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解析村上春樹 「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為什麼他們無法去愛?

海苔熊
user

海苔熊

2014-12-29

瀏覽數 32,550+

解析村上春樹 「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失去,是一輩子的課題。

最近村上春樹的新書《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引起話題。書中男人們不僅是單身,共同特徵都是被妻子或戀人們欺騙、背叛、傷害。所以更精確一點地說,他們並不是純粹的單身者,而是在曾經深愛過、被拋棄過所留下來的「剩下的男人」們,懷抱著「自己或許不值得被愛吧」以及「可能真的沒有一個誰可以再讓自己熱切地相信了吧」之類的信念,用被遺留下來幾近荒蕪的乾癟時間,走過生命最後的這幾年。

他們只是無法原諒那些過去和自己而已。就像小說中不同篇章的幾個男主角,《Drive My Car》妻子外遇的舞台劇演員家福、《Yesterday》裡或許知道女友劈腿而把她讓給好友谷村交往的木樽、《獨立器官》裡好不容易墜入愛河卻又慘遭背叛的整形醫師渡會,以及《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一篇中失去外遇對象的「我」,每一個都在伴侶離開自己之後,用一種弔念的方式反覆地折磨自己。他們始終無法原諒那些背叛、消失與不告而別,巨大的哀愁便在心裡面一點點地擴張開來。

■為什麼男人們沒有女人

為什麼有些人會選擇單身?為什麼他們不願意和一個人長

期而親密地一起生活?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的Dory A.

Schachner 和他的研究夥伴,整理出兩種單身的可能性:

● 逃避依戀型:

「我可能害怕認真愛上誰、需要誰,結果有一天,對方會突然沒有前兆地消失無蹤,只留下我一人。」村上春樹在《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中這麼說。

逃避依戀型的人,習慣一個人工作、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度過假日所有的閒暇時間,獨立的生活(self-reliance)。

他們也習慣培養一個以上的伴侶,間斷換著短期的性生活,壓抑著自己的感情與愛,默默地過著沒有好,也沒有不好的日子。

舉例來說,University of Kentucky 的DeWall 與他的同事進行了一連串的研究發現,逃避依戀的人易受其他「可能對象」(Alternative)吸引、覺得別的關係比當前的關係好,長期來看也有較多劈腿不忠的行為(Indelity)。

● 焦慮依戀型:

「有時候,失去一個女人也等於失去所有的女人。」村上春樹說。

那些過去曾被拒絕、曾經失落的經驗,曾經被背叛、不信任的感覺,還有自己對感情的不安與焦慮沒有被好好的接納,使得自己開始害怕開啟一段關係或感情,抗拒婚姻、抗拒和其他人在一起、抗拒一段長期穩定的關係。

暢銷作家大A說:「非常需要愛情的男人可怕的地方是,他會要求你要做很多事情去證明你愛他;但不需要愛情的人可怕的地方則是,你感覺不到他需要你。」

第一種男人其實就是「焦慮依戀型」,而另為一種則比較偏向「逃避依戀型」,這些不安全的男人們,其實心理有很多空缺。或許透過喝酒、電動、忙碌的工作來麻痺自己,或是透過不斷的換對象、要求感情應該轟轟烈烈,來填滿這些空缺。

當然也有上述兩種類型混合的人,怕被拒絕又不敢真正愛上誰,他們在有意無意間,與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或是在挑選對象出擊時,刻意選擇「可以保持適當距離」的人,讓自己不要受傷。可是,有時仍然不甘寂寞地跟人在一起,只是真正開啟一段關係之後,那種不安還是籠罩了彼此,混亂、嫉妒、疏離和自我放逐也相繼出現。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聽起來那些長期維持單身的人好像很糟糕,不是充滿不安就是害怕受傷。真的是這樣嗎?

研究單身多年的學者DePaulo指出,除Dory A. Schachner所說逃避依戀或焦慮依戀,或許有另一種「適應良好的」單身的類型,他們和一般人一樣穩定而安全,只是他們依戀對象不是伴侶,而是家人、手足或寵物。

Dory A. Schachner說的兩種可能,以及DePaulo的論點到底哪個論點比較正確?Dory A. Schachner調查了142個成人的各項指標與婚姻狀態,結果發現,整體來說單身者雖「沒有」比有伴者更不安,但他們的確比較寂寞(Loneliness)、憂鬱(Depression)與焦慮(Anxiety),而且不論是否單身,焦慮與逃避依戀的分數,都和上面的3項指標有緊密的關係。

而且,那些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心裡其實藏著一個深刻的祕密。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中年後,沒有女人的男人還剩下什麼?其實有點悲哀的是,他們只會剩下『還沒有死去之前的時間』。剩下時間你就只能用來交易,交易什麼東西換回一些什麼。」FHM總編高翊峰說。

事實上,Dory A. Schachner的資料中也發現,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的確比較偏向焦慮依戀,曾經的失去和傷痕、拒絕和殘缺,在他們心裡面埋藏得很深很深,為了避免再次被拒絕的風險,選擇獨身,也選擇了無以名狀的寂寞。

「成為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到底是多麼悽慘的事、多心痛的事,那是只有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才能理解。失去絕妙的西風。14歲的永遠被剝奪。聽得見遠方水手們憂傷痛苦的歌聲。……在知與無知的中間地點和陌生對象相約見面。一邊測量胎壓,一邊在乾乾的路上落淚。」村上春樹說,這種落寞的感覺,或許只有真正體驗過絕望式的失去的人才能體會。

■如果有些寂寞無法擁抱

或許真的有缺乏情感或無法付出愛的人,但如果有個人曾經熱切地與你擁抱,在你落淚的時候陪在你身旁,小心翼翼地跟你說出他幾乎不會跟別人說的祕密與傷痛,卻在某天淡淡地跟你說「我可能無法好好地愛一個人」,那麼他很可能只是缺乏安全感,可能是想起過去難過的經歷,或是最近的感情觸發了他害怕的部分,使得他又重新躲到不安的殼裡了。

「要成為沒有女人的男人們非常簡單。深愛一個女人,然後她不知道到什麼地方、一去不回就行了。關於這一點,我們幾乎束手無策。」村上春樹說。

研究原諒多年的McCullough 指出,原諒關鍵因素有兩個:(1)背叛者在犯錯時兩人關係的好壞;(2)被背叛者是同理對方背叛,還是把自己困在反覆思索(Rumination)當中。在他們進行半年的追蹤研究裡發現,反覆思索愈多的,愈無法原諒對方;同理心愈高、或是對方劈腿時關係愈好的,愈能原諒對方。或許,無法同理與反覆思索,讓這些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困在曾經的美好和無可救藥的失去裡。

「她的心為什麼要被這種沒什麼長處的男人所吸引,非要被他擁抱不可呢?那件事到現在依然像尖刺般刺在心上。」就像《Drive My Car》裡家福對妻子外遇的無能為力,讓他覺得自己身體裡的一部分像被侮辱,每天想著妻子在別的男人床上被擁抱的光景,思索究竟自己在失去妻子後還剩下什麼東西,使他不但無法原諒妻子,也禁錮自己的心靈。於是,只能刪減掉自己的人際關係,然後在長長而沒有盡頭的感情路上,等待著一個沒有結果的回應,揉著沉重的眼皮,沉進車子的皮椅裡睡去。

「我人生最大的挑戰,一直是自己。打從我有記憶起,從未間斷過害怕。怕失敗、怕別人失望、怕傷害別人也怕受傷。以前,我一直保護自己,如果我隔絕感受,就不會受到傷害。但我搞砸了,我不但隔絕了痛苦,也隔絕了一切好事與壞事,直到一無所有⋯⋯」電影《戀夏進行式》裡老是用酒精麻痺自己的Sutter 在片末對自己說了這段話,長期以來逃避負起責任、在感情裡玩世不恭並沒有讓他過得更快樂,相反,卻讓他失去更多寶貴東西。

■轉向未來的兩個方法

那麼,沒有女人的男人怎麼從寂寞裡爬出來?其實他們最大困境是:自己根本「不想」從那當中出來,因為踏出哀傷抵達未知地方所需承擔的不確定感,比起留在寂寞中更多負擔。但如果你是曾經被拋棄的人,而且有一點小小的聲音,也期望自己能走出來,那該怎麼開始?

● 寫下自己的不安:這種「一直重複想過去的失落與背叛」的現象,心理學家Susan Nolen-Hoeksema 稱為「心理聚焦的反覆思索」(Self-focused rumination),愈想就愈難集中注意力,每次都以為「多想會對生命有更多洞見」,殊不知每次獲得的只是更多悲觀和負面想法!把你平常會想的都「寫在紙上」(或打下來),你會發現那些腦中的「想太多」,寫下來其實會變「少」,因為我們想的時候會一直重複一樣的內容,但你不太可能打/ 寫同樣句子很多次。我的經驗是,寫下來之後大概只剩下4成左右;如果你是打字廢話很多的人也沒關係,寫下來另一個效果是比較心安,增加心理完成感(Psychological closure)。

● 專心的療癒時刻:如果無論如何都不能減少反覆思索,那就增加生活中的快樂吧!Matthew A. Killingsworth和Daniel T. Gilbert進行一項手機App研究發現,愈專心的時候愈幸福。試著想想做什麼事的時候自己可以非常投入(如畫畫、運動、做菜或組裝模型等),每週至少讓自己有一段專心的療癒時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生命中本來就有些寂寞無法被擁抱,有些深沉的失去無法被療癒與接受,但在絕望前,或許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現在還擁有什麼,寫下自己的焦慮,然後緩緩打開自己的心,讓角落的陽光,可以和煦地照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