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投資還順利嗎?」農曆年後,各國央行放錢到市場,全世界股市紛紛上漲,而問候別人的投資給予恭喜,變成年後的開場白。
「不提了,講到就有氣!」朋友小李沒好氣地回應。
「是賺太少,還是不小心買到爛股票?」我沒打算放棄地打蛇隨棍上。
「更糟!」看起來這是一道他不想提起的投資陰影。
「你買的股票下市!但我最近沒聽說有股票下市啊?」我故意誇大。
「我少賺了一年的薪水啊!」原來小李沮喪的原因,是因為聽了太太建議,認為農曆年後可能會跌一波、加上股市也在9500點高點的因素,就先把手上放了一年、約漲20%的股票出清,結果農曆年後,出清的股票竟然大漲30%,追不回的獲利讓小李哭喪著臉。
在股海中追高殺低、趨避風險,始終源自人性。從投資心理學的立場來看,投資人就是個活生生的人,即使每個人個性不同、策略不同,一旦遇上獲利與虧損兩種感覺,虧損的苦痛往往遠超過獲利的快感!
小李來不及為已經入袋的20%利潤高興,滿心縈繞著少賺30%懊惱心痛,正是這個原因,只要是人,都難以擺脫這種害怕損失的心理束縛!
這樣的心理轉折,其實跟談戀愛相去不遠。舉例來說,我有個年近40、未婚的男性朋友David,他老愛抱怨自己總是愛上喜歡緊迫盯人、情緒起伏大的女生,交往到最後都以壓力大、主動提分手作收。
趨避風險,始終源自人性
若換個角度來看待他的戀愛,詮釋出來的版本可能對他就有點殘酷。我觀察到David總被主動積極、細心體貼的女生吸引,接著陷入情網(股票小賺);但交往過後,一旦對方的主動關心超出他心裡的安全界線,他就覺得對方想要控制自己,開始想逃避(擔心行情反轉,由賺轉虧)。
但是,他逐步疏遠的態度,讓女方更加積極追逐,奪命連環Call,到了這階段他就開始準備抽身而出(過去虧損、套牢陰影籠罩),而女方則會陷入抓狂狀態,最後他就認定了問題在女方,直接判女方出局。
對David來說,他把自己結不了婚的原因,歸咎於遇人不淑的宿命,他看不見自己對於一個溫暖關懷的追求,以及害怕失去自由的焦慮,也在這場愛情電影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同樣地,太多投資人只看見自己賺不到錢的悲情結局,卻難以發現是因為對投資的期待與害怕,拉著自己走向虧損的道路。
從愛情到投資,心理的轉折都是相通的。好比小李懊惱抱了一年的股票,在股價上漲20%時就趕忙出脫,結果賣出不到一個月,股價又漲了30%;但他很難清楚看見,正是因為自己太厭惡「被套牢」的感覺了,只要帳面出現獲利,就想穩穩抓住,能忍到20%才出脫,對他已經實屬難得,可惜的是,虧損陰影讓他抗拒回顧,也失去了提升自己的機會。
那麼,該如何避免一次又一次掉入同樣的投資黑洞呢?以下有3個練習步驟,幫你投資避難趨福:
練習1:檢視自己在不同的投資經驗中,是否曾重複同樣的心理盲點?
檢視,是避免再犯錯最好的朋友。回顧自己在投資中,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期待或情緒,這些常常就是我們的心理盲點。
就像前一個例子中,David總是期待有個主動細心的另一半,同樣地,我們在投資時也常常有一些自己獨有的期望與堅持,例如,有的人會期待進場之後,馬上賺錢;有的人會期待能有高人指引自己正確的投資方向。
這些看似不稀奇的期待,常在潛意識中主導你的投資方向:期待馬上賺錢的人,很容易看見電視報紙的推薦就跟進買股票;期待有投資專家幫忙的人,則很難抗拒親友圈中,口耳相傳的明牌,只要電視、報紙、親友的推薦出錯,投資績效就會跟著滑落。
這些做法,看似是自己倒楣,實際上可能是被自己的盲點牽引,去到地雷市場大血拼!
練習2:問自己在重複的挫敗經驗中,學到什麼?
找出盲點後,最重要的是每一場血淚投資史背後,究竟幫自己上了什麼樣的課?
以小李為例,我問他,從這次等了1年,賺20%獲利就出脫,卻沒賺到後面30%漲幅的操作經驗,學到什麼?
第一時間,小李是臉露呆滯的,彷彿沒賺到應該可以賺到的錢之後,沉浸悲傷、腦中一片空白才是他該做的事。我不放棄再問一次,小李思考後,才回答我:「股票如果盤整了一大段時間之後再發動,往往不會只有10%、20%,或許我可以搭配個股營收以及整體產業股價表現來看,而不是急著賣。」
順著反省的思考脈絡,你可以為新發現定價。想想看,自己從失敗經驗中學得的投資心得,如果是書上寫的,頂多就是一本書、450元的價值,但因自己反省、著墨後,寫下的血淚心得,100萬也值得,下次遇到同樣的狀況,這堂花了100萬上過的課,就能避免下一次重複的錯誤。
練習3:什麼計畫能讓投資績效更好?
改變從覺察開始,行動則決定改變能否成真的關鍵!
經過練習1、練習2的思索,投資時,較能針對自己的心理盲點與投資心得,做出一些正向的小計畫,才能確實提升投資績效。
舉例來說,小李在後續觀察中發現,該檔股票的價格盤整一段時間後,出現帶量上漲,突破整理區間。那麼他可以在價位突破後,a)寫下投資日記:像是在Google日曆上幫自己心戰喊話,提醒自己「盤整一年之後才上漲,漲幅不會只有10%、20%」;b)增加有用的出場規畫:思考後續投資戰略,像是突破長期盤整的高點後,跌破月線(20MA)才出場;或是一旦價位突破,從高點回檔超過5%以後才出場。
回顧自己的投資陰影固然是反人性的考驗,但只要從失敗經驗中挖取寶藏,將能迎向賺大錢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