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神話裡的納西瑟斯(Narcissus)是俊美的青年,卻愛上自己的湖中倒影,無法長相廝守死在水邊。最後他變成以他為名的水仙。
日劇《自戀刑警》也惡搞「自戀」。人稱「自戀先生」的刑警每次愛上的竟然都是犯人,害他每次都要經歷人生的抉擇:「請妳跟我結婚,不然的話就逮捕妳!」但所有人寧願進監牢也不願嫁他。
Narcissism,對自己陷入愛河。中文是「自戀」,維基百科定義「形容自我陶醉的行為或習慣,可被視為是一種性格,或是一種集體行為造成的現象」。有人說這是自戀世代:吃飯自拍,到處打卡,情侶在臉書曬恩愛,讓「去死去死團」怨念源源不絕萌芽。自戀被歸因網路科技發展而興起,我們是活在虛擬世界的「水仙花」,自己愛上自己無法自拔......喂等等,「自戀世代」真的是這樣?到底是誰准你說「我‧自‧戀?!」
網路科技的出現,是人類集體欲望的反映,從過去指向現在和未來。為什麼即時通訊、網路被發明?不正是因為「不滿足」?自戀不過是人類天性,因為人類關心自己;商機跟著出現,為了滿足人的需求。但生活節奏愈來愈快,也許會形成「衝動社會」,一再挑起人類的消費欲望......。
話說回來,我們需要這麼悲觀的看待「自戀」這回事嗎?我們可以自戀,當然也有自覺的能力。透過5本書,讓我們一起大步走進「自戀世代」吧!
畫水仙的自畫像
《自戀時代:現代人,你為何這麼愛自己?》
作者:珍‧圖溫吉、基斯‧坎貝爾
出版社:八旗文化
內容摘錄:
自戀者難以接受批評和從錯中學習。對自己的缺點,他們也喜歡怨天尤人,但就是不檢討自己。
你的焦慮都有原因
《衝動效應:衝動型社會的誘人商機與潛藏危機》
作者:保羅‧羅伯茲
出版社:天下文化
內容摘錄:
由於欠缺這種充滿自信的內在生活,我們只好轉向外界尋求替代品。我們愈來愈渴望得到同儕的肯定,我們尋求專家的意見,喜歡聽名人的成功軼事,追求地位與新鮮感帶來的即刻樂趣。同時,無可避免的,極度敏感的消費文化一看到機會和無效率,就創造出許多方法,讓我們暫時滿足這些欲望,並且把我們伺候得服服貼貼的,使我們對這些外在補給上癮。我們的內在與外在生活合而為一,最後形成「自戀文化」。
為什麼拜月老無效?
《如何讓人喜歡我:前FBI 探員教你如何影響別人、營造魅力、贏得好感、開啟「好人緣開關」!》
作者:傑克‧謝弗、馬文‧卡林斯
出版社:遠流出版
內容摘錄:
與人來往,尤其是跟一個你不認識的人互動,不但很難,有時還會讓人覺得很害怕。無論你是男是女,你都會擔心:會不會很尷尬、會不會被拒絕、會不會傷害到別人、會不會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擔心會不會被當工具人來利用、會不會吃虧等等。如果與人交往總是讓你感到困擾,或你跟朋友之間的關係需要改善,不要氣餒,你並不孤單,一切都還有希望。這本書要幫你減輕與他人互動的困擾,不管職場、家庭、陌生人還是愛人。
路人甲的時代來了!
《這些,憑什麼爆紅!:把路人變神人、化品牌為名牌的36 個網路竄紅實戰案例》
作者:徐健麟
出版社:三采文化
內容摘錄:
網路新媒體,個人的形象宣傳要靠它,看藝人們無不積極經營臉書、微博來拉近粉絲距離;企業的產品行銷要靠它,透過推陳出新的點子,在網路上曝光,維持企業生命的續航。
選舉也要靠它,看到候選人透過網路,傾聽民眾的聲音。文化軟實力的宣傳也要靠它,例如韓國政府曾把韓劇包裝成套裝旅遊。在網路世界,每個人都有爆紅的15 分鐘,怎樣透過新媒體將議題發酵,再運用傳統媒體推波助瀾?
自戀真的就是愛自己?
《為什麼你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停止內疚、恐懼,別再製造藉口,過你想過的生活》
作者:偉恩‧戴爾
出版社:如果出版
內容摘錄:
本書有兩個中心主題,第一個主題是關於你選擇自己情緒的能力,讓你對「你是什麼」與「你覺得自己如何」負起全責。第二個主題,是把握當下。要排除誤區並創造自身幸福,關鍵就是把握當下。下面提出了3 個問題,衡量選擇幸福及實現幸福的能力,回答「是」,就表示具備個人掌控力和選擇能力。
1. 你能一直都愛自己嗎?
2. 你已經排除所有的依賴關係嗎?
3. 你已經革除拖延的生活習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