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愛河名稱怎麼來的?原來與70年前的烏龍報導有關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18-11-24

瀏覽數 35,750+

愛河名稱怎麼來的?原來與70年前的烏龍報導有關
 

愛河是不少人來到高雄必去的口袋景點之一,而浪漫名稱更成為許多情侶的約會之地,然而在美麗的名稱底下,卻是源自於70年前菜鳥記者的一場誤會。

今年選舉,愛河因為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提出的「愛情摩天輪」政見,以及愛河水可否飲用問題,再度引起民眾關注,許多人也紛紛好奇愛河名稱的由來。

根據高雄市官方網站指出,愛河河川最早出現的時間可以追溯至明清時期,在此之前愛河原本沉於海底,並與高雄港海域合為一體。之後隨著地形運動,愛河河溝才終於浮出地面。

網站指出,早期高雄居民稱呼愛河為「打狗川」,日本統治時期,隨著打狗改名為「高雄」,「打狗川」也跟著被更名為「高雄川」。之後日本整治高雄港,並進一步將愛河河底挖深、開發運輸功能,現代愛河的樣貌才成形,「高雄川」也因此改稱「高雄運河」。

愛河的第三次更名則是源自於一場誤會,1948年,高雄市民陳江潘在今日的中正橋附近開設了一家「愛河游船所」,專門出租小船讓觀光客使用。某天颱風過後,游船所的招牌卻因為風雨過大,造成上面文字部分脫落,只留「愛河」二字。

不久當地又發生情侶殉情事件,附近只留下兩人殉情字條,「故事」網站指出,當時負責採訪殉情事件的《新生報》林姓記者,誤以為招牌上的名字是河川名稱,便在報導標題寫下:「愛河浮起豔屍一具」,其他家也跟進報導錯誤名稱,至此「愛河」之名才廣為流傳。

1968年,時任高雄市長的楊金虎為了替蔣介石夫人祝壽,便將「高雄運河」改稱「仁愛河」,但隨著使用「愛河」稱呼的高雄人越來越多,高雄市議會才在1992年順應民意,由當時議員陳武勳提案通過,正式將河川命名為「愛河」,之後便一直沿用至今。

本文轉載自2018.11.23「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