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屏東的作家龍應台本月初收到了一封寄自大陸安徽的來信,信封上的地址僅以簡體字寫上「屏東縣潮州村、東港溪畔河流、菜市場粉麵館附近」等字樣,沒有想到這封信繞行千里,還是送到了龍應台手中,經她追查才發現是潮州郵局的稽查黃加雄發揮了使命必達的精神,為一封無處投遞的郵件找到了收信人。
在收信後不久,龍應台特別托人送了一箱蜜柚到潮州郵局感謝黃加雄,事隔半月,一直到今天,黃加雄提起這件事還是說「太感謝」,他說,郵局裡經常都在處理地址不完整的信,自己只是做了份內應該做的事;但龍應台形容「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台灣精神」。
龍應台在臉書上寫道:「海峽的那一岸,有十四億人;海峽的這一岸,有兩千三百萬人。七十年的隔離後,歧見和不理解有時緩和,有時嚴峻,可是,水永遠是穿過石頭的。為一封樸素的人寫的樸素的信,兩岸的郵差,就在那有霞光的天空下,安靜地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她說「時代再怎麼複雜,人心的單純,仍是可能的吧」。
60歲的黃加雄郵局服務已經40年,在潮州郵局服務也有35年,目前是潮州郵局的稽查,主要負責管理寄信及處理郵件的疑難雜症,本月他看到一封地址不完整的信,雖然信封上只寫著「東港溪畔河流、菜市場、粉麵館」等關鍵字,但是收信人是大名鼎鼎的「龍應台」,黃加雄一眼就認出「這不是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嗎」?
圖/潮州郵局的稽查黃加雄(中)日前成功把一封寄到東港畔的信,成功轉到前文化部長龍應台的手中,後來龍應台還托人送上一箱蜜柚,感謝他的細心。取自龍應台臉書
他說,當時他只聽說龍應台搬到潮州,並不知道正確地址,還好他就是當地人,透過友人輾轉打聽,連絡上龍應台的哥哥,才總算不負使命。
「這樣的信,有時一封也沒有,有時一天要處理好幾封」,黃加雄說,這是自己份內的工作,他從沒想過收信人是否記得,但隔沒幾天他竟收到龍應台托友人送來的一箱蜜柚,反而讓黃加雄再三說感謝,直說太難忘。
這封上月19日從大陸安徽寄出的信,寄信人只在信封上寫道:「屏東縣...潮州村. 東港溪畔河流…(菜市場 粉麵館)附近……(收信人,可以問,附近村民應該知道) 謝謝,不好意思」。
龍應台在臉書上說,自己確實有時清晨五點到東港溪畔走路,但是,東港溪長44公里。她偶爾會去潮州市場的麵攤吃早點,但是潮州有好幾個市場,每一個市場都有好多個「粉麵館」…。
然而這封虛無縹緲寄往「屏東潮州東港溪畔河流」的信,安徽的某個郵局還是認真地把它寄到了台灣,可能還先送到北京、上海或廣州,再輾轉到台北或高雄,再發到屏東潮州。她形容兩岸的郵差,「安靜地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時代再怎麼複雜,人心的單純,仍是可能的吧⋯⋯」。
本文轉載自2018.11.29「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