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林昱丞:不做Me too,品牌第一步

京盛宇執行長

謝明彧
user

謝明彧

2015-10-30

瀏覽數 7,300+

林昱丞:不做Me too,品牌第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台灣年輕消費者熱情擁抱品牌,也讓自創品牌成為顯學,從製造大廠到中小企業、從設計文創到偏鄉小農,無不努力自建品牌。但取了響亮的名字,就代表擁有品牌嗎?

品牌價值,來自於「實感價值」加上「情感價值」。大部分的台灣企業,都還是用賣產品的思維在做品牌,不斷強調產品力或CP值;在缺乏情感連結下,一旦對手推出更低價格或功能更強的競品,消費者往往馬上棄品牌而去。

想讓顧客真正記住你的品牌,除了產品本身之外,更該思考的是:自家品牌究竟為何存在?

正如提出「品牌黃金圈理論」的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所說,「人們不會買你『做什麼』,而會買你『為什麼』。」企業若能提出明確的價值觀,就等於為產品在功能面外,賦予了更深的心理意義;一旦消費者認同這個理念,也就成就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情感價值」。

然而「堅持傳達品牌理念」這件事,做起來卻常是知易行難,尤其當營運的壓力擺在眼前時,能堅持下去的人,其實並不多。

謹記品牌初衷,抗拒賺快錢的誘惑

34歲的京盛宇創辦人林昱丞,抱著茶應被年輕人認識的初衷,堅持紫砂壺手沖,讓台灣茶的天然甘美重新被認識。

但一個新品牌,怎麼快速打響知名度?

品牌最怕忘記初衷。一開始,林昱丞在美食一級戰區、北市東區216巷開設下午茶店,希望用最夯的流行時尚包裝,打入年輕人市場。然而下午茶模式,雖說迎合了年輕人愛好,卻也等於把品牌核心,從原本擅長的「茶」,變成對外採購的「糕點」。在焦點模糊下,不僅沒有達到原訂營業目標,甚至把京盛宇的品牌定位弄成四不像。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賺錢,有時只是做生意,不是做品牌。收掉下午茶店,林昱丞重新把焦點拉回「茶」本身,趁著花博期間,在園區開設外帶茶飲店。隨著爆滿的入園人潮,最高一天可以賣出2000杯,但為了滿足外帶客的需求,茶必須大桶大桶悶煮,無法做到現場單杯沖泡,「這樣的茶,只是解渴」。

明明找到了賺錢的營運模式,隨著花博結束,林昱丞還是毅然收掉外帶模式,接受誠品邀請前往設櫃,只賣用紫砂壺現場手沖的台灣茶。這次,他不賣糕點、不推禮盒、甚至不做促銷,「我們不賣台灣茶以外的東西,也不會強迫顧客一定要從一杯變成兩杯」。

文創風格,讓這裡來客願意慢慢等候一杯茶的手沖時間,也讓京盛宇找到了最符合品牌經營的經營模式。

不做me too,只服務認同的客人

林昱丞說,品牌,就是通過產品,賦予你對這世界的想像,然後傳達給客人,「我每天都不斷問自己,目前在做的事、打算要做的事,是否都真的『莫忘初衷』。」

為了讓已經麻痺於越南茶和香料茶的年輕一代,重新體會台灣茶的芳香甘美,京盛宇在顧客拿到一杯茶前,店員會做30秒的解說,用美麗的紫砂壺,在沖泡中揚起四溢的茶香,最後裝入質感良好的瓶子,奉上金黃的茶湯,「當消費者透過五感體驗到茶的美好,才能感受到這杯茶獨特的價值,而不只是一杯解渴的飲料而已」。

林昱丞強調,這也是為什麼京盛宇走的是一條「不斷縮小目標客群」的路,因為做品牌,就不能什麼都想賺!品牌要被記憶,就必須讓自己獨特的價值放到最大,這時價格就算高一點,認同的人也還是會接受與追隨。

如果什麼都做,看似取悅最多人,卻也讓品牌價值變得模糊,到頭來,反而誰都不會想買,就像都會充斥著下午茶店、或滿街都是外帶茶飲,「因為,你只是一個毫無特色的me too而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