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很無聊?他們卻將枯燥乏味的歷史,變成吸引數10萬人次點閱的動畫影片:「動畫台灣史」,一系列共8集,每集約7分半,製作人為現年25歲的謝政豪(Hauer),他和朋友共同創辦「台灣吧」。
以大量史料為基礎,透過詼諧幽默的口白、可愛吸睛的動畫角色及音效配樂,成就一部部精彩的故事。2014年,台灣吧第一部作品上線,僅僅花了48小時,便吸引超過20萬人點閱。目前YouTube頻道訂閱人數超過30萬人,累積觀看次數超過1000萬次。
把無聊的課本變成有趣的動畫影音,讓創意動起來,台灣吧在網路上掀起熱烈討論,除了議題外,足以可見「影音」的豐富呈現,已吸取觀眾目光,在未來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溝通形式。
隨著行動載具發達,影音創意內容量年年翻倍成長,2018年影音將占有近80%網路流量,影音成為數位行銷首選;Facebook執行長Mark Zuckerberg也預估,5年內全球進入所謂的「影音黃金時代」。
站在數位創作的浪潮上,台灣吧跳脫教育嚴肅、正經的邏輯,用影音內容掌握新世代的溝通語言,帶領觀眾認識台灣,再從台灣視角認識世界。走入15世紀的歐洲,也看見大航海時代的繁榮,枯燥的歷史文本,變成可愛動畫,謝政豪身為數位內容製作人,同時也是台灣吧創辦人,要通盤整合所有內容產製流程,這從來不是單兵作業就可以完成,他和他的團隊是怎麼做到的?
想說什麼?想盡辦法創造影響力
隨著影音技術門檻下降,人人都有可能自行產製影片、生產內容,因此想在內容產業脫穎而出,謝政豪認為,最重要的是論述,「你想說什麼?你如何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數位內容產製,取決於每位製作人的目標,身為製作人,謝政豪在乎的是透過影音內容傳播,在 YouTube、FB 等不同管道快速傳遞,達到高互動性,以發揮影響力。
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街頭抗爭、同年面臨台北市長選舉,社會陷入一種各說各話、缺乏交集的討論,各種局勢都顯示台灣人正處於認同轉移的過程,愈來愈多人渴望從歷史脈絡中找答案。
看見社會需求,謝政豪認為「動畫台灣史」能滿足這塊空缺。影片一推出,網友在留言中熱烈討論影片的歷史細節,「原來歷史這麼有趣」,更讓不少對台灣史沒興趣的人,願意探究更多。
「給孩子魚竿,不如告訴他們魚很好吃,」說謝政豪是製作人,他更像是社會觀察家,渴望創造最大影響力,是謝政豪製作數位內容的關鍵。
他說,「新媒體要啟發興趣,看完影片後,觀眾願意花5個小時、50天,甚至5年去了解一個議題。」
用影音作為媒介,自己的知識、興趣自己尋找,長久以來台灣陷入窠臼的教育體制,台灣吧發起「數位大抓周計畫」,這是一場從「灌輸知識」到「引起興趣」的教育革命。
他們為學科製作約8集的動畫影片提供具娛樂性的教育內容,讓國高中生先看過每個系列的第1集,再選擇有興趣的學科看續集,以此延伸自己的學習興趣,鎖定未來的職涯方向。
聚集優秀人才,化繁為簡
要把歷史的枯燥乏味,搖身一變成為眾人紛紛討論的動畫影音,一點都不容易。生硬的歷史文本如何軟化?關鍵在於文本轉換成劇本的過程。
「我以前完全不懂歷史,」謝政豪說,製作人也許不用通盤了解內容的專業知識,但必須想辦法找到和觀眾溝通的語言,擴散內容影響力。「這時候,把一群優秀的人聚在一起,就是我的任務,」他說。
是不是有快速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是不是有辦法溝通整合,完成一個人做不到的事情?
像是電影《桃色風雲搖擺狗》的製片一角,短時間就能號召編劇、配樂、導演等頂尖專才,設計出精彩戲碼。又像是交響樂團指揮家,讓樂手們相互配合,引領團隊發揮出樂曲的精華。
台灣吧的製作分為4階段:企畫、文本、劇本、後製。企畫,是謝政豪的工作,決定主題,把想像具體化,確保題材足夠吸引觀眾點擊。
第2階段是文本,負責人是蕭宇辰,曾任政大附中歷史老師,最拿手的是歷史的收集與整理。他要依照製作人企畫尋找內容素材,包含相片、考證、資料、起承轉合,編織一份3萬字內容。
接著,把3萬字資料交給擅長透過幽默口吻闡述事情的林辰,他會整理過濾出3000字的劇本。
最後再交由後製,由在英國念動畫與插畫的張佳家,用視覺完成故事。
每一個環節都是不斷討論、爭吵而來,這是最困難卻也令謝政豪最興奮的過程,看著作品一步步邁向完成,他必須從頭盯到尾,確保整個流程不偏離核心主軸。
跳出框架去想,找出獲利模式
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是靈感的養分,要製作出好的數位內容,謝政豪認為關鍵在於「跳出框架去想」。台大農經系畢業的謝政豪,過去曾擔任獨立製片與DJ,他認為這個時代,路不再只有一種,多元的興趣與觀察,有助創作與組織團隊。
謝政豪身為製作人,同時也是台灣吧創辦人,這兩個身分有個共同關鍵,要確保每次計畫的資金來源,還要和團隊一起找出獲利模式。
事實上,製作人也應該具備商業思考邏輯與市場敏銳度,縱觀亞洲市場,透過數位內容獲利的案例幾乎沒有,尤其是知識型的教育內容,「這就是我們的機會」,謝政豪說。
議題方向對,到處都是可能,第一部作品上線後,他們很快便收到教科書廠商詢問授權,甚至有香港的人來信,希望做「香港吧」,請他們技術支援。
現階段他們透過販賣商品、角色與產品授權、片頭贊助等方式獲利。
一部賣座的《冰雪奇緣》動畫片,就讓迪士尼集團2014年營收增加了22%,帶來超過10億美元的零售收益,角色創造出的後續價值,不容小覷。同樣的,台灣吧動畫裡頭的各種角色,黑熊「黑啤」、帝雉「藍地」等角色,都有助於擴大周邊商品與影響力。
一部約8分鐘作品的完成,後續要引發效益,帶來影響力與獲利,每個人都是功臣,而製作人就是帶領著團隊中每個人,去說想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