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快發動數位經濟引擎

林之晨
user

林之晨

2016-03-29

瀏覽數 5,500+

快發動數位經濟引擎
 


年後的台灣,瀰漫著詭譎的氣氛。

歐洲央行持續寬鬆貨幣、國際資金氾濫,導致殖利率相對較高、股價淨值比相對較低的台北股市,突然成為國際熱錢追逐的標的,大盤指數從1月下旬開始,2個月內上漲了1千多點,成為近期全球表現最佳的資本市場。再加上新政府即將上任,大家對未來似乎充滿希望。

但如果你打開實質的經濟數據,台灣的總體GDP其實已經連2季負成長,我們的出口更是連續13個月衰退,眼看就要打破金融海嘯時期的「紀錄」。換言之,台灣經濟的本質並不好,當下只是因為國際資金浮濫,造成股市大好的短期背離現象。換言之,灰姑娘被施了魔法,突然間化身為公主,但午夜鐘聲一響,還是變回原形。

台灣為什麼經濟不好?

台灣近1年來經濟不好的主因,大體上是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美國需求轉弱,導致我們的出口不振。

把數據攤開來看,我們最主要的貿易夥伴,包含香港在內的大中國區,占我們年出口值的40%。2015年,我們對這個區域管理可以更Smart的出口大幅衰退14.5%。另一方面,對美國出口也出現連續7個月衰退。於是貿易順差(出口值減進口值)開始縮水,也因此GDP成長也就跟著趨緩,甚至落入衰退。

以數字而言,2015一整年,台灣出口衰退0.3%,進口卻成長0.53%,造成貿易順差縮小不少。這個縮小對2015全年GDP的影響,是讓它較2014年下滑了0.5%。好在國內需求仍對GPD貢獻了1.38%年成長,因此兩者相減,全年GDP還有0.85%小幅成長。

全年雖然守住成長,但2015年下半年數字就非常難看。以第4季為例,貿易順差減少讓GDP年減1.07%,而國內需求只貢獻了0.8%的年成長,因此,2015年第4季最終,GDP較2016年第4季衰退了0.28%。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傳統營利事業的問題

另一方面,傳統營利事業如果管理得宜,可以持續產生正向現金流,不需要一直對外募款。

但同一時間,由於這些企業存在的目的是最大化股東權益,有時會過分偏廢短期利潤,因而出現濫放廢氣廢水、過度開墾、使用劣質原料、過度操勞同仁,對社會造成長期的環境、公安、食安、顧客與員工身心健康等問題。

 中、美兩國經濟仍在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當台灣的出口與經濟已經陷入萎縮,我們的兩個最主要出口對象,中國與美國,經濟卻還在成長。根據官方數字,中國的GDP在2015年成長了6.9%,第4季也還有6.8%。如果你覺得這個數字太高,一些民間學者的保守估計也有4%,無論是 4%或是6.9%,以國際而言,都算是相當高的經濟成長。

另一方面,美國GDP在2015年成長約2.4%,第4季也有1.9%的年成長。以美國17.4兆美元總體產值來說,1.9%的年成長等於3306億,也就是10兆新台幣新增產值,還是有巨大量體空間可供出口夥伴爭取。

但在兩個泱泱大國、我們最主要貿易夥伴經濟雙雙成長前提下,台灣對他們的出口卻已出現衰退。換言之,他們正在成長的強勢行業,是我們較無法參與的。

 網路成為新成長引擎

那麼,促使美、中持續成長的,到底是什麼行業,而我們又為什麼無法參與呢?

更深入研究美國經濟數字,發現帶動2015經濟成長最重要引擎是服務業,約占GDP成長的7成。其中,來自網路的新經濟成長,又在這7成中占了很大比率。

以零售服務業而言,北美2015年的總體產值年成長為600億美元,其中網路零售,也就是電子商務的總產值年成長就多達430億。換言之,電子商務貢獻整體零售年成長的72%。另一個例子,廣告服務業,2015年整體產值上升29.8億,但來自網路的成長,居然高達65.6億。換言之,在傳統媒體廣告衰退的同時,網路廣告一肩扛起了整個廣告行業,貢獻高達 220%的年成長!

假設我們取72%這個相對保守的數字,也就是說,在2015年,基於網路的數位經濟,很有可能貢獻了美國總體經濟成長的一半(72%×70%)。有些研究顯示,在中國,電商等互聯網行業,也對其2015的經濟成長有約半數的貢獻。

 數位經濟邊緣化,台灣未來在哪?

中、美兩國的經濟正在經歷巨大變革,其主要成長引擎,正從傳統的實體經濟,翻轉為以網路為主的新經濟。而在他們的數位經濟價值體系中,台灣並沒有扮演重要角色,也因此,當他們的GDP因數位經濟而持續成長的同時,我們的出口卻大幅衰退,經濟陷入萎縮。

面對這樣的窘境,台灣該怎麼辦?除了持續努力在美、中的網路經濟價值鏈中扮演關鍵角色,更重要的,當然就是自己也要發動數位經濟引擎,去爭取下一波的GDP成長。而這個改變,需要靠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創造,推動自己的公司投入電子商務、放更多預算在數位行銷、發展基於App的新服務等等。只要我們有更多的企業能成功數位轉型,台灣的新經濟競爭力就會更強。

我們的股市近期很好,但殘酷午夜終究會來到,在那之前,我們是否能轉身成為有競爭力的網路經濟強國,就看2016年大家能否一起下定決心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