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讓你的名字成為最佳品牌

打造10 倍身價

30雜誌
user

30雜誌

2016-05-16

瀏覽數 9,450+

讓你的名字成為最佳品牌
 

在企業組織解構、個人知識力崛起的時代,個人品牌的威力,正以橫掃千軍之姿,衝擊現代的職場生態。

「21 世紀的工作,不只是做一份工作、追求一個事業,而是轉型到建立個人品牌。」管理學大師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指出,與年齡無關,與職位無關,與我們偶然進入的行業無關,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認識到塑造品牌的重要性。「我們是我們自己的公司——Me 公司——的執行總裁。為了在今天的競爭中生存,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推銷自我這個品牌。」

來看看幾個例子。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就是頂尖的個人品牌,他的實力讓他成為龍頭企業爭相邀請的對象,2005 年從微軟副總裁跳槽Google,出任全球副總裁及中國區總裁,不僅讓Google、微軟為他撕破臉,跳槽的第2 天,競爭對手百度的股價還因而暴跌28%。

籃球大帝麥可‧喬登的Air Jordan 系列球鞋, 為Nike 創造了上億美元的生意,至今他的淨資產早就超過10 億美元。賈伯斯(Steve Jobs)、貝佐斯(Jeff Bezos)、比爾蓋茲(Bill Gates)等名號響叮噹的CEO,都用他們的個人特質,推進並提升了公司的形象。

李安、吳寶春、阿基師,代表了華人之光、票房保證,他們的名字與故事為人熟知。還有更多的個人工作者,就像一個小型創業家一樣,他們的公司形象、產品就是個人本身,例如王文華、葉怡蘭、謝震武,或是插畫家馬克、馬來貘等,都擁有高個人品牌知名度。

21 世紀的生存法則

在從前的威權時代,大家穿一樣的衣服、說一樣的話、做一樣的事,容許差異性的空間非常小;如今社會價值多元,現代人愈來愈強調自己的風格,也愈來愈重視專家的意見,人人都在尋找認同的對象,「個人品牌是一種心理投射,你想要成為和他一樣的人,」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分析。

當然,網路新媒體的出現,也開啟了個人品牌大放異彩的大門。網路的即時性、連結性與互動性,使個人品牌容易迅速地找到志同道合和欣賞他的人,提升品牌效應,不需要依附大企業就能生存發展。

在個人品牌當道的時代中,無論在組織內外,生存發展都要講究個人品牌。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把組織中的個人品牌,定義為「口碑」。在企業組織中,「口碑」的意義凌駕「職稱」,是工作者產品力、規範力、風格力與承諾力的綜合價值。

這幾年,台灣產業積極轉型,希冀從製造代工轉為自創品牌,追求更高的利潤和報酬。職場工作者也應如此。仁寶電腦副總經理陳禧冠指出,每個人都可以轉換想法,把自己看成一個品牌來經營,才有機會創造最高的附加價值。行銷大師艾爾‧賴茲(Al Ries)也在《品牌22誡》一書中建議:「如果你希望擁有真正的成功,你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個品牌,按照經營品牌的原則行事。」

製造好口碑的要素

那什麼是「經營個人品牌」的原則?欲達到口耳相傳的效果,還要具備哪些要素?充實的內容亦即專業,個人品牌並非因為外貌或表象而長久,如果只是虛有其表,很快會被識破,重點在於內容。

▲魅力競爭力

除了專業,還要具備魅力資本,才能引人入勝。如同王文華、吳若權等個人品牌,告訴你的是如何過一個優質的生活。劉維公點出箇中關鍵:「個人品牌是品味堆砌出來的。」

▲絕對信任感

湯姆‧畢德士指出,品牌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如果要成功樹立個人品牌,你必須絕對地可靠、給人信任感,讓人覺得你是值得信任的對象。

▲一貫的主軸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個人品牌就是日積月累、一言一行留在別人腦海裡的印象。如果缺乏一致性的主軸,就不容易讓人形成品牌的印象,甚至留下缺乏品質保證的感覺。

▲新鮮獨特性

唯有獨特,他人才難以模仿及取代。也一定要時時保持新鮮感、隨時充電、走在時代尖端,才會成為被諮詢的對象,保持個人品牌於不墜。

個人品牌5大指標

打造個人品牌的方式,首先就是找到自我的價值。大衛‧ 麥可那立(David McNally) 和卡爾‧司必克(Karl D. Speak)在《出眾》一書中傳授建立個人品牌的方法。他們指出,自我價值就是品牌的內涵,是品牌成立的基礎,唯有忠於自己的信念,才能在別人心裡留下永久且深刻的印象。

▲指標1:自我價值

要找到自我價值,你可以問自己4 個問題: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目的為何?我想要創造什麼?我堅持的信念是什麼?我有什麼價值?

確立品牌的內在價值後,再由產品力、規範力、風格力和承諾力構成完整的個人品牌。產品力是起點,規範力和風格力則凸顯個人品牌特色,彰顯你和他人的不同。

▲指標2:產品力

一個個人品牌的產品就是自己,不妨從現在就開始思考:我有哪些能力支撐品牌?我以哪些事情聞名?我目前參與的工作或專案在哪幾個方面有挑戰性?我過去3 個月學了什麼?與過去相比較,現在的我有哪些成長?

▲指標3:規範力

成功品牌的特質,必須是一貫、有延續性的,規範力是指做事的方法和標準,也就是你的做事態度和個人能力都是有保證的,也一定能帶來效益。

▲指標4:風格力

風格力則是你呈現出來的形象,也就是你的個人品牌給人的印象。在你的諸多特質中到底要拿什麼來做自己的品牌?到底又要如何確定自己的品牌很無敵呢?

▲指標5:承諾力

承諾力是個人品牌永續經營的要項,是你的責任,也是他人對你的期許,可以對你有絕對的放心和信任。

你有多少品牌價值?如果換算成金錢,那會是多少呢?前美國總統柯林頓16 個月可以賺進3000 萬美元(約合新台幣9.2 億元),因為大企業、銀行與其他組織,都願意花平均一場演講費25 萬美元(約合新台幣766萬元)邀請他。台灣影藝一姊蔡依林身價超過新台幣20 億元,一年就可以賺進5 億元。

個人品牌的時代全面來臨,你可能不會是柯林頓,也可能成不了蔡依林,但無論你身處組織之內或之外,釐清自己的自我價值、產品力、規範力、風格力和承諾力等5 大指標,你將因此更清楚自己的價值,並藉此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成為人生職場的不倒翁。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