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傳奇巨星、一場令人念念不忘的演唱會、一齣改變人生的戲劇,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偶然,還是可以被複製、被傳承的智慧?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演藝事業學程,就是一個為了再造夢幻巔峰的科系。系主任鄭任汶說:「台灣演藝圈不缺人,是缺『好的人』。」無論是鄧麗君、周杰倫還是麥可傑克森,一般人只看見明星光環與舞台上的絢麗演出,他觀察到的卻是娛樂產業源源不絕的機會。
鄭任汶認為,演藝人才可以被教導,而老師的使命就是傳承自己的經驗與智慧;讓同學們不只羨慕大明星,更能在自己的職涯與人生路上,也成為閃閃發亮的存在。
行家帶新手,經歷就是導師
要傳承,首先得找到有經驗的人。
這是一個成立不到4 年的年輕科系,系上老師卻都是資歷豐厚的各領域行家。金曲獎評審薛忠銘、音樂製作人趙家駒、《哇哇哇劇團》團長王立安、Discovery紀錄片《太魯閣的秘密》導演嚴家明,鄭任汶自己則是記者出身;當這些經驗豐富的業界好手進入校園,帶給學生的除了最新的產業趨勢,更有最扎實的真功夫。
「好不容易遇到,一定要巴住不放啊!」大二的藍珮綸從高中就開始接觸燈光音響,她的夢想是成為獨當一面的演唱會燈控師。藍珮綸回想第一次得知舞台燈光實務課程的老師,就是曾經幫張惠妹、S.H.E、陳綺貞演唱會設計燈光的燈控師陳文信,除了覺得自己來對地方,也決定一有問題就要纏著老師,希望透過課堂學習的機會,有朝一日也成為像老師一樣厲害的專家。
「 人味」更勝於技術
在韓國偶像團體人才輩出、中國資金豐厚的綜藝與戲劇夾殺的情況下,台灣演藝人才,要靠什麼特色找出自己的發展之道?
城市科大的答案是「人味」。
在「媒體與傳播」課程中,鄭任汶開出一個攝影作業,請同學拍攝「我自己」,但是照片中不能包括自己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包括耳朵、手臂,甚至是自己的飾品、物件都不可以出現在畫面中。課堂上,同學們輪流介紹代表「自己」的作品:「我是一片海,嚮往無邊無際、毫無拘束的自由」、「我是一隻貓,害怕面對人群……」。
「技術一下子就學會了,重要的是作品背後的想法,」鄭任汶談起課程的安排,表情變得有些嚴肅。因為,無論哪一種表演形式,一個好的作品並不只是華麗絢爛,而是能讓觀者感受到生命厚度與真摯情感;而要能表達情感,首先要具備觀察的能力。
從《悲情城市》到《海角七號》、從周杰倫到小S,台灣要走出自己的演藝之路,或許沒有龐大的資金或政策支援,唯有能夠創造夢想與感動的「人」,永遠無可取代。
築夢產業要由追夢之人打造
演藝事業是打造夢想的產業,所有最美麗、最感動、最浪漫的時刻,都能在觀眾眼前實現;一手讓夢實現的人們,也必然是勇敢追逐夢想的人。
舞台上,燈光四射,舞曲伴隨著震撼節奏籠罩全場,台下觀眾彷彿與台上巨星成為共同體,一起隨著音樂跳躍、起舞。在震耳欲聾的演唱會現場,倚靠聽覺、同時操控3 部音控設備,搭配燈光特效,讓全場血液沸騰,這是藍珮綸的夢想。而另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何春儀,則希望透過自己的相機記錄每一對佳偶的愛情,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婚紗攝影。當她們談起自己的未來,眼中都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在人生的舞台上,她們都是自己的大明星。
為了幫助同學們實現夢想,演藝事業學程老師們的另一個重要角色,是將機會提供給學生,除了在大四規畫一整年的校外實習時間,更從大一起便鼓勵同學勇敢追求、挖掘自己的機會和舞台,從校內成果展的幕前、幕後策畫執行,同學們也常接校外活動的表演合作案,讓夢想不僅是夢,更是可以完成的真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