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台灣怎麼辦?杜紫宸:中美關係恐落入「歷史的陷阱」

經濟日報
user

經濟日報

2018-12-18

瀏覽數 18,500+

國內知名政經評論家杜紫宸。
國內知名政經評論家杜紫宸。

國內知名政經評論家杜紫宸分析,從華為公主交保獲釋來看,中美兩國高層刻意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美中談判背後是兩大強權的對抗,台灣宜避免向任一方傾斜,維持「等邊三角型」關係為上策。

杜紫宸預期,即使美中在明年3月1日前,達成關稅不增加的協議,但不會解決雙方貿易不平衡的問題,美中關係仍將是未來全球的一大不安定因素。

他研判,美中談判結果的可能性有三:

一、談判破裂(進一步爆發美中冷戰),美將對中的2,000億美元商品關稅,從10%提高至25%。

二、達成部分協議:中國增加向美購買商品,美方不再加碼關稅,在一定的期限下,雙方繼續就貿易正常化的程序進行談判。

三、取消或降低10%關稅:此一可能性最低。

杜紫宸認為,從華為公主被釋,可以看出美中雙方皆有所節制,研判是受「修昔底德陷阱 ( Thucydides’s Trap ) 」之說影響。

此一說法,源自於古希臘著名思想家,也是歷史 ( history ) 名詞的創造者-修昔底德,所提出著名的歷史見解:「It was the rise of Athens and the fear that instilled in Sparta that made war inevitable」( 雅典興起與斯巴達被注入的恐懼,導致戰爭的不可避免性 ) 。

而「修昔底德陷阱」意指快速興起的新興勢力,為既有霸權者帶來威脅與恐懼,結構性矛盾最終導致重大衝突,甚至戰爭。

杜紫宸說,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教授艾利森( Graham Allison) 2017年發表專文「修習底德陷阱:美國和中國正走向戰爭」,文中指出,中國的快速崛起,將衝擊美國的領導與國際秩序的混亂,可能引發重大衝突甚至戰爭,此一論點引起國際廣大關注,習近平本人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中美應該避免陷入「修習底德陷阱」。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艾利森教授在哈佛政府學院任教超過 50 年,門生包括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政治人物,他指出,在 16 個近五百年發生的「新興勢力與守成大國衝突」案例中,有12 個以戰爭收場。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起因於德國整合興起,威脅英國的世界霸權。其他尚有美國南北戰爭等。

艾利森教授的文章中也指出,競爭強權領導者都會意識到應該避免致命衝突,但最終戰爭起因卻常來自第三者微小事件。以中美衝突而論,金正恩和華為公主事件,都可能成為戰爭或重大衝突的導火線。

杜紫宸觀察,近期美中貿易戰的走向,有拉幫結盟,對特定國家(即中國),進行抵制的趨勢。美國對伊朗、北韓,都曾進行經濟封鎖,甚至採用禁運的手段,現在美國動用如英、日等盟友之力,不採購華為產品,也有制裁中國的意味。但中國也有盟友,中國也可以透過俄羅斯、中亞、中東,進行反制,如此一來,美中冷戰爆發,最糟的情況,還可能會造成戰爭。

國際關係學者大多認為,核武的可怕性,讓超級大國出現戰爭可能性降低,可能透過談判達成長和平協議、轉向冷戰,或調適。

艾利森教授因而提出呼籲,中美應打破傳統政治思維模式,發揮想像力與勇氣,仿效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的經驗,創造設計出如馬歇爾計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制度,讓世界得以繼續享受和平與繁榮。

所謂馬歇爾計畫是指,美國在二戰後精疲力盡,1,000 萬軍士退伍,焦點應該放在重建國內各項建設,但同意向自己國民課徵約 GDP 1.5 % 稅捐,提供給歐洲,包括德國及義大利,做為重建基金中美對抗,貿易摩擦只是表面,真正的原因在於兩個強權間的對抗。

杜紫宸認為,中美未來談判,能否建立長期穩定機制,建構「新型大國關係」,舉世注目。歐洲和日本雖樂見美國強力打開中國市場,但亦有自身發展與獨立決策立場,未來將成為中美關係角力的關鍵力量。

杜紫宸指出,台灣在美中角力關係中,不可能扮演合縱連橫的蘇秦、張儀的角色,更不宜清楚表態,否則很容易被美中反制,最好的方式,是聰明地與美中維持等邊三角型關係,不要向任一方傾斜。

本文轉載自2018.12.18「經濟日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