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法國東南部、距瑞士日內瓦只有五十公里的小城安錫(Lac de Annecy)是個觀光勝地,也是法國高科技、精密工業及金屬工業重鎮,其中金屬業更是百年工業。而鄰近的法福吉鎮,不但是都彭家族的發源地與金屬工坊所在地,也是傳統中國漆技術在歐洲的傳承之地。
金屬工坊中有六百多位技師,產品中有四五%是各式精緻筆,每小時最多只能雕琢十八枝筆身;四五%是精緻打火機,每天最高可產一千五百只; 其餘一○%是以金屬為材質的個人生活飾品,如皮帶釦、男用袖釦、雪茄盒 、雪茄切刀、女用皮包釦、訂製的獎牌等。都彭品牌的金屬產品沒有一樣是委託製造的,以一貫作業控制品質。技師平均年齡四十多歲,在工坊至少有十年以上的經驗。
都彭一半以上的金屬產品因設計而必須用到中國漆技術。工坊工藝總師指出:「中國漆起源於西元前,技術應用的高峰期是在十八世紀的明朝。此後中國漆流傳至歐洲,並影響歐洲的文藝發展。中國漆技術因為材質及運用的不同,技巧亦分成許多學派,但共同點是都需採用東方樹液(sap)做顏色原料。」一位設計師接著說:「歐洲自一九二○年起,以抽象、對稱的設計形式及充滿現代感的幾何線條的典型裝飾派藝術(Art Deco)為主導,傳統中國漆在此潮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位技師自豪地說:「傳統中國漆技術通常應用在木質或布料上,都彭將此技術應用到金屬,在顏色、光澤及透明度上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工坊採購處主任指出,樹液都是向中國、台灣及日本購買,買來後須存放冰箱六至七年後方可使用。為控制樹液的質與量,須準備足夠的樹液存貨,以應付需求的變化。傳統中國漆技術的作業步驟繁雜費時,但都彭的堅持讓此技術在歐洲手工藝業中依然流行,並藉由都彭的個人精緻飾品帶到世界各地的紳士淑女手中。
工坊中有一個品質控制小組,工作人員以放大鏡重複檢查肉眼看不到的瑕疵,以確保產品的完美,這樣的產品維護在都彭的品質形象上發揮了極大功能。一位技師指著一只自南韓寄來的一九六○年代男用打火機說:「通常簡單的維修工作,可以在我們世界各地的銷售點處理。這只打火機的維修較複雜,不過在我們修護與整體琢磨清潔後,它又像新的一樣。」
都彭工坊的傳統手工藝透過跨國銷售點,與愛用者共享它一百二十六年來建立的專業及生活品味。
(林蕙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