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切正面的形容詞描述二月河的小說絕不為過。
首先,人物性格刻畫極為細膩。康熙、雍正、乾隆的雷霆一怒各有不同,而三朝元老張廷玉從少年得意至中年沈穩到老年昏贖,在二月河的筆下,十分鮮明。
第二是情節安排非常巧妙。在皇宮大內的歷史框架之中,作者巧妙穿插江湖人物,例如在[乾隆]一書中占不少篇幅的曹雪芹。而誰是脂艷齋,作者亦有一番見解。還有一絕是伏筆,二十幾本看下來,幾乎每一本都為往後情節留下線索,恍然大悟之餘不禁佩服作者功力之老辣。第三乃巧用典故。這在訊諧人物高士奇(康熙朝)、紀曉嵐(乾隆朝)身上尤為明顯,不少歷代的巧言妙對從他們的口中流洩,如高士奇對出「煙鎖池塘柳」等情節。
第四為文字素養深厚,無需奇字、不用西化語法。二月河寫情寫景的筆力,我認為勝過高陽。
快出乾隆續集吧!
(台北市.張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