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設一向是城市發展的核心,金門縣在過去幾年鎖定水源、電力、道路等工程,帶給民眾便利優質的每一日生活,更透過校舍更新工程,讓下一代的求學場域更美好。金門縣的進步,很親民,很便民!每天都看得到、感受得到,縣民幸福感持續上升,城市活力不斷向前!
要打造一座幸福宜居城市,就從每日便利優質的生活為起點,而用水、用電、用路當屬三大重點,也成為金門縣政府陳福海縣長所帶領的團隊施政上重要目標。
自泉州市引水 解決缺水困擾
金門受限於海島型地形,先天的水資源條件不良,長期以來存在供水不穩定、地下水超抽鹽化及湖庫水質不佳等問題。極端氣候肆虐下,更加重了金門鄉親的缺水困境!2017年金門出現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旱象,年度降雨量比前年驟降6成!
為了要讓金門鄉親便利用水,金門縣長陳福海積極爭取「金門自大陸引水工程計畫」,自大陸引水的管線已在今年1月接通,由泉州市的南安山美水庫水源系統引水,最快在今年金門縣民就可以使用大陸水源,有效解決缺水困擾,同時改善目前地下水源枯竭及水庫原水水質不佳等問題。
金門縣府也將同步加強管制地下水用量,讓地下水休養生息,以因應未來的氣候變化。為了確保金門地區長期供水穩定,金門縣還參考新加坡作法,積極推動雨水截留、海水淡化及回收水再利用等多元化之水源開發,以提升自有水源比例,並穩定地區用水需求。
串聯大小金門 拓寬環島要道
交通建設也是關乎民眾每日生活的重點,過往大小金門之間僅能依賴海路運輸,為了提供大小金門全天候快捷、安全的陸路運輸,縣府在交通部國工局的協助下投入興建金門跨海大橋工程。這座金門鄉親期盼已久,國內首座的海上特殊橋樑預計將於2021年初完工,東接大金門金寧鄉湖下慈湖路,西至烈嶼鄉后頭湖埔路,全線長約5.4公里,除了暢通交通之外,也將整合分配大小金門醫療資源、順暢物資運送,並且帶動觀光商機。
金門縣的環島北路是縣民主要往來通行的要道,金門大學設立後車流量更因此直線上升,原有8公尺的道路寬度、雙向混合車道等設計,造成大型車與機車併行爭道危險情況屢現,縣府在2017年逐步完成拓寬道路劃設雙向快車道及機慢車道,實現汽、機車分流,有效降低機車、自行車壓迫感、減少交通事故,守護鄉親的安全。
推動綠電能源 建構生態低碳島
金門是觀光重鎮,積極守護生態環境、推動低碳島,縣府已完成建置4.2MW公有建物太陽光電系統、太陽能熱水器補助,還將陸續推動水上光電、擴建塔山電廠機組,未來並將推動金廈電網,藉由互連廈門大電網,解決台電外島發電成本過高的問題,提高金門地區供電品質及可靠性。
由於金門地區用電急速成長,預估自2019年起可能有缺電風險。經過陳福海縣長的極力爭取,縣府和台電公司聯手,成功推動「台灣電力公司金門塔山電廠供電能力及穩定提升計劃」,將在今年底於金門塔山電廠新增兩部發電機組,並透過裝設污染防治脫硝系統設備,減少污染排放,提升環境保護作用,預定於明年可成功併聯發電,每年新增發電量約七千萬度,將可有效紓緩金門地區用電缺口,並可提升供電之安全及穩定。
校舍翻新 永續校園 學子樂學
陳福海縣長認為教育是最好的投資,學校則是下一代求學成長的基地,但是老舊的校舍卻可能暗藏危機,金門縣防患於未然,鎖定歷史悠久的中正國小、金鼎國小、開瑄國小、安瀾國小,申請通過教育部「公立國中小校舍耐震能力及設施設備改善計畫」經費補助,在2017年至2019年度進行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還融入美學創意及環保節能,打造全新綠建築,讓師生擁有安全優質的空間,創造永續校園環境。
金門縣政府也積極協助學校取得校地與改建校舍,並且爭取中央經費2億2千多萬,投入地方經費3億5千多萬元,用於學校教育建設及教學環境設備改善,包括金湖國民小學校舍改建工程、述美國小餐廳廚房暨專科教室新建工程等。
金門縣在教育硬體上的投注,將讓學童擁有優質的學習場域,以金湖國小為例,斥資超過2億元打造5棟新校舍,將提供24班教室、行政空間及圖書空間,並且利用圖書館與教學大樓的空間,釋放出更多綠地與開放空間,使校園是一處能讓師生親近自然的好所在。
金門縣府團隊堅持服務初心,從各項基礎建設著手,帶動金門不斷蛻變進步,讓金門鄉親享有水電無虞的便利生活、日常外出的交通順暢便捷,而下一代也在安全綠意的校園中求知茁壯。金門人的滿足與驕傲,展現在每天的快意生活中,不只是小確幸,更是大幸福!
(金門縣政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