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位難求的上海淮海路黃金店面,最近出現了「空鋪潮」,店家承受不了昂貴的店租紛紛退租,主因是淮海路即使到了假日也是人潮稀落,一家淮海旗艦店的過路客遠比不上淘寶虛擬店的人潮。
如果你仔細看看,大台北的黃金街區忠孝東路也出現這樣的現象。
「街上沒人,不等於沒人逛街。」這不是特例,而是全球零售業的縮影。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說:不做虛擬的電子商務,未來就「無商可務」,2015年已經來到他所說的「未來」。
2015 年,全球零售業面臨大洗牌,有3大趨勢你不能不知道:1,最大的零售平台已經不在實體通路,而是出現在互聯網上;2,消費者不再是最末端的接收者,而是影響供應鏈的主角;3,跨境是主戰場,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指出,2015 年跨境電商將占世界貿易總額的30%-40%。
3大趨勢宣告著全球零售業革命已經來臨,跨境電商正是唯一的出路。
不僅是淘寶、天貓,連全球最大的網路電商Amazon,也跨過太平洋在上海自貿區設立國際貿易總部、建立自營倉儲,引進全球產品;台灣也開始有跨境電商的出現。
台灣樂天率先成立「跨境電商先鋒團隊」,協助賣家打通在地行銷、金物流,與全球其他27 個樂天市場串聯,首站為新加坡。而PChome,也在美國推出「PChome USA 電子商務平台」,在中國與騰訊財付通金流串接,推出「支付連‧財付通」付款服務。Uitox 建置各品牌官網為模組化工具,連結各地倉儲管理,達到物暢其流。目前已在11 個城市逐步拓點,打造全世界200 個都會區的跨境通路。
檯面上,清楚可見所有品牌轉向電商、買家兼賣家,B2B、B2C、C2C 界線逐漸模糊;檯面下是更複雜的典範轉移,傳統供應鏈的轉型、產銷關係的改變、服務架構的多元系統,這些毫無經驗值可循的新商業模式,逼迫零售業者「換腦袋」。
2015 電商大戰要怎麼打?這場「物流┼金流┼資訊流」跨境電商戰局,不僅是電商群雄的爭霸戰場,也將掀起全球零售業者的迭代更新浪潮。
訂單碎片化:小批量、大批次,個性化訂製
對零售業者來說,首當其衝的最大衝擊是訂單質量與產銷方式的改變,傳統零售是「先產後銷」,跨境電商引發許多逆向操作的成功例子。
中國青島西裝品牌「青島紅領」,一天可生產3000 件西裝和襯衫,工廠每個作業員前方都有電腦,螢幕清楚列出款式、顏色、肩寬、手長等,眾多生產線上絕對找不到兩件完全相同的衣服。
還有一家「尚品宅配」,依照顧客的喜好與房屋尺寸,免費提供家居設計方案,提供4 萬組的房型圖,像是可以「試穿」的客製化家具,讓消費者先看效果再決定是否購買,確定下單購買才進入生產流程,每件家具在誕生前就已經先有了主人。
無論是衣服或家居,這些傳統零售產業的個性化訂製,對傳統生產供應鏈產生巨大的改變。馬雲預言,「未來電商是C2B 主導的商業模式」,C2B 打破了生產者主導的傳統,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主導的「碎片化」生產模式。
「碎片化」指的是,「小批量、多批次」的個性化訂製服務,也就是下訂的物件量變少,但是下單頻率提高,與過往「集中標準化」的大型訂單形成顯著差異。
中介代理OUT:第三方專業服務商興起
Peter Verbrugge 親手從華盛頓州採下的櫻桃,在48-72 小時內,就送到了中國消費者的手上,他參加阿里巴巴「天貓」的預售活動,短短10 多天時間,吸引5.5 萬消費者下單,共售出108 噸櫻桃,相當於1000 個中國中型以上超市一天的銷Peter Verbrugge 親手從華盛頓州採下的櫻桃,在48-72 小時內,就送到了中國消費者的手上,他參加阿里巴巴「天貓」的預售活動,短短10 多天時間,吸引5.5 萬消費者下單,共售出108 噸櫻桃,相當於1000 個中國中型以上超市一天的銷量,創下中美電商貿易史上最大單筆水果訂單。
在Peter Verbrugge 與中國消費者之間,沒有代理、沒有仲介,跨境電商的「去中介」本質讓買賣雙方直通,降低商品成本 ,讓買賣雙方同時獲得最大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電商雖然少了中介代理,卻出現了一群電商專業服務商,這群人不介入交易,而是提供專業服務提升交易效率。
「資訊流」的數據共享,讓電商專業服務供應商得以提供交易所需的細項專業服務,舉例來說,在淘寶上完成一個交易,無形中就有20 家服務商在支撐服務,包括網路店鋪裝潢、網拍模特兒、攝影師、物流業者、金流代收業者等⋯⋯。
以消費者為驅力的碎片化生產,直接影響了服務外包與專業分工的發展,淘寶的50 萬家服務商,成為生態圈最重要的支撐點,讓商家除了核心業務,其他全部外包,體現專業分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提升交易效率的經濟效益。
打通跨境電商4大關卡,提供一站式服務
想像一下,一個成功的跨境電商交易是怎麼完成的?
首先,買家於所在地的A 國瀏覽商品網站,介面上可隨意切換語言種類,下單後用最熟悉的支付方式付款,B 國收到訂單後轉單商家,或從自營倉儲透過空運出貨,到了A 國採當地物流宅配到買家手上。如果要退貨,買家只需要交寄當地物流業者,即可完成逆物流,貨款再由支付工具回歸帳戶。
這個看起來對買家「無痛」的購物流程,背後是全球供應鏈、電商基礎設施、在地市場消費習慣所共構而成。想達到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跨境電商,一點也不簡單,必須一一克服以下4個難題:
1 語言:網路無國界,語言卻是門檻屏障,因此,跨境電商第1 要件必須做到多語系轉換,讓本國語言與跨境交易國的語言互通,提高下單機率。
2 金流服務:付款與信賴度息息相關,如果需要額外開通帳戶、申請付款工具,會大大降低下單的動力,提供當地消費者安心、熟悉的付費方式是下單的助力。
3 物流:除了與當地物流業者合作,還需考慮退貨的逆物流成本,思考如何降低退貨率,是掌控物流成本的重要關鍵。
4 行銷:了解當地消費習慣,用在地文化打入當地市場,以成為消費者首選平台為目標。
2015 勢必是電商風起雲湧的一年,電商平台間彷彿是場困獸之鬥,決戰點就在跨境貿易這場戰局,誰能先解開跨境電商4 大難關,提供End to End「一站式」的解決方案,讓在地中小型店家成功接軌國際市場,就能成為全球電商的新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