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搶救貧窮大作戰

投資vs.不投資》

法意‧佛洛阿水
user

法意‧佛洛阿水

2014-06-30

瀏覽數 4,600+

搶救貧窮大作戰
 

你的「財富版圖」中,有沒有「投資」這塊拼圖?答案多是:No!

大多數人都認同,投資是讓錢財滾動的方式,會投資的人,通常比較有機會累積財富,但問起投資行動,真正執行的比率卻很低。

我曾好奇詢問,為何不投資?得到的答案多是:不了解投資、擔心賠錢、完全沒有想過自己可以投資。

這樣的狀況,讓我想起有個優秀的同學Jerry,他的父親是藍領階級,母親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家族裡念到私立大學已是鳳毛麟角,因此當Jerry考上台大,所有人都覺得他是家族的驕傲。

隨著台大畢業、出國念MBA、就職,Jerry 一路在金融機構從儲備幹部當到中階主管。2 年前他興起創業念頭,但幾個月前與他相遇時,他跟我說最後還是沒有勇氣離開。雖然他銀行裡已有8 位數字的存款,但一想到創業後收入不再穩定,就焦慮起來,對於創業的未知也感到退卻,只好無奈地繼續在原有工作上打拼。

不管是投資還是創業,這兩個例子,其實反映了大多數人「對於美好事物,我們都想要,但真的來到身邊,卻未必會願意接受」的心理狀態。

為什麼你不敢有錢?

小時候,我們都被長輩告誡:「讀好書才會有好工作、好收入」、「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屬於你的不要碰」,一旦不聽話,企圖爭取想要卻不屬於我們的美好事物,通常會帶來處罰。

告誡,設定了所有權的界線,讓欲望有了範圍。時間久了,就會內化長輩的訓示,只要到了邊界,就會有無形的嗶嗶聲,讓人自動打退堂鼓。

因此,即便知道要投資、要創業、要有被動收入,但這些知道,都只是書上、電視上轉眼即過的訊息,是別人的生命故事,從來不是自己的。心裡相信的,是父母的耳提面命、是對生活的貧乏想像,提醒著你,不要冒險、要有穩定的收入。因此,即便是如同Jerry 這般聰明優秀的人,在面臨生涯抉擇時,最後還是選擇了安穩的路,而不是跳到另一個池子勇敢創業。

有錢人是因為他們敢有錢

根據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統計,2011 年綜合所得在千萬以上的報稅大戶,光是股票股利所得平均就有2127 萬元,股利占他們應稅所得的68.26%,薪資僅占應稅所得的22%左右。而年度綜合所得者在50 萬元以下的報稅者,股票股利占所得不到8%,但薪資所得占收入卻高達8成以上。上述的資料還不包括證券、房屋、土地買賣的資本利得稅(詳見上圖)。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換句話說,高所得者比低所得者更勇於利用投資來滾動金錢。

從資產累積的觀點來看,就像是把魚(財富)養在小小的池子中,池子的大小決定了成長的上限,當薪水是所得收入的唯一來源時,財富也會僅止於取決於薪水多寡。當你不敢有錢時,將永遠在小池子裡,想像大池子的環境有多凶惡,卻也永遠無法在財富的大池子裡遨游。

那麼要如何跳脫舉著小資的小池子呢?

1 多交各階層的朋友,擴展財富眼界

曾經參加過幾次企業家二代朋友的聚餐,餐會中其他朋友也多是企業家二代,每個人身價都是以億來算。我發現他們聊天的話題,除了紅酒、旅行,就是如何用三角貿易在台灣接單大陸出貨,對我來說,這場餐會除了看見他們如何聯絡感情,也看到了他們如何交換經營投資的know-how。

他們的思維是站在資方立場,勇敢找機會出擊,不同於一般大眾死守薪資所得的觀點。因此,如果想要進入財富的大池子,可以多認識些不同階層的朋友,從中學習不同的財富思考模式。

2 學習投資,充實自己的財富智慧

觀察過身邊幾個小有資產的朋友,除了創業致富之外,有一群人是透過積極理財變得有錢,比如投資房地產、股票、基金。

他們與一般人最大的差別,在於不會把「不懂」或「錢不夠」當作藉口,反而花很多時間看書、參與投資相關課程、或抓著有豐厚投資經驗的前輩不放,死命學習,日積月累下,這些財富的知識,將慢慢變成幫助自己致富的裝備。

3 加入相關社群,增加財富膽識

在投資道路上若有朋友相伴,成功的機率較高。太多的例子證明,擊垮投資人的不是找不到好股票或是賠錢的痛苦,而是一個人面對行情起伏、大環境變化的孤單。

因此,若有心創業或投資,可以多跟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保持聯繫,不論是用臉書也好,或是email也罷,不時分享自己的甘苦談,將大大有助於變富有的膽識。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