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Facebook:台灣,我們來了!

全球最大社交平台

洪嘉蓮
user

洪嘉蓮

2015-02-25

瀏覽數 4,500+

Facebook:台灣,我們來了!
 

1月29日下午,位於西門町的一家餐廳騷動著。這是全球最大社交平台Facebook台灣辦公室的落成典禮,Facebook亞太區副總裁Dan Neary為此特地來台剪綵,大中華區總經理梁幼莓、大中華區及東南亞中小企業總經理郭駿弦也列席參與盛會。罕見的大陣仗來台行動,讓所有人聚焦目光,Facebook到底要做什麼?

就在Facebook落腳台灣的前一天,創辦人馬克‧ 佐克柏(Mark Zuckerberg) 在1 月28 日公布了2014 年第4 季的財務報告,指出Facebook全球已擁有13.93億用戶,相較去年同期成長3.18%,整體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49%,以38.5億美元的漂亮數字回應媒體指出Facebook 年輕族群用戶「移情別戀」到其他社交工具,與歐美市場會員數飽和「Facebook疲乏」等現象評論。但不可否認的是,Facebook正面臨核心事業趨緩的挑戰,佐克柏創立社群網站的專注溝通本意,但為了企業、股東獲利,也不得不漸漸的植入廣告,這個決定,像是鮮豔動人的花,吸引著Facebook一嘗滋味,但所有人也開始問,受不了廣告干擾的用戶會不會從此大出走?

佐克柏深知社群工具的限制,「泛泛之交」的網絡應該要如何獲利?當開心農場等應用遊戲熱潮退去,他開始思考Facebook走出社交工具的下一步,除了積極搶占行動趨勢的大餅,還透過合縱連橫的「結盟」方式,積極收購其他新創公司作為版圖擴張的利器。

看中1500萬用戶高黏著度

Facebook亞太區第9個辦公室落腳台灣,看中的是台灣小小2300萬人口,竟然有1500萬Facebook月活躍使用者,其中65%是天天使用的重度使用者,滲透率高居全球之冠。

台灣市場成熟度與行動趨勢是Facebook 決定落地生根的主因,台灣目前有85% 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登入Facebook,台灣行動趨勢發展與Facebook 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的行動策略一致,因此,無論是電子商務或是結合行動行銷的廣告產品,台灣市場成了Facebook 最合適的實驗場,成為Facebook 發展電子商務及中小企業品牌廣告市場最重要地區之一。

儘管數位廣告市場的成長率逐年攀升,但將台灣用戶投入在Facebook的時間與廣告量相比,仍未達到高度正相關,Facebook為提高精準投放效益,從設立台灣辦公室開始,將停掉廣告經銷商的中介,未來廣告主可以直接與Facebook 接洽,去除中介的第一線面對客戶,期望發揮更大的行銷效益。

雖然泛泛之交朋友圈難以直接從中找到可行的商業模式,但Facebook用戶的實名制,以及廣大的會員資料庫是它最大行銷優勢,了解身分、特徵、嗜好,還能在資料庫中找到一群相似族群(look alike) 投放廣告。連結廣告業務與行動趨勢,「行動廣告」是Facebook亟欲深化的產品,如何在地化靈活運用,也是台灣團隊的首要任務之一。

包括Facebook去年在美國進行的「buy button」實驗,讓用戶在3至4個步驟內完成購買,品牌業者甚至不用建置官網,可以直接在Facebook上完成交易。未來不排除在台灣實驗,作為進軍亞太市場的前哨站。

Mobile first 開發思維

行動第一(Mobile first),是當今所有網路公司的首要策略,但Facebook不只是要做到以行動第一的公司,而是要讓企業本身變成一家行動公司。

Facebook 行動用戶增長速度愈來愈快,只透過行動裝置瀏覽 Facebook 的用戶數已達到 5.26 億,較去年同期成長 15.3%,開發中國家甚至是行動唯一(Mobile only),跳過桌上型電腦階段,直接用智慧型手機上網。這塊大餅,Facebook當然不會錯過,如何在行動裝置上獲利,是2015

年最重要的核心業務。

對原生於PC 環境的Facebook, 轉型到行動思維的確費了一番功夫。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在平常上班日,佐克柏繞辦公室走來走去,遇到一個新產品開發部工程師,要求他拿出手機,「show me!」新產品demo 都必須在行動裝置上展示,操作不流暢或介面不夠直觀,就要求修正直到「show me!」這關過了為止。

這是佐克柏對行動策略最嚴格的把關。在Facebook 研發團隊裡,沒有所謂的「mobile team( 行動團隊)」,因為佐克柏要求每個工程師、每

個產品經理都必須將「行動思維」內化在產品中,讓每個產品都是行動產品。

面對如雨後春筍冒出的即時通訊App 的挑戰,Facebook 積極推廣跨平台的體驗服務,像是旗下收購的Instagram、WhatsApp、自行開發的Messenger,這些都已經擁有數億的活躍使用者的行動產品,都是跨平台體驗的最佳範例。

虛擬實境、無人機是下個決勝點

面對競爭激烈的社交市場,光是憑藉電子商務、廣告行銷建立主要營收來源,仍無法維持企業的持續成長,佐克柏開始思考Facebook 走出社交工具的下一步,他開始著手大膽地往前瞻、實驗性的產品邁進,透過合縱連橫的「結盟」方式,積極收購其他新創公司作為版圖擴張的利器。

從Facebook 近年收購領域顯示,設計、通訊、虛擬實境是新事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在5 天內完成收購的虛擬實境裝置商Oculus VR,以及無人機開發商Ascenta 是Facebook 力圖轉型的下一步,也是最受

注目的兩項新產品。

Facebook 向來以小型收購模式獲得技術與團隊人才,極少公開透露收購金額,僅有以10 億美元買下的Instagram、190 億美元的Whatsapp、20 億美元Oculus VR 等3 項大型併購案有對外發表。

Facebook 在2014 年以20 億美元收購Oculus VR虛擬實境裝置商,還有甚至為了這樁高價的前瞻交易,佐克柏還在財報會議上耐心的跟股東解釋,這是前期的投資成本,未來一定可以回收。

同年,Facebook 收購英國無人機開發商Ascenta,要為佐克柏發起的全球連網計畫「Internet.org」,打造專屬無人機空中基地台,兩週後,Google 也宣布收購美國太陽能無人機公司Titan Aerospace。Facebook 與Google 把目光移向開發中國家,尤其是起步發展網路的國家,無人機就是最重要的開疆利器。

佐克柏充滿信心地說:「虛擬實境會是繼PC 和Mobile,第3 個改變人們生活的重要領域。」除遊戲領域「沉浸式體驗」,未來還可以拓展應用到醫療、教學等,建構出另一個有別於Facebook 的虛擬社群平台。

社交溝通工具是永不退燒的熱門開發產品,在全球每天數千個新App 上架的激烈競爭環境裡,Facebook仍坐擁著建立世界第3 大虛擬國家的美名,如何增加「國庫」收入、增加居民人數,讓Facebook 王國得以生生不息的運轉,佐克柏的下一步值得期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