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17 歲時你在做什麼嗎?上學、打球、補習,在那個對任何事都抱有無比好奇心的歲月,卻總是被告誡:「好好讀書,別想太多。」當個聽話的乖小孩,放棄反思與批判,或許就錯失了人生最黃金的時光。
年輕的充沛體力,和對於未來的美好憧憬,是改變世界最不可或缺的力量,甫創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紀錄的得主、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便說:「我們的努力對世界造成的影響,也許微不足道,但卻會伴隨巨大的改變。」
《時代雜誌》(TIME)依據社群粉絲數、文化影響力、事業成就做評比,選出2014 年25 大最有影響力青少年,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兩位千金、歌手奧斯汀‧瑪宏(Austin Mahone)、天才小廚師弗林‧麥可蓋瑞(Flynn McGarry)等人皆榜上有名。但名單中,馬拉拉還有香港占中發起人之一的黃之鋒,最引人注目。
偉大小身影,以教育化解仇恨
「One child, one teacher, one book, one pen can change the world. Education is the only solution. Education first.(一個孩子、一位教師、一本書還有一支筆,就可以改變世界。教育為首要之務。)」馬拉拉眼神堅定一字一句說完世界爭端最重要的解方,聯合國各國代表無不起立鼓掌向她致意。這位披著粉紅色頭巾的17 歲少女,個頭雖小,但身影卻偉大得令人肅然起敬。
馬拉拉出生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明哥拉(Mingora),在塔利班統治下,女生並沒有受教權。但經營學校的父親認為,唯有教育才能讓孩子在世界的天空翱翔,因此冒著生命危險送馬拉拉上學,也鼓勵她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馬拉拉11 歲開始,便在BBC 網站的部落格中,敘述塔利班政權下的生活,以及女孩求學的艱難,甚至還協助《New York Times》拍攝紀錄片。
積極與世界接軌的舉動,被神學士政權視為眼中釘。2012年馬拉拉於上學途中,一名槍手強行登上校園巴士,朝她頭部開了一槍,但她奇蹟生還。鬼門關前走一遭,她更知道自己的使命,與其跟恐怖分子硬碰硬,不如四處演說,積極為女童的受教權請命。「恐怖分子並不能改變我的想法,此刻死去的只有恐懼與絕望,但力量和勇氣卻由此而生。」2012年7月12日,這段在聯合國的動人演說震撼世界,聯合國還將這一天訂為「馬拉拉日」。
和平占中,一個世代的呼聲
戴著粗框眼鏡,頂著一頭齊瀏海,身材瘦小不超過170公分,看起來很不顯眼的黃之鋒,是這次香港和平占中行動最靈魂的人物之一。「我們的未來不能讓大人來決定!大人們你有錢有權,但為什麼不為香港的民主奮戰?」話說得又直又嗆,拿起麥克風站在最前線,弱小的身影此刻看來堅強無比,《時代雜誌》亞洲版還以他為封面,標題為「抗爭臉孔」(e Face of Protest)大篇幅報導,甚至還形容黃之鋒與其他學生所領導的抗爭行動,在香港形成「少年地震」,震撼每個市民的心。
1996 年出生的黃之鋒,自小患有讀寫障礙,父母不放棄的教育,反而讓他提早啟蒙。而成長在政權移交後的香港,目睹香港一步步對內地開放,生活卻每下愈況,沒有英屬香港的包袱,他心中的這座城市理應更開放。2011 年還是中學生的他,與同學成立了「學民思潮」,透過一次次上街的行動,找回自己心目中香港該有的樣子。2012 年號召萬人上街,反對北京政府推行的德性及國民教育科(又稱洗腦教育);2014 年9 月26 日為爭「真普選」響應罷課活動,卻在民眾衝進香港政府總部前的「公民廣場」時親上火線,意外成為占領行動的靈魂人物。
和平占中因與特首對話失焦,至今仍沒找到最好的解套方案。不過這起由青少年發起的行動,已占滿國際媒體版面,縱使黃之鋒低調地說,占領活動的英雄是每位市民,但「香港民主之父」李柱銘仍驕傲地說,「香港的未來就靠這群孩子了!」20 歲未滿,並非是大人想像的顢頇,一點點的思考、一點點的行動,都匯集成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