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子大廠富士康在2012年宣布,將在2年內採用100 萬個新機器人。今天新興經濟體和開發中國家,都加速將大量工作委託智慧型機器代勞,不久前才從先進工業國家外移到開發中國家的工作,已開始消失不見。
據全球性非政府組織「拯救孩子」(Save theChildren)統計,2012 年有32 個開發中國家,所得不均的情況達到20年來的高點。同樣的,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之所以熊熊燃起,也是因為財富日益集中於最有錢的前1%富人。
奈米碳管能儲存能量,超堅固碳纖取代了鋼鐵,陶瓷基複合材料成為飛機引擎的金縷衣,分子操控的新技術為材料科學帶來革命性突破。人類擁有了操控原子和分子的新能力之後,也帶來了顛覆性的製造革命─3D列印。
勞力、資本和資源3個生產要素的改變,掀起了一場全球經濟大轉型,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麼?這些力量會把我們帶往何方?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從國家行政者和大企業經營者的經驗,看到了相互依存、緊密連結的全球經濟興起,愈來愈充分融合為完整的實體,與資本流動、勞動力、消費市場和各國政府之間,產生與過去截然不同的關係。跟著高爾看全球變遷的8 大趨勢,更了解未來世界的新藍圖。
今天,巨變正驅動全球經濟大轉型,變動的速度之快、規模之大,可說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我們生活在「地球公司」中,也學著適應「地球公司」:無論國家政策、區域策略或大家接受多年的經濟理論,都不再適用於新的經濟現實,我們面對的是高度連結、緊密融合、互動頻繁,而且科技不斷帶動變革的經濟型態。
全世界最成功的大企業如今都在「虛擬的全球工廠」中生產商品,在蛛網般錯綜複雜的供應鏈中,與數10個國家裡數以百計的企業相連結。愈來愈多的商品市場,以及愈來愈多不需要面對面互動的服務,在本質上都已全球化。愈來愈高比例的打工族現在不但需要和其他國家的打工族競爭,還需要和透過電腦網路緊密相連的智慧型機器競爭。
全球經濟的轉變可說是複雜學中的「突現」現象;也就是說,整體不但大於各個部分的總和,而且從許多重要層面看來,整體也和各部分的總和大不相同,一種全新的經濟型態於焉誕生。
TREND1 工作消失
目前,工作的2種結構性轉變─把工作委由機器代勞,以及在資訊科技輔助下將工作外移的趨勢,戲劇化改變了生產過程中資本投入和勞力投入所占的比例,工業化國家的勞工要求提高薪資的能力,也因此大不如前。
地球公司一方面加速整合,另一方面又積極採用相互連結的智慧型機器,形成正向回饋環路。換句話說,貿易和投資促使全球經濟高度連結,加上機器代工盛行,這兩股趨勢會相互強化。今天在科技發展的上升曲線中,我們已經來到更陡峭的坡段,而且不同的產業都出現相同的趨勢,形成的集體效應大幅削減了各行各業的工作機會。
TREND2 顧客親力親為
服務業的消費者運用筆電、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提高生產力的工具,和智慧型程式互動,有效取代了許多服務人力。今天,許多搭飛機的旅客都自己上網預訂機位、挑選座位、列印登機證。許多超市和商店都有特殊設計,方便購物者自行處理付款程序。銀行開始利用自動櫃員機提供現鈔,還提供廣泛的網路銀行服務。
這種「顧客親力親為」的趨勢剛開始醞釀成形,但隨人工智慧技術愈來愈精進,這個趨勢未來將愈演愈烈。如此一來,顯然會造成一個問題:雖然過去企業付出薪水,雇用員工來完成這些工作,但員工被裁後,由於經濟情勢惡化,許多新工作交由顧客自行完成,但卻沒有人得到任何報酬。顧客親力親為確實提升了效率,也省下不少時間,但整體而言,中等收入的上班族收入日益減少,已經開始對市場整體需求產生明顯衝擊。在消費導向的社會中,這種現象尤其明顯。
TREND3 全球財富 差距變大
隨著技術與勞工的相對價值加速變動,所得分配不均的程度也愈來愈嚴重。當技術資本變得愈來愈重要,遠高於勞工創造的價值,從生產活動中得到的收入也會愈來愈集中於少數菁英手中,大多數勞工的收入反而下降。
幾乎在每個工業化國家,以及中國、印度之類的新興國家,財富都愈來愈集中於高所得階層。拉丁美洲則是少見的例外。放眼全球,將大量的工業及服務工作外移到低工資國家,雖然能暫時改善所得不均的情況,但如果一一檢視各國情況,中國和印度的人民所得及財富分配不均急速擴大,情況甚至比美國和歐洲還嚴重。
TREND4 追求速度 毫秒必爭
在今天的全球證券交易市場上,人類已淪為小角色,超級電腦造就的高速、高頻率交易方式,已主導全球資本流動。很快的,我們就能借助更先進的演算法,在十億分之一秒內完成交易,某些專家認為,如此一來,市場動盪、發生危機的風險也大增。
管理經由超級電腦在微秒間產生的全球資本流動時,之所以會在市場上形成新的系統性風險,有兩個原因:極端複雜與緊密耦合,而且兩者會聯合發威。2010年5月6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發生在短短16分鐘內,莫名其妙先暴跌1000 點又反彈將近1000 點的「閃電崩跌」(Flash Crash),以及2008年因次級房貸造成的全球金融海嘯都是例證。
TREND5 金融經濟化
過去分配於生產活動的財富,如今漸漸轉移到經濟學家所謂的「經濟金融化」。金融部門占美國經濟的比率已成長1 倍,從1980 年的4%成長為目前的8%。即使在網路泡沫和後來的房地產泡沫破滅後,金融服務業占美國GDP 的比率仍然持續上升。
這種歷史性的轉變背後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金融界運用超級電腦和電腦程式的巨大威力,打造出形形色色的奇怪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及當金融業大力遊說美國政府放寬法令規章的限制,以免阻礙這類金融商品的行銷時,美國政府輕易屈服了。
TREND6 第三次工業革命
分子層次的新材料出現後,展開新紀元,帶動了製程的歷史性轉變。奈米科技很可能推動許多人口中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分子機器能重新組合基本元素所組成的結構,打造出截然不同的產品。
方興未艾的奈米革命,加上生命科學的許多重大突破,也影響了人類其他方面的努力。今天市面上已經有一千多種奈米產品,大多數都屬於健康和健身領域。其他應用包括運用奈米結構來提升電腦處理及記憶儲存能力、辨識環境中的毒性物質、水質過濾和淡化等。奈米材料的反應性及其熱、電、光特性,都可能帶來各種不同的商業用途。
TREND7 3D列印技術興起
也稱為「疊層製造」的3D 列印新製程,在製造物件時,會根據3D 數位檔案逐層列印,將超薄的製造材料一層層堆疊上去,直到形成立體物件,而且可以運用的材料不止一種。雖然這種技術還在初步發展階段,但它能為製造業帶來的好處已經很明顯,也已經創造出一些驚人的成果。
3D 列印技術目前的開發重心是體積較小的產品,但隨著技術持續改善,為打造大型產品和零件而設計的3D 印表機很快就會面世。不過,關於3D 列印的智慧財產權,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另外,3D 列印技術可能會加速低工資國家創造出來的新工作機會,又因自動化趨勢而遭到取代,而且最後可能促使製造業的工作重新回到已開發國家。
TREND8 資本主義 陷入危機
地球公司突現,破壞了勞力、資本和自然資源3個生產要素,導致資本主義陷入危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所得分配不均的現象日益嚴重、失業率居高不下,加上龐大的政府赤字和私人債務,均降低民眾對經濟政策的信心,不相信目前的方案能帶動經濟復甦,重振經濟活力。
許多人的結論是,今天唯有能因應全球經濟新現實的政策,才能有效重振人類塑造未來經濟的力量。我與共同創辦世代投資管理公司(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 的夥伴布勒德(David Blood) 一起提出一套結構性的補救方案,倡導「永續資本主義」(sustainable capitalism)的觀念,希望能改善投資人短視近利、獎勵制度普遍出現偏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