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下一個矽谷:東南亞

KK Fund創投徐冠華

編譯/陳莞欣
user

編譯/陳莞欣

2016-02-25

瀏覽數 5,450+

下一個矽谷:東南亞
 

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美國加州矽谷幾乎是科技創新的代名詞。但現在,沉睡已久的東南亞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成為下一個科技新創的聖地。

出身台灣的創投導師Alan Kuan Hsu(徐冠華),曾任日本GREE創投投資總監,負責GREE的東南亞業務,熟知東南亞市場的動向。目前他是新加坡創投公司KK Fund的普通合夥人,為東南亞、台灣、香港等地的新創公司提供種子輪或前種子輪投資。

對於東南亞的新創市場前景,Alan在受訪時是這麼說的:「我相信東南亞的創投生態將愈來愈吸引主流市場的目光。過往大家認為只會存在於矽谷的科技潛能,現在就瀰漫於東南亞各地」。

崛起中的中產商機

把新創事業推往東南亞的推力之一,是台灣的新創事業所面臨的募資困境。Alan認為,在當前的台灣,新創團隊要募資比在其他地區困難多了。過去,由於台積電、聯發科、華碩等大企業的成功,台灣硬體產業在國際上名聞遐邇。然而,若是軟體或者非硬體類的新創事業,要吸引國際創投目光就有一定的難度。

那麼,為什麼要去東南亞?現在的東南亞最夯什麼?

Alan注意到,東南亞有正在成長當中的中產階級商機。當地消費者的特性是歐美市場所不熟悉的。他說,「如果你仔細觀察東南亞市場,你會發現很多矽谷無法察覺的問題。矽谷的人不會看到這個崛起中的新興市場,有許多沒有銀行帳戶的消費者。他們也不會想到,在2020前,東南亞會有近4億的中產階級人口出現。這些人將開始利用線上平台或者行動裝置購物」。

因此,KK Fund持續關注市場投資和電子商務促成者。其他包括普惠金融、物流、教育科技新創事業也是創投感興趣的目標,因為這些項目正好和目前東南亞主要的發展趨勢一致。

解決在地問題就是市場利基

對部分歐美創投而言,東南亞是一塊神祕而充滿機會的土地,但又太遙遠、太難以掌控。有些人甚至還抱持著「東南亞沒什麼大不了」的心態。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Alan認為,這種刻板印象可說是愚不可及。若想改變歐美創投的心態,絕不能只靠少數高獲利的「獨角獸企業」,而是必須找出新興的商業模式,且這種商業模式,最好能解決東南亞當地特有的問題。

他舉例,跨國電信公司Vodafone在肯亞所推出的行動支付服務M-Pesa,就是一種「接地氣」的商業模式,也是矽谷人想不到的市場方案。在M-Pesa出現以前,肯亞約只有10%的人擁有銀行帳戶,且網路基礎設備並不發達。因此,M-Pesa推出的行動支付方案,讓沒有智慧型手機的人,也可以用簡訊來進行匯款、付款,或者把錢存進電子帳戶。這項方案獲得空前的成功,如今在肯亞,M-Pesa的服務已超過1700萬。

M-Pesa在肯亞的成功,提供了想進軍東南亞的新創團隊很好的啟示。Alan說,像KK Fund這種專注東南亞市場的創投,最能支持在地的新創事業。

挑戰與機會

儘管東南亞市場前景看好,Alan觀察,新創事業要在市場逐漸飽和的東南亞占有一席之地,仍然充滿了挑戰。他指出,不少東南亞新創事業無法持續成長,且資金消耗率過高。在獲得A輪集資後,要進行B輪集資就困難重重。從創投的角度來看,新創事業最好記得「不變」的法則,特別是剛獲得大筆資金之際。「有些新創團隊會認為,『喔我們得快點運用這筆資金,我們必須盡早讓投資人看到成果。所以,我們是不是該試著採用先前沒試過的XYZ方案⋯⋯?』在比賽途中改變賭注,這是一件危險的事。」徐冠華說。

KK Fund的投資版圖已包含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和菲律賓,現正考慮進入越南市場。談到今年東南亞的創投前景,他說:「2016年會是很有趣的一年,我們可以等著看會發生什麼事。」

下一個矽谷:東南亞_img_1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