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的人都說,屬於台灣音樂最好的時光已經過去了,只有傻瓜才願意保有信念,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好。第25屆金曲獎頒獎典禮總策畫陳鎮川,就是這樣的傻瓜。
這場橫跨1/4世紀的頒獎典禮,超過3億人次點閱,不只創下14年來最高的平均收視率,被224個國家看見,精彩的表演、高質感的舞台、集台灣設計實力大成的視覺與動畫,都讓許多觀眾驚呼「原來台灣的音樂實力這麼強!」
很多人在問,陳鎮川是誰?在電視圈與音樂圈打滾超過20年,人人都尊稱一聲「川哥」,陳鎮川擁有許多響亮的頭銜,他是天后張惠妹的經紀人,也是擁有不羈創意的歌詞創作者,曾大膽拿蔡依林整形話題寫了〈看我72變〉,挑動台灣社會敏感神經;他更是哈林、張惠妹、江蕙許多大牌演唱會的舵手, 但是拿掉這些顯赫的稱謂,陳鎮川卻有些令人看不透。在充滿濃豔色彩的演藝紅塵中,陳鎮川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習慣隱身在幕後,不喜歡四處應酬攀關係。他的臉上永遠掛著笑容,言詞謙和,卻與誰都保持友善的距離。
其實,陳鎮川只是個清醒的傻子。看著台灣音樂與電視文化影響力節節敗退,陳鎮川卻清醒地在過往榮光中尋找未來,理性地戳破許多人心中的中國市場夢;但是他卻也是個相信人定勝天的傻子,用土法煉鋼的傻勁製作每場演唱會,然後孤注一擲的演,誓言要用精彩的創意讓世界看見台灣。
當金曲頒獎典禮從音樂人心中的盛典,變成可有可無的綜藝節目,陳鎮川卻選擇在此刻接下重擔,大膽地投入多年累積的資源與人脈全力一搏,要讓幾乎被打入冷宮對待的音樂產業,找回自己的靈魂。
百花齊放?繁花將盡? 看見台灣音樂的生命力
25 年來,台灣的流行音樂曾經風光一時,資深前輩李宗盛、周華健、羅大佑、陳昇、伍佰、陳淑樺、林憶蓮紅遍兩岸三地,連星馬地區都深受影響;而張惠妹、蔡依林、周杰倫、孫燕姿、五月天早已褪去青澀外衣,成為重量級天王天后。
但是隨著音樂全面數位化帶來盜版猖獗,以及聽到飽音樂串流服務大行其道,唱片銷售量從動輒數百萬張萎縮至幾千、幾萬張,唱片公司一再縮編,連帶壓縮新一代音樂創作者的生存空間,再加上大陸市場崛起,吸引許多優秀人才出走,也讓台灣音樂從百花齊放的朝氣蓬勃,逐漸走向艱苦突圍的繁花將盡。
最好的時光真的過去了嗎?即使是在這麼艱苦的環境,台灣音樂卻從來沒有失去生命力。「流行音樂文化」幾個字背後,重要的不是冰冷的產值、市場數字,而是一群始終試著用滿腔熱血撫熱人心、又傻又誠實的音樂人。幾個音符、幾句歌詞背後,凝聚了多少他們對生命與社會的熱情信念?
90 年代,林強用揉合台語與西洋搖滾的〈向前行〉,唱出鄉下青年北上奮鬥、無畏現實社會的心聲。23 年後,年輕的台語歌手陳建瑋循著前輩的腳步北上追夢,從月薪5000 元的唱片公司跑腿小弟做起,窮到一鍋白飯餐餐拌醬油過活,也不肯放棄夢想,一首〈台北哪會攏嘸人〉,唱出當代年輕人對中國崛起的焦慮與台北夢的失落,但是惆悵背後那種昂然不屈,願意繼續留在土地奮鬥的精神卻和林強一脈相承。
曾經叛逆唱著〈我要錢〉、〈乾妹妹〉的張震嶽,回到自己的故鄉台東,找回自己的阿美族名字「海雅谷慕」,尋覓多年,他才發現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是對大自然的尊重、以及對簡單生活的嚮往。
今年金曲獎特別貢獻獎頒給已逝音樂人彭國華,遺孀張小燕上台代表領獎時激動地說:「他個子小、頭髮長,聲音很小,但很大器,也很有勇氣,他當年跟他爸借10幾萬元就創立飛碟唱片⋯⋯,我崇拜他有一雙眼睛可以看到別人的才華,有一雙耳朵可以聽到別人的好聲音,有鼻子可以嗅出市場趨勢。」
從彭國華到李宗盛,從陳建瑋到張震嶽,這次的金曲獎提醒我們,台灣音樂從來沒有失去鏘然的勇氣活力,只是我們一度忘記如何打開雙眼與耳朵,聆聽這些從土地長出的真實聲音罷了。
看見問題背後的問題 找到新生契機
當金曲頒獎典禮風光落幕,陳鎮川關心的,不是能夠創下多少輝煌的紀錄,而是透過這次的成功,展現出和過往不同的關鍵思考點:預算不足、資源有限、人才流失,是台灣音樂產業低迷的原因嗎?還是我們已經太習慣用這些藉口,來掩飾自己的怠惰停滯?
如何找回屬於台灣音樂的新生契機?陳鎮川說,你得看見問題背後的問題(QBQ,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 ),將眼光放在如何突破困境,而非陷在其中不願出來。
迷思1:金曲獎典禮製作水準每下愈況
QBQ:整合傳播圈與音樂圈資源才是關鍵
照理說,金曲獎應該是展現過去一年音樂圈成果的商業舞台,但是在典禮執行上卻交由電視台主導,執行單位不見得了解流行音樂界這一年有什麼值得被討論的話題與趨勢。缺乏共通語言的情況下,自然影響典禮品質。
問題很清楚,卻很少人思考,在現有的法規及資金限制下,怎樣才能解決現有問題?
今年主辦單位台視首先說服台灣唱片出版事業基金會(RIT)董事長張耕宇參與合作,以及邀請演唱會與頒獎典禮製作人陳鎮川參與典禮及節目統籌。
陳鎮川能夠整合各界資源,在他號召之下,過去他在TVBS、東風的老班底自動歸位,許多幕前幕後音樂人幾乎全是義務幫忙,只為了一句「共襄盛舉」。陳鎮川希望透過這次典禮的成功,樹立一種新的合作思維,當音樂人以登上典禮舞台為榮,竭力拿出自己最精彩的表演,節目收視率自然會節節升高,電視台更容易找到贊助資源,也回饋音樂人有更多曝光機會與宣傳效應。
迷思2:因為預算太少,事情當然做不好
QBQ :決定格局大小的不是金錢,而是你的決心
一樣的預算,只要將錢花在刀口上,將每件該做的事情認真做好,節目一樣可以精彩好看。從彩排這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態度如何影響最終品質。不論是戲劇或是Live表演,總彩排指的是所有參與者、服裝、道具、燈光、舞台、音效等統統就位,如同正式演出般的完整排練。
但近年來,頒獎典禮的總彩排卻愈來愈難以貫徹執行,許多表演節目只上音樂,廣告時間只算倒數10秒,頒獎過程只挑幾個段落演練,甚至連主持人都可能先行離開,便宜行事下,典禮品質可想而知。
今年在陳鎮川的要求之下,所有流程完全按表操課,連廣告時間都要求絕對精準,一分不差,主持人哈林甚至全程參與,當所有人都把螺絲拴到最緊,節目效果當然有目共睹。
「很多人羨慕大陸的市場和資源,卻沒想過台灣的核心價值,就在於小兵立大功。」陳鎮川想要證明,決定格局大小的不是金錢,而是你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