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戴上哈利波特分類帽

台灣吧TAIWAN BAR

高嘉鎂
user

高嘉鎂

2016-09-29

瀏覽數 22,500+

戴上哈利波特分類帽
 

在《哈利波特》故事裡有一頂「分類帽」,學生進到霍格華茲,都要經過分類帽的分院儀式,知道你是屬於有勇氣的葛萊分多?還是精明的史萊哲林?分類帽不僅能感知你正在醞釀的特質,還會考慮學生想法下判斷。雖然分院時間不到5分鐘,但因為充分了解學生,錯誤判斷屈指可數。

不過現實生活中,台灣社會的教育方式,似乎少了對學生的個別理解。學生花12年時間,學習國英數社自,所有人經過考試、選校,但最後發現對該科系一點興趣都沒有。甚至,不少人硬著頭皮讀完後,出社會工作才突然醒悟,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青春被讀書考試填滿,滿滿知識卻創造心裡空洞的年輕人,塗滿顏色卻也一片蒼白、荒蕪。「(現行教育)命中率比分類帽還低,」台灣吧執行長謝政豪(DJ Hauer)口氣裡有著淡淡哀傷。

「台灣吧」這個名字,在他們2014年年底推出動畫台灣史,2天超過20萬人點閱以來,成為家喻戶曉的新媒體。2年過去了,2016年的今天,台灣吧從小團隊成立了公司,而且,除了耕耘新媒體之外,他們還立志要做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沒聽錯吧?歷代學者、官員都改不好的,台灣吧想革些什麼?

給魚竿,不如讓孩子覺得魚好吃

「以前每星期五晚上8點守著電視看一集連續劇,現在可以隨時一次看幾10集。如果『娛樂』可以這樣,為什麼『教育』不可以?」Hauer如此說。一支影片也許讓台灣吧一炮而紅,但透過集結各領域人才,做出50支影片,或許可以解決問題,扭轉現況。

這是台灣吧的「大抓周計畫」。台灣吧計畫在3年內製作50個節目,這些節目意不在取代線上教學課程,而是成為「招生簡章」。濃縮精華50大領域、各領域8集7.5分鐘介紹,讓12、13歲小朋友看過以後,能將「找到興趣」的過程從12年變成1個月。

找到興趣,意思是從「給孩子魚吃不如給魚竿」變成「給孩子魚吃,不如讓孩子覺得魚很好吃」。

給孩子魚竿,也許他覺得寶可夢比抓魚好玩,不想抓魚;更何況上一代給的釣竿,可以適用在下一個10年?但如果讓孩子覺得魚好吃,不僅會主動去抓,甚至還能發明新工具,用過去沒有想到的辦法,來解決過去無法解決的問題。

Hauer和他的夥伴都不是媒體出身。但是在太陽花學運如火如荼的那年,台北市長選戰打得火熱,台灣社會瀰漫著肅殺、分裂、徬徨,不知道往哪裡去。他們發現大家需要和想要的,是知道自己從哪裡來,讓動畫台灣史很快一炮而紅。

不過台灣吧團隊也察覺,作為「新媒體」,科技日新月異,資訊不再如過往傳統媒體掌控的那般稀有,光靠提供夠好、夠豐富的內容已非生存之道。重點是能否引發觀眾興趣,看完5分鐘內容,會想花5小時去搜尋,花5年時間投入熱忱,甚至能為悶透的台灣社會,注入全面性的活水。那麼做什麼好?「教育」這個答案自然地浮現在Hauer腦中。

人,是好奇心驅動的動物。但好奇心,卻在不斷重複背誦用網路10秒便能查到的答案,給埋葬了。台灣吧的大抓周要做到3件事: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1 興趣:這是自學的開始,是人類最偉大的天賦,但長大似乎就被拋諸腦後。

2 方向:有興趣就有方向,透過興趣引發學習動機,而非填鴨式教育。

3 同儕:今天問一個小朋友為什麼去學校?答案絕對不是「我覺得課本知識很有意義」,而是我的朋友小花、小明在學校,這是小朋友的生活圈。台灣吧線上影片教室不止30人,而可以有30、50、100萬人共同討論。看完可以帶來啟發、對話和討論,而不是罵一罵、笑一笑,第二天就忘了。

Hauer的爸爸是最早進入竹科的工程師之一,媽媽是竹科的物流業者。小時候Hauer曾經告訴爸爸,從事竹科高科技業很厲害,但他的爸爸卻說,這項技術在去中國大陸蘇州視察後,很快就被抄襲走了。

當我們看見曾經台灣有最厲害的歌手、娛樂節目,如今已成為過去。未來5年,身在台灣的我們,要如何讓台灣不被取代?

Hauer說到自己的故事。雖是台大農經系畢業,卻很早就透過自學找機會,練習成為專業的DJ,從事DJ工作。他喜歡這份工作,這些不是學校給予的,都是他的好奇心驅使,在網路上不斷挖掘自學而來。

也許我們不該想著競爭,那會讓人追著彼此跑,看不見自己要去哪裡。

也許我們需要一個願景,而看似迷信的抓周儀式,在台灣吧的改造下,成為哈利波特的分類帽。小朋友心裡的聲音有機會更早被聽見,也有機會認識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有趣之處。

好奇心,在自由的世界裡奔放、跑著,如此,我們是不是有機會創造機會?

然後開始行動,前往我們想成的「台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