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時的鈴聲響起,眼前躺在病床上的女性病患今年61 歲,一個月前因為下樓不小心跌倒而導致小腿開放性骨折,進到醫院接受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手術和抗生素治療。尤俊凱、曾詩恩、陳思賢、陳香慈4 位同學依序站在病房外擬定護理計畫,隨即就要個別進入病房對這位真人病患執行護理。時間一分一秒地快速流逝著,無論是敷料覆蓋傷口、固定網狀繃帶,或是進行神經學評估及點滴給藥,他們的每個動作都要專注、每個判斷都要精準,因為直到再走出病房修改護理計畫、撰寫記錄,每個人只有40 分鐘。
這一套有如真實情境的高壓訓練,正是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的創新教案,他們同時也是全國唯一引進HOSCE(Holistic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全人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考試形式的學校。護理系系主任陳淑齡表示,目的就是要透過真病人情境,讓學生整合專業知識和實作技能,每個細節裡的魔鬼,都能鍛鍊耐挫力和抗壓性,讓同學們看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更精進。此計畫不僅獲得教育部典範計畫的補助,更與國際護理競賽接軌,增加國際競爭力。
專業訓練與人文關懷並重
前身為「弘光護理專科學校」的弘光科技大學,是中部第一所護理專科學校,從1967 年創校至今,一直是中部的醫護人才庫。「在中部地區,每3個護理長就有一個是弘光畢業的,」陳淑齡指出,這都要歸功於弘光一直以來維持高度的專業訓練和人文素養的養成。
對醫護人員而言,為什麼扎實的專業訓練和人文素養一樣重要呢?陳淑齡認為,護理最核心的精神是去關愛和照護病人的痛苦,不是只有純粹做技術,而一個擁有人文關懷的專業醫護人員,不僅能妥善處理病人的問題,更能在團隊中扮演溝通協調的角色,更能凸顯他的價值,這也是弘光的同學能在職場上勝任更多角色的原因。
有別於其他學校,從入學開始,弘光就有專屬的人文精神課程,例如,新生入校後,就會在此課程實踐中前往老人醫院,透過服務學習的設計,讓學生在照顧老人的過程中,去看見人的本質。這樣的課程與培訓,就連其他老師們都要參與,才能更深入的引導同學,培養真正的人文涵養。
課程設計結合實務與體驗
弘光的通識課程非常強調要能結合實務的需要,將近30%的課程設計都有結合專業的考量,陳淑齡談到因為發現同學在實習的過程裡,缺乏良好的病例記錄技能,便邀集英語、國文等相關師資,由護理系提供實務病例等文件,共同設計出增進撰寫能力的課程,讓同學在通識課就能學到可以運用的內容,這也是弘光的教學特色之一。
為了讓同學能貼近病人,護理系的許多課程都融入體驗設計,例如模擬孕婦的不便,或是老人的視力與體態,而在教學中更採用分組案例討論來刺激思考,此外,弘光也正在推動線上e 化學習和透過錄影觀看自己技術演練,讓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
在弘光,所有的老師也要定期回到臨床上去增加實務能力,才能調整教學,讓同學真正學到貼近實務的專業。
實習循序漸進,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
護理系的學生從大二開始就會進入與建教合作的機構開始基本護理實習,在臨床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累積操作技能,到大三時轉而進入內外科實習,到大四上學期時再到精神衛生、社區衛生、婦產科或兒科進行實習。整個實習的規畫,不僅會橫向連結過去所學的科目,更能幫助學生不斷把專業能力向上堆疊,等到大四下學期時,學生已具備自信與能力進入綜合臨床護理實習。
除了原有的專業科目外,弘光也因應產業變化提供跨領域學程。例如,銀髮族健康照護、生物醫學、美容護理、養身食療等學程,讓學生可以依照興趣及未來就業進行選修,增進未來職涯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