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醫聯網:打倒醫療白色巨塔

朱李葉行動醫療網

王妍文
user

王妍文

2016-09-29

瀏覽數 18,000+

醫聯網:打倒醫療白色巨塔
 

人類與黑猩猩明明腦容量相當,在基因的排列組合上更有幾近99%的相似度,但是,為什麼是人類統治了世界?

人類學專家、也是《人類大歷史》作者的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認為:「想像力統治世界。」單一個體的人類沒法競爭過老虎、獅子,極少數人的想像卻能組織眾人、統治地球。

例如:把一個想像的虛擬概念發揮,講成故事讓多數人跟隨,就是人類獨有的本領。

就像人們相信紙張是錢幣,可以交換物品,但黑猩猩可不會認知一小張紙可以換2根香蕉,更何況,也只有人類懂得,累積許多錢幣,有可能就此撼動全球香蕉價格。

因為想像,人類得以突破環境的限制;因為想像,人們可以在腦海中畫出許多看不見的藍圖,在藍圖上攻城掠地;因為想像,即使是真實世界以外的虛擬網路空間,都能顛覆出新的生活。你有沒有想過,生病為什麼要到醫院?上網可不可以就醫?

大陸醫聯網新星──朱李葉正在做的就是一場翻轉人類醫療的新想像革命,在網路地圖上,人人都能擁有一個自己的家庭醫生。

先看看這個故事。事件主角魏則西在大二時被診斷出罹患罕見癌症「滑膜肉瘤癌」,因這種癌症鮮少有效的治療方式,即使魏則西跟家人奔走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各大腫瘤醫院都求醫無門,苦無希望,最後只好透過搜尋引擎找一家排名第一的醫院去接受化療。

問題是,這間醫院使用的療法在國外臨床階段就已淘汰,卻仍被當成最新技術吸收病患,而它之所以排名第一,是因為投放了廣告。最後,魏則西走了,他的故事卻在全中國發酵。

在全球互聯網盛行年代,醫療有沒有機會透過網路,改變就診機制?翻展求醫的途徑?答案:是!給予醫聯網新想像的,正是朱李葉集團執行長李俊凌,他是前阿里巴巴集團參謀長,也是馬雲的得力助手,18歲就從大學畢業的小天才。

李俊凌研究發現,如果把醫療放入互聯網概念,「任何人都可以透過在地基層醫生的分級診療,獲得好的醫療照護,」如此一來,不僅能提高醫生與病人匹配的效率,基層醫院也能得到更多信任。

行動醫療網概念成型,就像很多的「互聯網+」概念一樣。

金融+互聯網成了行動支付,零售+互聯網成了電子商務,現在醫療+互聯網也變成了行動醫療。這個向來封閉的醫療白色巨塔,完全有了哈拉瑞證明人類的新想像。

互聯網+醫療新想像

李俊凌是在2014年應譽衡藥業董事長朱吉滿與科技圈連續創業者葉一火之邀,共同成立朱李葉,展開行動醫療網的布建,就是要翻轉醫療白色巨塔重新想像。

一個公司市值超過百億的醫生實業家、兩個被視為天才型的創業家,3個人能激起什麼樣的醫療革命火花?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朱李葉簡單說,就是在打造一個行動醫療網,但不可小覷的是,這個醫聯網預備顛覆中國5000年來的就醫習慣。

根據統計,中國有80%的病人,不論大病小病一生病就往大醫院跑;而廣大社區診所、二級醫院即使醫療機構數目占了將近8成,來此就醫的人數卻只有20%。大醫院人滿為患、小診所門可羅雀的問題從沒斷過,醫療資源落差外,還伴隨嚴重的資源浪費。

當所有病人都集中到了大醫院,卻有高達60%找錯看診科別。剩下的40%中,一半即使找對了專科,但卻是無須專門醫師操刀的小病;而剩下的一半才真正需要專家診療。

目前中國的醫療習慣依然是生了病就去掛號,或者託熟人找專家。在李俊凌看來,這依然是一種很原始落後的消費習慣。「因為你找到的醫生對你的情況並不了解,他又怎麼能為你做出合理的診斷和治療?」

而在這個醫聯網的虛擬平台上,朱李葉組織了上千名來自於各大醫療機構的正規職業醫師。一旦用戶生了病,不用立即往大醫院衝,而是先在網上預約問診,小小病可以在網上就獲得解答。

真的不舒服,也能就近先跟在地的專屬醫生求診,就好像人人都有一個家庭醫生,隨時貼身掌握病情。

萬一病情需要,專屬的家庭醫生還能協助分級轉診。朱李葉集團已經先小範圍試點,結合了耳鼻喉科、骨科、消化科、腫瘤科、心內科與神經科等,透過高效分級診治,讓病人能轉診到集團內更擅長病症的最佳醫生,就近找到就醫入口。

翻轉醫療,是一場社會運動

互聯網有一個特性,就是去中介化,透過網路直接在第一時間,點對點的精準醫療。

「行動醫聯網中的用戶不是只有一位醫生長期照料,而是由平台上的全國醫生構成虛擬網絡體系,讓每名醫生背後都擁有龐大的醫療資源做支撐,」在李俊凌的藍圖裡,這就像是一家虛擬的線上綜合醫院體系,它能跨地域、跨科室、跨醫院,遍布全國,網絡中的每名醫生都是當地的一個醫療點。

這是一場解放醫生、撼動原有醫療體系的新想像,但要打破手握資源的傳統體系談何容易?

李俊凌認為,在任何一個行業中,一旦利益分配僵化,生產關係就會直接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互聯網給了我們機會,技術不再是唯一關鍵,如果能發揮想像力、更有效率的組織人類,在原始社會都能打敗動物,互聯網更能為僵化的醫療體系注入不同的可能性。」

想像力就是朱李葉醫聯網驅動改變的起點。目前已經從北京開始,跟幾千個醫生開始合作,其中包括縣醫院與綜合大醫院,大部分都還是副主任級以上的醫生。

「再好的想法,你會發現,要做互聯網生意,最後都是一場社會運動。」李俊凌說,因為他們要改變的不僅是消費者的就醫認知、習慣,還要重建分配醫療體系的運作方式,實現「讓更多家庭擁有健康」的使命。

這是一場注定時間長達5~10年的社會運動,但就如李俊凌在朱李葉網頁上許諾:「人們拘泥於事物之現狀,好問為什麼。我們則渴望打破常規,暢想那未知的未來,回問為什麼不呢?」未來的醫療新世界,必將屬於勇於想像、勇於創造的新人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