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3個「不能說」 讓外籍生來台變待宰肥羊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18-11-07

瀏覽數 19,300+

立委質疑教育新南向變調,外籍生淪屠宰工,教育部長葉俊榮(左)表示「遺憾」,在三個月內提調查結果。
立委質疑教育新南向變調,外籍生淪屠宰工,教育部長葉俊榮(左)表示「遺憾」,在三個月內提調查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斯里蘭卡學生來台就學,卻淪為黑工。或許是個案,但或許不是。台灣政府持續鼓勵學校招攬外籍學生,很多學校正掙扎於退場與否邊緣,加上台灣廠商大量缺工是事實,眼尖的仲介早已看到這個商機。斯里蘭卡學生個案將檯面下的黑幕交易曝光,如果政府仍不正視退場機制,不檢視外籍生留台薪資門檻取消的漏洞,恐怕問題仍然無解。

個案?每3外生就有1人打工

政府鼓勵大專院校收外籍生,尤其在新南向政策推波助瀾下,境外生明顯成長。問題是,這就代表台灣教育國際化了嗎?還是愈後段大學為了規避退場,搶學生搶愈凶?

教育部認為康寧大學招收的斯里蘭卡學生淪為屠宰工是個案,但看看數據,外籍生來台工讀比率逐年攀升,每三名外籍生就有一人在台打工,康寧大學真是個案?

教部要政績 廠商要勞力 學校要生存

令人擔心的是,在教育部、學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交相掩護下,爭取外生入學,會不會只是「教育部要政績、廠商要廉價勞力、學校避退場」的畫大餅戲碼,美化了帳面數據,卻無助提升台灣人才素質,還讓來台就學學生成為待宰羔羊。

台灣推境外招生已經多年,但隨著各大學搶外生,甚至連仲介公司也介入,不但仲介價碼在國外的台商間多有耳聞,坊間也出現外籍生來台「團進團出」、「整班到工廠實習」等傳聞,如今康寧竟被抓包把學生整批帶到屠宰場。學校若繼績「掛羊頭賣狗肉」,在蔡政府更進一步鼓勵大學向新南向國家招生之際,不免令人擔心類似情形已非少數特殊現象。

3個「不能說」 讓外籍生來台變待宰肥羊_img_1

產學實習 成廠商找廉價勞力來源

僑外生來台分學位班與非學位班,非學位班的「國際產學合作專班」,是各大專院校最容易設立,也最能獲得教育部補助,更是後段班大學的活命絕招,偏偏產學班因為有各種實習課程,最可能流於廠商廉價勞動力來源。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無論是實習、建教合作或打工,教育部都應該要有更積極把關作為,不容學校淪為另一種「人蛇集團」。

馬政府多年前以「高等教育國際化」為名,強力鼓吹大學多收外籍生;如今蔡政府同樣力推招攬僑外生,理由變成彌補台灣人口減少的勞動力。兩者說法不同,但明眼人都知道,大學無法退場,才是官方說不出口或不願面對的難題。

攬人才?還是攬人力?

2014年推動取消僑外生在台工作薪資門檻,進一步惡化僑外生勞動條件,四年來僑外生在台工作薪資逐年降低,政府口中的「攬才」攬的是「人才」還是「人力」?

政府表面上規定外國人在台只能從事專業技術性白領工作,但暴增的僑外生大專生,讓廠商連爭取開放藍領外勞都不用,就多出可觀的廉價勞動力,甚至連就業安定費都省了;學校增加學費收入,減輕被退場的壓力;教育部更可坐收配合新南向政策的漁翁之利。但當政策失控後,不但來台就讀學生成為受害者,更嚴重敗壞台灣國際形象。

本文轉載自2018.11.7「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