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台灣,正進入「薛西弗斯」困境。貧窮的受薪階級、蝸居的青年螻蟻,愈工作愈貧窮,居住在立錐之地,肩上的巨大包袱,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薛西弗斯推動巨石,再怎麼用力前進,進一步就退一步。
台北市平均每戶房價已來到2144萬元,房價所得比高達15倍,居然超過香港成為世界第1,等於要不吃不喝15年才能買得起,即使是周邊的新北市亦居世界第3,也要不吃不喝12年。
如果國家追求經濟成長的結果是,16年倒退的低薪、15年不吃不喝的高房價、13%的青年失業率、8成婦女30歲還結不了婚、427萬的勞工薪水在3萬元以下,這是我們要的嗎?
318太陽花學運震撼台灣,看似反兩岸服貿,其實背後匯集的是青年龐大的困境與無望。拼經濟的同時,有一個我們正在失去的世界。那是一顆年輕的心,可以看見希望,看見無畏,看見真理,看見正義,看見未來渴望之心,但世代無法不擔心,為什麼「錢財在那兒高高堆起,人們卻衰敗凋零」?(語出英國劇作家奧利佛哥德史密斯)
青年抗爭的也許不是服貿問題,而是台灣正在失去的世界,稅制不公、分配不均、金權政治、產業空洞化,逼著大家不得不思考—追求經濟成長與文明的代價,是社會正義的喪失,這是我們要的嗎?
本期封面故事「報告總統」,我們規畫了台灣必須面對的雙議題,一是「一次看懂房價飆漲、低薪失業、服貿、核能4大議題」,台灣到底在失去什麼,解鈴過程我們企圖找到更大視野,當你要發聲前,一定要理解問題背後的問題;二是「跨世代溝通」,太陽花學運後,世代有明顯歧見,為了捍衛各自世代相信的價值,整個社會進入「聽不見,甚至也不想聽」的狀態,很多父子在餐桌上對立,職場也出現不能說的祕密。
奇妙的是,在所有反動中,你會發現人們心中有兩種聲音,一是恐懼,一是愛。對改變的恐懼,對價值翻轉的恐懼,對不熟悉新世界的恐懼,心中恐懼會讓我們拒絕聆聽;但還有一種心聲緣自「愛」,總希望把「鐵」變成「鋼」,它,讓我們對抗不公、對抗不義、對抗文明的退步。
如何不恐懼,並學會愛,整個社會需要更多的寬容,打開耳朵聽見他人的聲音。很喜歡本期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說的:「相信你所相信的世界,也要看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