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曾聽過一個說法:想知道一個人到底適不適合你共度一生,最好的測試就是跟他一起來一趟長途旅行。在旅行中,很多生活習慣都會表露無遺,不論是她在房間裡面化妝品擺放的方式、他領帶與襯衫吊的位置、開車罵髒話的習慣、或是用餐時的速度等等,都可能成為之後婚姻的重要參考。旅行,似乎就是往後共同生活的縮影。只是這樣的說法靠譜嗎?
為了要知道這個重要祕密,我和政大幾個夥伴組了「為愛啟程」研究團隊(Find e One)共同策畫了一系列研究(看吧,聽團隊名稱就知道與旅遊配對有關),想知道下面3個經典問題:
是不是每個人,都有他們專屬的旅行風格?
什麼樣的人適合和你一起去旅行?
完美的旅伴,就真的是完美的伴侶嗎?
不過,想執行這些研究,還是得有一小筆資金才行,於是我們和國內最大的日本自助旅行圖文網站「旅行酒吧」合作,調查了220 位有跨國旅遊經驗的朋友,並將每一個人的旅遊風格做一些區分。
在往下看之前,你可以先試著回答下面3 個簡單的問題(由於這只是簡便測驗,你可能會掙扎於兩個選項之間,你可以選自己較偏好的項目,或是上網做詳細的免費分析):
預算性(Budget):整體而言,你對自助旅行的預算偏好是?
A.省吃儉用的背包客之旅
B.住好吃好的享樂族之旅
主導性(Dominance):自助旅行行程安排,你的習慣是?
A.我很有想法,我喜歡主導行程
B.我沒有意見,我可以配合大家
節奏性(Tempo):關於自助旅行的節奏,你喜歡?
A.行程排很滿,盡可能多去一些景點看看
B.行程排很鬆,在少數的重要景點上細細品味
8種旅行風格
根據上面3種指標,我們發現有8 種不同旅遊風格的人(你可以按上面的測驗,從下表中找到你的類型):
舉例來說,羚羊型的人旅行節奏很快、不喜歡在同一個景點浪費太久的時間,不過如果談到安排行程的話,則很容易配合大家的決定,主導性較低,對他們來說,如果能省一點用背包客的方式來旅行更好;獅子型的人則剛好相反,喜歡在一個地方停留比較久、擅於主導行程、而且覺得既然能出來玩,就要吃好住好才過癮!
你想跟誰一起旅行?
將旅行風格做一番整理之後,我們也問參與者「如果可以選擇,想要跟怎麼樣的人一起去旅行?」結果發現,大家喜歡和下面3 種人一起去玩:
預算相同。
旅行目標相似:例如,你覺得在旅行時「吃」最重要,再來是住,景點方面則是玩多少算多少,那你也會希望找一個跟你想法類似的人。如果他總是瘋狂趕景點,囫圇吞棗的隨意吃住,你跟他一起出去大概會很痛苦。
旅行節奏相仿:同樣的,嚮往「度假式」慵懶玩法,睡到太陽曬屁股才起床的人,就不太可能會想跟一大早就跳起來說要看日出、按圖索驥每個景點都一定要踩到的人一起旅行。
主導性互補:我前幾個月在台大演講時候,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隨性的人跟同樣隨性的人一起去旅行比較開心,還是跟主導性高的人一起比較開心?」結果現場300多位聽眾,有一半的人選前者,一半的人選後者。畢竟,兩個都解釋得通。支持前者的人認為兩個人都很隨性才不會吵架,支持後者的則覺得要有一個人跳出來安排行程,另一個跟,這樣才不會變成「哪裡都沒玩到,只是換個地方睡覺」。但是,在我們這次的研究中卻發現,大多數的人都還是喜歡跟主導性互補的人一起去旅行;也就是說,如果你是支配欲強的人,通常會想與隨性者結伴而行;而本來就懶於安排行程的人,就會想找一個幫他規畫好的旅伴。
旅行風格相似,最開心?
不過,上面的研究其實藏著一個重大的瑕疵──當支配欲高的人說,他想找沒意見的人一起去旅行比較不會吵時,這是真的嗎?如果真的一起踏上旅程,這兩人會比兩個都隨性的人一起旅行開心嗎?
於是,我們在後續的實驗中,回答「真實旅行滿意度」的這個問題。實驗參與者試著回想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結伴出國旅行的經驗,並記錄下他那次的旅程當中的花費、行程安排、旅遊滿意度等等。
與先前研究一致的是,當兩人旅遊目標、預算、節奏相似,一般來說那次的旅遊經驗也會比較開心,更希望能夠「再來一次」!不過,當我們看到最受爭議的「主導性」指標時,效果卻不明顯。「兩個隨性的人」去旅行,與「一個主導者加一個隨性者」一起去的組合比起來,滿意度並沒有太大差異。幸好,至少可以確定一件事情是──如果兩個人都很有主見、主導支配欲都很強,很難有愉快的旅行經驗。
從旅伴到伴侶
現在我們知道,大抵上來說旅行風格要相似才會快樂、只是兩個主導者最好不要王見王。可是,這真的能預測兩人婚後的滿意度嗎?如果你找到一個跟你一起旅行時很合拍的人,是不是就要趕快抓緊機會跟他共許終身?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沒有那麼簡單。這系列研究的最後一部分,我們找來一群夫妻們(有些是同性伴侶),訪問他們的旅行風格契合度、旅行滿意度與婚姻狀況。結果,我們並沒有發現能夠支持「最好的旅伴,就是最好的伴侶」這項假設的有力證據。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影響婚姻美滿的因素太多了!舉凡生活習慣、原生家庭、孩子教養、依賴信任、金錢使用、性格彈性等等,泰半都不是在旅行時可以被「看穿」的!換句話說,當我們心裡盤算著「旅行時,他跟我生活習慣、價值觀很相似,以後一起生活應該也沒問題吧?」的想法時,其實只考慮到了冰山一角而已。
這樣聽起來,好像旅伴跟伴侶根本沒太大關係,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其實不然,我們這系列的研究也發現一個穩定的現象是:那些旅行經驗、婚姻滿意度好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因素,就是他們能夠花時間好好溝通、討論景點。
尋找你心目中的初始風景
關於景點,日本學者八城薰與他的同事曾提出一個相當浪漫的概念。他們指出,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一個「初始風景」(Primal Scene),它象徵著一個人最想去的旅遊地點。
你可以試著從下面眾多景點中,挑選出一個你最想去的地方:溫泉、海邊、草原、遺跡、森林、沙灘、河川、湖泊、溪谷、風景名勝、雪地、史蹟、洞窟、購物、神社(廟宇或教堂)、山嶺、美術館、農田、沙漠、電影院、
音樂廳、主題樂園、博物館、人為建築(如摩天大樓或設計師名建築)。
「每個人在心靈深處,都存在與過去體驗深刻相關的懷舊印象。」八城薰說。那些你嚮往的地方,或許正是你心靈的故鄉。他們的研究發現,如果你的心靈嚮往的是求知探求,可能會選擇洞穴、史蹟、博物館或美術館;如果你在乎的是風景名勝,那麼你可能會喜歡沙漠、溪谷、神社或教堂;如果你是愛冒險的人,那麼你的初始風景可能是由雪地、森林所構成;如果你喜歡的是娛樂生活,可能會選擇電影院、音樂廳、主題樂園或購物中心。
你自己的初始風景是什麼呢?你所在乎的他,或是想跟你一起去旅行(甚至共度此生的他),初始風景是否和你一致呢?
在八城薰的研究中發現,有些人的旅行是為了逃避當下壓力大的城市生活而躲到天涯海角山邊,也有些人是為了滿足自己冒險追求刺激的需求。或許你也可以問問自己,對於旅行,你所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是逃離當下的繁忙壓力,還是找尋更多人生的動力?那麼他呢?他是不是也跟你一樣?
整體來說,旅行也好,戀愛也罷,重要的不是你們一開始是否相似,而是當差異出現的時候,你們是如何去處理這些不相似。
在愛裡,真正重要的並不是對方原本是個怎麼樣的人,而是他跟你在一起的時候,是個怎麼樣的人,以及你是否喜歡,從你眼睛當中看到的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