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的能量來自於文化的底蘊!」
2018年第16屆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的第12場論壇,以「旅遊經濟崛起.觀光轉型大戰略」為題,請來台灣港務公司總經理郭添貴、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等三位來賓,從國家港務開發、醫療旅遊,以及飯店業的角度來解構台灣在迎戰全球觀光業競爭時必要的戰略,他們的共識是,運用文化的底蘊、文創的力量,創造觀光的軟實力!
論壇主持人《遠見雜誌》資深總主筆彭杏珠開宗明義指出,台灣雖小,但每年靠觀光創造了3800億的產值,若以每年造訪台灣的1000多萬名國際觀光客來計算,等於每位外國人每年在台灣消費了3.8萬元,占了GDP2.2%,足以見得台灣觀光軟實力,不容小覷。
郭添貴:用文創替老港口找第二春
而如是的成績,來自於不同領域的創意與發展。郭添貴首先分享港務公司成功打造高雄駁二特區的傲人觀光成績。他指出,曾為世界第三大港的高雄港,即便目前的總貨運吞吐量並未萎縮,但在全球的排名卻節節敗退,港務公司有鑑於此,試圖在原有的貨運功能上,用觀光為老港口找出第二春。
其中目前聞名全台,甚至享譽國際的高雄駁二特區,就是將幾個老港口、老倉庫,運用文創的操作模式,創造了每年500多萬名的觀光客。
圖/台灣港務公司總經理郭添貴
接著,晚近才開幕的棧二庫,則是將文創據點移師到海岸第一線,進駐的店家不是世界級的米其林餐廳、昂貴的國際品牌,皆是在地職人,賣的都是台灣在地的文化元素,再加上設置全台少有的「白色旋轉木馬」成為網紅景點,反而因別具特色,讓棧二庫再度成為高雄港的熱夯景點。
另外,港務公司這幾年力推的遊輪觀光亦有傲人成果,郭添貴表示,台灣從2012~2016 年,搭乘人次都有28~30%的成長,目前更已成為亞洲僅次於中國大陸的第二大遊輪觀光國度。
話鋒一轉,郭添貴也指出,目前台灣的郵輪市場有八成多集中在母港旅遊(Home Port),也就是旅客出發與回程的港口,例如從基隆搭郵輪出去玩,再回來基隆,而掛靠港旅遊(Transit Port),就是中途下船旅遊的目的港口,如外國人搭郵輪從外國出發來台灣玩,只有一成多,未來掛靠港旅遊將是努力提升的標的。
潘思亮:全球在地化是飯店業新驅動力
台灣最賺錢的觀光飯店經營者潘思亮,則從晶華酒店的成功經驗,道出觀光業成功的箇中之道。他指出,晶華酒店從1990年開幕以來,歷經三個發展階段,儼然是台灣的觀光環境 的成長縮影和啟示。
潘思亮說,台灣的觀光人數在2000年前,長時間維持在一年100~200萬旅客之間, 飯店業多在服務商務人士;邁入21世紀後,隨著政策和兩岸的關係變化,觀人數叩關千萬人,飯店業也由資本、土地密集的家庭治理,轉為吃重商業模式、國際行銷和技術的專業領域。
當時晶華是土地和資金出資者,經營營運引進國際品牌,由國際團隊經營,晶華就像一個OEM的角色,幫國際飯店集團「代工」。
2000年後,晶華想要爭取更多自主管理的空間,由原先出資者的角色轉型,於是陸續在台灣各地成立自有品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培育,由總經理掌握關鍵技術與管理策略,才能脫離當初的品牌授權商,轉變為一個ODM的角色。
2008年以降,晶華已經變成品牌的擁有者,帶動觀光業升級,賺進管理財。4個月之前,晶華更和洲際酒店合作,進行專業分工,由晶華出品牌、擁有5400間客房20個品牌的洲際負責海外的實際營運。
也就是說,晶華已由過去的OEM,成為如今可以幫其他飯店操作品牌的OBM業者了。
圖/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
除了台灣,晶華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也有布局,潘思亮觀察到中國大陸的市場雖然量大,但供給者多,競爭更為激烈;加上消費者倚賴網路評價和比價平台,品牌忠誠度低,常常當晚的住房率在24小時內,就從50%飆升到滿房,不確定性帶來商業上的挑戰。
但危機就是轉機,在地文化的優勢也能成為觀光業的新賣點,在新的階段,全球在地化引領著飯店業新的驅動力。誠如傅佩榮教授所提到的,中華文化的文藝復興是不可擋的趨勢,具體實踐在觀光飯店的規劃上,晶華集團旗下的台南晶英酒店就在孔廟旁,充分利用當地的文史古蹟,孔廟保存有13任滿清皇帝的匾額,是目前中華文化圈裡,保存最完整的史蹟。
張育美:建立醫養一條龍 插旗觀光業
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則分享她如何在創業的過程中,利用自己原有的醫療知識,建立特色的「醫旅」,插旗觀光業,在兩岸建立口碑。
張育美說,過去談國際醫療,大家可能想到尼泊爾的人道救援,但現在醫旅正夯,例如交通部長也在演講中提出數據,指出台灣觀光業一年有4000億產值,其中有20%是醫旅,而天成醫療能做到的就是全方位健康照護。
圖/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
從預防醫療、健康檢查到預後,乃至於長時間休養的慢性病、日照、長照,建立「醫養一條龍」的全方位服務,天成醫療集團能提供對應的服務。
從與會三位來賓的經驗分享,完全呼應主持人彭杏珠所指出的觀光意涵,台灣雖小,但因具有獨特的文創軟實力和文化元素,一定可以創造出傲視全球的觀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