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柯P很怪?
當柯P變成大象,他說:「我是『大象治國』,大象走路,踢到東西再查看、處理,『把它踩死』,就是碰到再講。」
當柯P變成驢子,「如果10個人裡頭,有9人說你是驢子,你趕快去買一副馬鞍,把自己套上去,因為你就是驢子。」
當他變成蜜蜂,他會勤奮的嗡嗡嗡;當他變成鯰魚,他會刺激台灣政壇的沙丁魚游動,帶來新的可能。
柯P說自己是大象治國,用驢子理論管理組織,用蜜蜂務實的工作,再用鯰魚創新,他就是一個這樣有趣的怪物。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柯P,你會怎麼說?柯P最年輕的貼身幕僚,現為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黃大維形容,就是6個字:「不怕面對衝突」。
面對生死機率各50%,你會選擇說生?還是說死?柯P在台大重症加護病房裡,面臨無數個這樣人性的考驗,也訓練出他「不怕面對衝突」的執政風格。
黃大維說,「柯P是台灣看過最多從生到死的人」,站在第一線與家屬協商解釋病情,50%這個數字代表的是生,還是死?這麼弔詭的生死問題,非常容易引起爭議,醫師任何回應都是風險。
生死一念之間,柯P無法改變生老病死,卻試著讓人在生死之間,活得好看一些。他勇敢直視生死來去,用真誠溝通讓病患與家屬嘗試接受,也培養他勇於面對衝突的能力。
傳統華人世界,擔憂紛亂,迴避衝突,但柯文哲面對劇烈、衝撞式的提問,他的不變真理就是正視問題,心存善念,盡力而為。
跟在柯P身邊超過600天,黃大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一場都市更新的政策說明會上,柯文哲面對民眾2小時質疑,現場罵聲連連,最後他說了一個故事。
柯P說,「有一個男人要離世前,閻羅王問他想去哪裡,他回:『我想要去一個漂亮的地方,有賢惠的老婆、孝順聰明的兒子,有錢、有車、有房』,閻羅王說:『如果有這種地方,我早就去了。』」語畢,現場頓時轉寰,柯文哲又緊接著說:「我要告訴大家什麼是真實的世界!」
黃大維說,「很少政治人物會這麼說話,」但這就是典型的柯式邏輯,也是充滿智慧的「柯式寓言故事」。人生怎麼可能樣樣都有,盡善盡美?但柯文哲就能讓眾怒心服口服。
在政治圈很少人說實話,大家明明知道什麼是對的,卻選擇做錯的事。擔心得罪人,但不說實話反而得罪更大;鄉愿也許解決一時,卻容易讓衝突更一發不可收拾。
柯文哲非典型政治人物的性格,讓黃大維既頭痛又覺得最該被珍惜。
28歲的黃大維,是2014台北市長選舉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的頭號員工,也是柯陣營唯一的新聞聯絡人。深夜台大醫院裡,他倚著牆,花了半年時間,等著柯P出現,只為了勸進柯文哲投入台北市長的選舉。
柯文哲最後以無黨籍之姿,在藍營鐵票倉的台北市獲得勝選。翻轉、改變,有人說柯文哲是新政治世代的代表,引領著時代的浪潮;有人說他的出現改變了台灣的政治生態,柯文哲真的有那麼神嗎?
站在搖滾區,親身看歷史的齒輪轉動。黃大維說:「我不敢說柯P引領大家,其實是時代的浪潮推著他走,他剛好開啟了開關。」「柯文哲」現象,是因為台灣人民的憤恨找不到出口?還是他的直言打破了社會既定的價值與秩序?
如何精準解讀柯P,以下是黃大維第一手精彩的分享:
1 柯P語錄:部隊盡量擴張,但核心價值不能被dilute(稀釋)掉
政治很簡單,對於柯文哲來說,從政的核心價值,就是不虛假,找回良心。他代表了年輕選票裡期待的:公平正義、誠實認真。柯P做任何決定前,都會先問自己:「核心價值有沒有受到影響?」所以他才敢於面對各種爭議與質疑,只要能貫徹理念,他都願意真誠溝通,想辦法說服異議者。
2 柯P語錄:最低能量,最大亂度,是宇宙運行的方式
柯P不怕「亂」,他認為面對衝突、紛亂,才能找到方法,尋求解方。柯P的出現就是打破社會既定的價值秩序,去探求更多新的機會與可能。台北市長參選期間,柯P的競選團隊由各路文化迥異的人馬聚集,他戲稱這是野戰軍。初期的團隊裡,不完整的權責分工,讓主管會報從最初的6人,增長到約40人,每天面臨不同意見的辯論。
柯文哲終究能讓不同聲音的人找到共識,當選舉進入中後期,野戰軍已融合成「柯文哲競選團隊」。在很大的亂度下,組織沒有崩毀、還能持續運作,是因為他讓每個人發揮優點長處,截長補短,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彼此互相尋求共識。
3 柯P語錄:政策=民意×專業×價值,有錯就改
民意、專業、價值,是政策擬定時最基本的3個價值,但傳統政策擬定不開放民眾參與討論,政策推出後,面對質疑、批評聲量又堅決不修改,導致政策無法反映民意;又或是一味聽取民意,卻忽略專業的深度討論與判斷。
柯P喜歡把構想拋出來讓社會討論,里長有基層的觀察、專家有業界的專業評估、民眾有實際生活的反應,廣納各方不同的意見,再做政策調整。
有錯就改,是柯P的務實,有意見、有道理就做修正,大家會覺得很亂,但公民社會應該要廣泛討論,不能怪政府不聽民意,把議題丟出來後,又怪政府好亂。
現實生活中,政策很難周全圓滿,但柯文哲認為,政策推行應秉持「不滿意,但可以忍受」的原則,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與認可,但求人人都可以忍受。
4 柯文哲有點巴洛克,更精準的說,像是一頭怪物
巴洛克一詞,來自義大利語,是17世紀廣為流傳的藝術風格,意指奇特、古怪,有些貶意。
我覺得柯文哲滿古怪的,很難溝通,正常人對話會有節奏和互動,但他說話不會正眼看你,思考很跳躍,剛開始認識他時,我都在懷疑:「我們到底有沒有在同一個對話頻率上?」
但後來我覺得他是一頭很有趣的怪物,他的有趣來自於,他明明就是政治人物,卻可以很直白的說話,而且常常有恰到好處的柯式語錄,一針見血。
5 柯P在我心中是一條鯰魚
柯文哲的政治主張、無黨身分,打破了舊有的政治價值與窠臼,去年的選舉不只有輸贏的意義,而是長遠的改變。台灣的政治版圖在這一兩年必定會有劇烈變動,大家會覺得很亂,很不穩定,但柯文哲的出現,會讓每個政黨往前進,台灣只會更好。
選戰期間,我們主張不插旗、不搖旗吶喊,以文創小物做小額募資,許多年輕人創新的想法和策略,都漸漸打破過去大肆鋪張的競選文化。
面對傳統代議政治的問題,我們嘗試提出許多創新的做法,直接民主、參與式預算、i-voting。
這些策略有新意,難度也很高,需要時間思考醞釀,但我們先把概念拋出來,透過公民力量一起思考,明白改變是有可能的,未來整個政壇、公部門就會有轉變。
什麼是鯰魚效應?
管理學理論,挪威的漁夫為了降低沙丁魚在遠洋運送過程中死亡,在一桶沙丁魚中,放入牠們的天敵鯰魚,促使沙丁魚為了活命加速游動,保持旺盛生命力,提高存活率。透過引入強者為組織帶來刺激,鯰魚效應是組織進行變革時,常用的方法之一。
書名: 黃大維、楊緬因
出版社:三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