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回歸初心,找到那個願意冒險的自己

嚴長壽╳劉安婷

徐仁全
user

徐仁全

2014-02-27

瀏覽數 8,350+

回歸初心,找到那個願意冒險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面對人生冒險過程中的種種質疑、衝擊、壓力與抉擇,該如何自我調適?

如何不因挫折,失去探索新世界的熱情與勇氣?

憑著對教育的熱血,劉安婷放棄高薪返回台灣投入「為台灣而教」,不到1年就組成協會,開始招募老師投入偏鄉教育。但愈做下去,她愈發現實際情況不是當初想的那麼簡單,也面臨「不懂教育,憑什麼來管教育?」、「年輕人熱血一時,真的做得久嗎?」等外界的質疑,甚至自己心中也開始產生疑惑:「我到底是在滿足自我的夢想,還是社會大眾的需求?」

從傳達小弟一路成為台灣飯店業第一把交椅的亞都麗緻大飯店總裁嚴長壽,年輕時也曾在追尋自己的天命時徬徨疑惑過。他做過不切實際的音樂家大夢,最後發現自己最愛為人服務,帶著這種個性一路走來, 從服務客戶到服務社會,證明了只要你重新關照自心, 自會找尋到自身的使命與價值。

他強調,年輕人要懂得傾聽自己,清楚自己的天賦何在;面對世俗的潮流,要有勇氣提出主見;更重要的是勇於嘗試,甚至挑戰自己的極限,為生命創下更大的格局。他期許年輕人要勇於冒險,「如果你沒有自信、沒有希望、不想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只想待在游泳池裡划船, 而不願挑戰大海冒險,你等於在二十幾歲就斷送掉自己的未來。」

人生冒險過程中,一定會碰到內心的徬徨、各界的質疑、意外的衝擊,以及有形無形的壓力與抉擇,該如何自我調適?如何一直保持初衷,不放棄探索新世界的熱情與勇氣?劉安婷向嚴長壽先生請益的世代對話,或許能給你一些方向與解答。以下是兩人的對談摘要:

劉安婷(以下簡稱「劉」):

冒險難免有挫折,當阻礙出現或有反對聲音傳出時,該如何面對這些挫折?如何堅持信念與初衷,繼續有信心地走下去?

嚴長壽(以下簡稱「嚴」):

年輕人的可愛就是有熱忱、有理想、有自己的想法,能不受拘束去想像,但也最缺乏經驗,包括挫折的經驗。任何一個挫折都是學習的最好機會,如果心理沒有準備好去接受挫折, 那可能根本就做錯了決定。

我建議年輕人想做些事情、做些改變, 第一要先蹲下來,先去傾聽,在還沒有比手畫腳叫人做事前,不要拿自己的經驗就想要去改變別人,而是要先跟環境對話, 傾聽大家的意見,蹲下身來,用他們的角度去看事情,觀察到一個階段後,才能看出什麼是你最能貢獻的。

劉:但很常見的情況是:我沒有經驗,還沒準備好,到底該何時出手冒險才對?

嚴:不要想一次到位,不要把自己想成比爾蓋茲或賈伯斯,即使是他們,也經過很多挑戰,最後才成功。重點是堅持,找到你的初心,讓那個初心帶著你走下去。可以去看、多到現場去體驗, 一定會有些想法,自然就產生出驅使你一直往前走的動力,在不同階段,就會做出不同的事。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劉:有人說劉安婷是哪根蔥,竟然來管教育。當面對道德如此濃厚和政治是否正確的質疑時,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情與態度?

嚴:如果有人這樣說妳,那我可是老蔥了(大笑)。其實十幾年前我就在講這樣下去技職教育會被摧毀,但沒有人聽進去,重點是我並沒有放棄, 我甚至自己辦學校,因為我不甘心一代一代年輕人,出了校門找不到方向。

做為一個領導者,你要先將自己可以承受打擊的範圍畫出來,你也要先走到第一線去體驗了解, 再退到後面,才能做出正確判斷。我到災區去看, 發現給錢或蓋組合屋都不是最正確的,教育才是長久之計,我先做教育,這是領導者最重要課題。

劉:我們常感到世界上有太多未被滿足的地方, 但自己沒有信心或能力去改變,會焦慮徬徨,該如何面對這情緒?

嚴:年輕人好像覺得比爾蓋茲很酷、賈伯斯很炫,好像他們成功很容易。但事實上,很多人失敗後,才促成他們的成功,甚至他們自己也經歷過很多次失敗。失敗不重要,重要的是親身參與的精神、去嘗試的過程, 以及有沒有毅力再走下去。

我比較擔心是年輕人看重華爾街的快速成功致富,再回來做NPO(非營利組織), 會是一大考驗,因為沒辦法那麼快速成功了。年輕人應該學的是車庫創業精神,唯有長時間摸索、努力,才會有結果出現。

劉:如何兼顧小我追求(自我成就、他人期待) 及大我追尋(為社會懷抱願景)?以我來說,可能我做這件事,錢賺不多,也無法給爸媽最好的生活,該怎麼取捨?

嚴:我的原則是,夢想不致於大到要去犧牲你的生活,同時價值觀是一致的。如果說你仍想要住豪宅,那你的夢想就不是做公益。反之,你想做公益,就不用再堅持太多欲望,煩惱就不會太多。

我的朋友說我是最富有的,這不是指銀行存款, 而是我沒有後顧之憂,得到很多朋友的認同與支持。提醒年輕人,一定要先量力而為,不要一開始就「暴衝」,超出自己的能力。

劉:台灣的年輕人好像比較少夢想了,有的都只是小夢,敢做大夢的愈來愈少。該如何說服年輕人走出來做夢?

嚴:我們的教育常扼殺孩子的天賦,讓小孩在某種規範下,不得有突出例外。社會也存在一些價值觀,好像年輕人要有一條正規的道路,大家都照著走下去就好,不要有其他想法,否則就是異類。這些因素都導致年輕人比較不敢做夢。

像「待業中」這個原本比較負面的名詞,卻成了現在年輕人流行的現象。待業,就不要再等待了,去找工作,去找實習,就算沒有薪水也可以,就是去看、去學。哪裡還有這種不用付學費就可以學到東西的好機會?不要再待在家裡浪費時光了。

我要送給年輕人一句話:找到動力的泉源,而非人云亦云。找到初心,持續耕耘,這股力量永遠在我遇到挫折時,支持我走下去。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