽討論希臘作家索福克利斯(Sophocles)的《伊底帕斯王》,歸納出潛藏男性意識中的戀母情結。

如今,佛洛伊德主義廣泛運用在電影、創作、犯罪分析與醫療。一九四五年,希區考克的電影「符咒」就利用精神分析學說,採用夢幻謀殺的手法。直到九○年代,電影界心理分析風潮仍持續不墜,「沈默的羔羊」「驚悚」等影片都有佛洛伊德的影子。

第二個十年(一九一○—一九一九)標舉了量產時代的來臨。此時爆發史上第一次傷亡慘重的世界大戰,人類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對付敵人。一九○八年,有二十二國參賽的奧運會首度在英國舉行,當時參賽選手共有兩千多人,比起現在動輒一百七十多國、一萬多人參加的奧運會,無論在規模或商業市場上,都要小得多。

大眾文化熱騰騰地崛起

一九一三年是二十世紀歷史的重要分水嶺,因為美國汽車大亨亨利福特(H. Ford)在這一年組織了第一條生產線,大量製造T型車,降低轎車的價格。他將工人的薪資提高三倍,每天縮短一小時工時,並率先實施週休二日。轎車普及為普通交通工具後,市場更形開闊,又造成大量消費的趨勢。另一方面,汽車量產改變了城市規劃、購物習慣與家庭生活,促使鄉村開始都市化。

二○年代(一九二○—一九二九)帶來的影響,則以大眾文化為首。大戰之後,世界開始繁榮發展、毫無節制地放縱,直至一九二九年全球經濟大蕭條,瘋狂的享樂始告結束。當時的紐約成為人口最多的都會區,共有五百六十萬人。

大量消費連帶使得大眾文化熱騰騰崛起。二○年代的文化騷動出現在美國的都市,風行當時的爵士樂改變了通俗文化,是謂爵士年代;艾靈頓公爵(Ellington Duke)、路易斯阿姆斯壯(L.. Armstrong)巡迴美國各地表演。這十年間,電影也開始發展為電影藝術,美國每週看電影的人數高達九千萬人次,是九○年代的四倍之多。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大眾文化融合了文人、市井的品味,當時的前衛人士都嘗試混合高尚與庸俗、神聖與世俗的創作。例如古典樂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和蓋希文的音樂,畢卡索的超現實主義繪畫,都受到爵士樂的影響。

從總體戰爭到反戰運動

第四個十年(一九三○—一九三九)是極權主義的年代。經濟大恐慌造成全球高達三○%的失業率,墨索里尼、希特勒、史達林等極權主義者都在這段期間掌握了政權,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成為兩股極端的政治潮流。經過一甲子之後,法西斯、共產主義先後衰亡,但是極端的民族運動仍在世界各地橫行,與法西斯主義前後輝映,極權陰影仍蠱惑著世紀末的天空。

四○年代(一九四○—一九四九)是總體戰爭、全球衝突的時代。二次世界大戰傷亡達六千五百萬人,人類利用科學發明,引進先進武器、原子彈,卻毀滅了自己,平民成為戰爭的攻擊對象。在戰後,美、蘇確立了超級強權的地位,並展開長達五十餘年的武器競賽。

第六個十年(一九五○—一九五九)是本世紀太空時代的黎明。在這段時期,牛仔褲成為休閒服裝的代表,風靡了全球。戰後出生率陡然提升,戰後嬰兒潮一代如今已經掌控大半個世界。一九五七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美蘇開始太空競賽﹔一九七二年人類終於登陸月球。這段期間開創了人類征服太空的時代,到了九○年末期,太空旅行、移民外太空的言論,再也不是科幻小說的喃喃囈語。

六○年代(一九六○—一九六九)讓後世回味的是它遺留的純真精神。這反叛意味濃厚的十年爆發了越戰,全世界掀起學生反戰運動,並出現了嬉皮風潮,強調要拋棄成人的虛偽矯飾。一九六四年披頭四合唱團出現在電視螢幕,歌曲廣受歡迎,連知識分子都朗朗上口。口服避孕藥也在一九六○年核准上市,推動了婦女性解放運動。

電子革命星火燎原

第八個十年(一九七○—一九七九)醞釀了全球奉行的環保主義。隨著太空人登陸月球,人類對地球的認識也與日俱增。一九七○年四月,歷史上第一個地球週誕生,許多宣揚環保概念的著作紛紛出爐,如《寂靜的春天》《封閉的圓周》等,警惕人類要愛護地球。

電子革命則為八○年代(一九八○—一九八九)投下一顆震撼彈。半導體晶片在這個時期大幅降價;一九八一年,IBM推出第一台個人電腦。電子革命星火燎原,改變了人類思維、世界距離,電腦迅速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及至九○年代初期,網路開始盛行,全球電子村出現一個新社群,將主導下個世紀的走向。

若要有更美好的新世紀,人類就必須解決九○年代(一九九○—一九九四,本書只記錄到一九九四年)民主所遭遇的挑戰。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東歐共產國家紛紛遁離共產主義,冷戰i然而止。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對抗,民主政體似乎戰勝了共產政體,但卻面臨了新的危機。九○年代世界各地延燒種族滅絕的殺戮,在南非、在波士尼亞等地;全球難民每年以一百萬人的速度增加,民主並未帶來美好的世界。歷史最後是否終結在民主自由,答案仍蒙昧不明。

匆匆一顧,二十世紀倏地走向盡頭,這十個劃時代的思潮,或許已成明日黃花。只是,縱然撕走了日曆,我們還有好一陣子得繼續活在它們或正或邪的巨大影子下。

(蕭富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