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早年大稻埕商家的產品,也是街屋牌樓上的裝飾?
你知道50年前,家家戶戶的陽台上,都是櫻花、富士山等充滿手作感的美麗窗花?
你知道只要數一數牆上的花磚數量,就能判別當年屋主的財力?
累積多年歲月的老房子,本身就是個屬於時代、屬於古早人們的故事寶庫。
老房子存在的時代歷史引人好奇,而作為老房子一部分的鐵窗花、木格柵、磨石子地板、馬賽克磚牆等精緻繁複的建築元素,說的不僅是各個年代的建築形制,更是一道道前人曾在此生活的軌跡。
由辛永勝與楊朝景組成的「老屋顏」兩人團隊,2013年起從台南出發踏遍全台,以文字和攝影記錄下各個年代與造型的老房子。他們開設了「老屋顏粉絲團」,希望讓更多人看到老房子的美,從不同的角度對老屋產生興趣與關注,進而關心保護古蹟、惜舊愛物。
想一探各種老房子中的美麗元素與背後的溫暖故事?不妨跟著兩位老屋偵探的腳步,一同穿越時間長廊,感受古早人的庶民美學,看見舊時代的老屋容顏。
PART 1 老房子看門道
屋主巧思 × 匠人功力,感受古早生活的庶民美學
冰冷的建築之所以充滿溫度,在於裝修材料的手作感,鐵窗花、手繪磁磚、洗石子或印花玻璃,時而華麗複雜,時而低調簡單,遠看時一片眼花撩亂,近看卻排列整齊,不論是四方連續的幾何圖案,或是訂製的家族圖騰,這些現在已不易見或停產的建材,構成了豐富的老屋風景,也讓我們按相機的手指停不下來。
1 鐵窗花:民間師傅的手作美學
鐵窗花在1920年代隨著西洋現代建築傳入台灣,圖案沒有制式化的標準,全憑工匠巧思,以直線或圓弧組成的幾何圖案最常見,也有具象化的圖案,例如富士山、櫻花、梅花、音符等,各種造型總讓我們大感驚喜,每一幅鐵窗都可以說是師傅「手工特製」的藝術作品。
2 磨石子:傳統住宅的裝修奇想
兒時夏天,總喜歡倚靠在校園的磨石子牆上乘涼,那平滑的牆面裡鑲滿了大大小小的碎石,冰涼的觸感,好像永不融化的大型冰棒。種類繁多、造型多變的花鳥,是經典的磨石子圖案主題,藉由銅線勾勒出花瓣、葉片、羽翅,並填入各種寫實漸層的顏色,為空間加入不少繽紛色彩。
3 紅磚:難以取代的老屋元素
台灣各地磚造建築十分常見,使用的紅磚規格大小、排列方式各異其趣,丁砌、順砌、英式砌、法式砌等,各種砌法呈現的視覺效果也有微妙差異。紅磚除了作為結構性建材,也有運用顏色反差呈現裝飾效果的窯後雕、窯前雕,或經由排列組成的紅磚窗花等,即使到現在仍廣泛使用。
4 水泥花磚:實用美觀的老屋化妝師
具有通風採光效果的水泥花磚,常被用於廚房、衛浴空間,許多老房子更直接將水泥花磚堆砌成圍牆使用。幾何造型的樣式通常不具特殊涵意,運用反覆、翻轉的方式點綴女兒牆或陽台,每當經過陽光照射,地面上透出的光影變化都像是一張張隨風搖曳的剪紙藝術。
PART 2 聽3間老房子說故事
老房子的故事就是人的故事,從前人生活軌跡看見老屋容顏
一路從台南開始,我們探索老屋的腳步逐漸拓展到台灣其他縣市,走遍大街小巷,接觸到不少當地居民,慢慢深入了解藏在老房子背後的故事。我們也觀察一些店家對老房子修復或改建後再利用的例子,不論是作為住宿或咖啡館、電影院或是餐廳,這些老房子的主人對空間的使用上都各有一番見解。
【台中‧拾光机】改造戰後官舍,再現柳川沿岸聚落風光
走進護城河般的坡道,綠葉襯出鐵門上參差斑駁的鮮紅,牆緣洗石子門柱略微風化的邊緣和鐵鏽招牌搭配得天衣無縫。室內高低兩種地板保留傳統日式建築中的經典語彙,與室外等高處為「土間」,高架處則稱為「高床」,以不同的座位安排豐富整體空間的層次感。在空間隔間上,沿用舊木拉門作為隔間,讓光線可穿透門框提升室內採光,也讓視覺更加開闊。
地點:台中市西區自治街36號
建成年代:約大正年間(1912-1926年)屋齡估計約百年
原來用途:日式宿舍、民居 現在用途:喫茶、咖啡
欣賞重點:入母屋式黑瓦屋頂、日式空間隔間、手工木作家具
【雲林‧虎尾合同廳舍】閱讀新體驗,品嘗小鎮故事的甘醇香
以塔樓為中心,兩側規畫成不對稱設計,書店入口處設於建築端點,轉角的弧形曲線,充分展現日治時期配合道路規畫的設計手法。踏入室內,映入眼簾的警徽替空間前身用途做了最好的解說,一旁磚紅色磨石子梯保留自然陳舊的時代感,拾階上二樓,消防報案櫃台、「緊急出勤口」白色鐵杆等,都是開啟歷史記憶的鑰匙。
地點: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一段491號
建成年代:約昭和14年(1939年)
原來用途:警察、消防、民防等單位合署辦公廳舍
現在用途:書店、咖啡
欣賞重點:原警局報案台、原消防緊急出勤口、通往3樓的圓弧磨石樓梯扶手、奉安庫
【嘉義‧玉山旅社】守護林業一甲子,在地力量重生舊旅社
金字招牌高掛門前,踏著騎樓上紅綠相間的磨石子地磚走進玉山旅社,木造的天花板新舊交融,木梯旁擺著各式在地商品。穿越貼滿黑膠唱片的窄小走道,兩間整修時特別規畫的套房,一間保留馬賽克浴缸,一間沿用海棠花壓紋玻璃窗,更顯舊式風味。二樓寬敞的榻榻米區,白天是咖啡館,夜裡則成為日式通鋪。屋頂上方用來防潮、透氣的太子樓,至今仍稱職地發揮功效,儼然像是展現傳統建築元素的實例教室。
地點:嘉義市東區共和路410號
建成年代:1950年,屋齡65年
原來用途:民居、旅社、貓仔間
現在用途:背包客棧、咖啡、展演
欣賞重點:馬賽克浴缸、原小房間格局、太子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