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朱欽騏:品味來自淬煉後的經典

百年Georg Jensen,朱欽騏要重新擦亮它》

徐仁全
user

徐仁全

2014-01-01

瀏覽數 4,750+

朱欽騏:品味來自淬煉後的經典
 

相信有不少人知道Georg Jensen,這個來自丹麥的銀飾珠寶品牌吧!熱戀中的男生,可能會買一條精緻的心型鏤空項鍊送給心儀的女友;粉領的上班族,更缺少不了那優雅、最具代表性的Vivianna 手鐲腕錶,展現品味又典雅的一面。

Georg Jensen 予人榮耀、莊重、典雅、尊貴的品牌文化,完全反映出來自北歐與丹麥皇室那份尊榮又極簡的品味。

有趣的是,代表著鮮豔活潑熱情的美國文化,悄悄地與北歐文化發生了碰撞,創辦Nautica 的華裔創業家朱欽騏,去年接下Georg Jensen 執行長一職,不僅創下華裔人士出任國際時尚品牌的先例,同時也打破了此品牌百年來第一位華人擔任執行長的紀錄。

「接觸了Georg Jensen 後才知道歐洲文化的深厚,那種吸收了各種文化,歷經數百年淬煉後,留下來的極簡,就有如一個藝術品般的精緻典雅,真的很讚嘆!」朱欽騏接受《30》專訪時談到,也透露出他接手管理這個國際時尚品牌近一年的體會。

北美年輕熱情遇上了北歐的老沉內斂

朱欽騏1983 年在美國創辦了Nautica,一艘帆船的logo 揚名全球,也創下華裔人士創辦全球知名休閒服飾品牌的先例,更讓朱欽騏一躍成為名人,入列2008 年富比士雜誌選出的25 位重要美籍華人之一。

美國成長,學服裝設計的朱欽騏自認,創業30 年,一直走的是現代時尚的路線,剛開始與來自北歐、以藝術設計為主的精品接觸,有些不搭嘎。「不過實地了解後,有如進到大觀園似,一路哇!哇!哇!」他說。

北美文化代表的就是國際文化,美國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一起創造出熱情、活潑的商品文化,且行之於全球就是國際品牌。

但歐洲不一樣,每個國家各自有獨特文化:義大利吃的與穿的就不一樣,它把精品做得更精緻;法國又比義大利更強,它是把精品做成藝術品,因為法國很重視藝術,且走得最深入。相較之下,義大利比較是工藝的形式。

最令人驚訝的是,丹麥皇室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為歐洲最久的皇室,比英國還要久,它的文化底子也與歐洲其他皇室不同,它是吸取了德國、法國的文化之後,再沉澱下來的東西,現在看來就是極簡的設計,反映出來不如法國及義大利的豐富,但卻是另外一種品味。

朱欽騏坦承,自己當年看上了Georg Jensen 的一只男錶,買下它後才開始認識這個品牌。當時只覺得這個品牌的商品真的很classic( 經典),設計就是那麼簡單又好看,並沒太多想法。直到投資了這個品牌,進一步認識Georg Jensen 後,才發現它真的是一個寶,就像一具有百年歷史的古董,有內涵、有深度,不是其他品牌能比擬的。

百年品牌的價值,來自淬煉

1904 年,Georg Jensen 工匠創辦了這個品牌。他把工藝與設計完美結合,打造出器皿、腕錶、珠寶及生活用品,直到今日,產品受消費者喜愛,甚至熱賣。Vivianna 手鐲腕錶就是一例。這款由瑞典設計師Vivianna Torun Bülow-Hübe 操刀設計的無數字錶盤Vivianna 手鐲錶,它本身就是設計成一具美麗的裝飾品,而非一只計時腕錶。這款在台灣賣得出奇的好,甚至超越全球各地的Vivianna 腕錶,它最大的特色是尾端的開放式設計,透露出的設計語言會讓人想到獨立及力量,向世人表達一種「無須因時間而感到束縛」的概念。這樣的設計理念來自於設計師的成長背景,朱欽騏說:Vivianna 雖是瑞典長大,丹麥學設計,但她第一任先生是法國人,她也搬到巴黎生活,並從事設計工作。1969 年,她就設計出了這款經典的腕錶,並受到全球女性的喜愛。後來,Vivianna 又嫁給了美國黑人爵士樂手,她甚至搬到印尼去居住。台灣Georg Jensen 還特地把她從印尼邀到台北,請她說明這只錶的設計理念。她當時談到:「我想要人們不受時間的束縛,我想要創造出一只腕錶,提醒人活在當下,因此這只錶只有錶盤,沒有代表時間的數字。」

這就是Georg Jensen 所要表達的品牌內涵:產品不是消費者買回去用個一、二季後就退流行,或被迫收起來放在某個衣櫃裡的,不見天日。產品是timeless,不退流行,甚至過一陣子,又會再掀起風潮。這是淬煉後留下的東西,沒有時效性,才叫經典之作。

銀器起家,再現風華

Georg Jensen早年推出的產品以銀為主要材質,由於工藝打造,完美設計,深受歐洲皇室所喜愛。雖然近年來銀器業務因保養不易而較為縮減了規模,但Georg Jensen仍看好銀器的應用,特別對擅長將古典的東西現代化的朱欽騏來說,最能引起他的興趣,且視為Georg Jensen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朱欽騏出任執行長後,他飛到丹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Georg Jensen的銀器。在當地的一家代理商店家裡,他發現了多達4、5百萬件的Georg Jensen,這些歷經了百年的各式銀器,從燭台到宮燈,從刀叉到胸針,應有盡有。一問之下,這家代理商一直是Georg Jensen的商業夥伴,故收藏了比Georg Jensen還多的銀器。

「沒想到Georg Jensen在銀器上這麼有歷史,這麼有深度。」他大大讚嘆地說。早期,旗下的銀匠師傅就有300人之多,比起現在的30人,多上10倍。只可惜現在的年輕人不重視,也不常使用,銀器就沒落了。

朱欽騏進去後反而看到機會,他要把氧化變黑了的銀器擦亮。他更要把古典的東西現代化,讓銀器或銀飾成為下一個10年,帶動Georg Jensen成長的動能。

朱欽騏把這家代理商併進了Georg Jensen,並聘請了代理商負責人為部門主管,因他最了解Georg Jensen銀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Georg Jensen就是極簡

一個好的品牌是帶給消費者很清楚的標誌。來自丹麥的Georg Jensen,源自於北歐的生活價值:簡約生活、極光、純淨水源與新鮮空氣,很自然的濃縮在Georg Jensen的品牌文化中,更讓消費者輕而易舉的從產品中感受、體會。朱欽騏稱這種價值就是「極簡」,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不足,那種恰如其分的設計,最是特別。

別小看這「極簡」兩字,它可是經過百年淬煉後,才得到的結果。如果說Georg Jensen是一群設計師所組成,更貼切的說法是一群文化藝術家,他們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體驗了不同的生活,了解不同民族的思想後,開發出最符合消費者感官的喜悅及使用的愉悅,而這就是極簡。

朱欽騏強調,每個品牌都要能說出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價值,才能為消費者埋單。

特別是精品及時尚品牌,常常是一個產品,可能早在60年代就開發上市,也造成轟動,但再經過2、30年,它又變得時髦。而讓商品能走向藝術品,其背後力量是很震撼的,始能呈現跨時代(timeless)的效果。唯有經過淬煉後,才能跨越時空。

他嘆氣,其實很多品牌沒有自己語言,沒有價值,其所開發的產品就無法經歷歲月的考驗與洗練,也就未留下痕跡。

朱欽騏舉例,很多東方的服飾品牌想去歐美國家展店,結果失敗。因為他們沒有先去了解歐洲人怎麼穿!怎麼過生活!只想把服裝賣給歐洲人,當然失敗。

「歐洲人為何要穿你東方的服裝,這品牌跟他們的生活有沒有搭勾,」朱欽騏說。如果是一位東方服飾的設計師,你要先了解歐洲人如何生活,穿衣的習慣,才能回來把東方元素放進去歐洲穿的習慣裡面,才有機會獲得歐洲人的認同。

儘管Georg Jensen有百年歷史,但它淬煉後留下的經典與極簡,在朱欽騏眼中視為珍寶。朱欽騏也再次發揮過去打響Nautica品牌的成功模式,再次將Georg Jensen這塊百年招牌擦亮,讓世人看見它風華再現。

朱欽騏教你怎麼穿出品味

58歲的朱欽騏,漂染了白髮,戴著牛角材質的復古眼鏡,上半身白襯衫,上兩顆扣子展開,散發出性格男人的味道。牛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仔褲搭配上尖頭皮鞋,褲腳稍稍捲起,露出腳踝,不穿襪子的習慣,更讓他看起來成熟自信,格外性格。

創辦Nautica 的他,學的是服裝設計,穿著打扮難不倒他。其實在他身上,就是品味,就是時尚,不論是哪個場合,不論有多少人,他總是最閃亮的那一位。很難不被他的風格所吸引。

風格,是時代追求的語彙,《30》特別請他分享如何打扮?如何穿出品味,讓讀者也能在職場上有亮麗又得體的裝扮,贏得目光。

1 不論任何人都要裡應外合

任何人都要打扮,都要注重自己的外表,達到裡應外合。

雖說台灣人或華人在傳統上比較重視內涵,但朱欽騏以歐美國家人士為例,歐美人士重視的是裡外都重要,成功人士更是如此,義大利人甚至是穿訂做的衣服,非常重視。

他認為台灣人雖在近幾年有改善,但還有空間,千萬不要以為有內涵就可以輕忽了外表。第一印象很重要,你的性格及風格,就會表露在你予他人的第一印象裡,不要隨便穿,更不要不打扮。

2 打扮是要適合自己

如何打扮,最重要是對自己的了解,你對自己有多了解,就會反射出你的品味及穿著。很多人愛買名牌,但不一定每個名牌都適合自己,你要做的是先了解自己,有哪些品牌是適合你的,找到對應後就是好的開始。

每個人都要花時間去研究自己,以我來說,只有3種顏色的衣服,就是黑、白及藍,這是我對自己的了解後決定的。每人都要去了解、去研究,什麼顏色適合自己,如果自己無法判定,那就請教朋友或專家,找到自己的品味及風格。

3 多接近藝術品以培養品味

了解自己的品味外,其實還有去培養,可藉著多接近藝術來達到培養品味的目的。朱欽騏自己很欣賞達文西,他也常常去逛博物館、藝術館等,接觸很多的藝術品,自己的美感美學自然增加。他鼓勵大家多看,多看就會了解。

其實很多博物館的文物在當時就是生活用品,所以多接觸就能感受到文物的紋理,也能體會出它們的味道,用在日常生活上,也不會差太多。

4 男裝趨勢是Dress Casual

全球男裝打扮的趨勢—正式及休閒的打扮中間,取得平衡,就是Dress Casual,在台灣也愈來愈明顯。目前只有律師或會計師需要有西裝正式的打扮,其他都不需那麼正式,朝中間取得平衡,要抓住這趨勢走。

台灣男性的打扮可能有些太年輕化了,最好是想著如何讓正式服裝休閒化。做創意、設計及軟體的人,不需要穿西裝打領帶,也可以很有品味。

5 男人也要注重打扮

一般來說男人喜歡團體化,女人卻是強調獨特化。因此,如果有兩位女人走到電梯裡,驚覺穿了同一款的衣服,那感覺很糟,但男人就沒關係。對服裝及設計來說,女人是大市場,女人也比較敏感,女人購買力強,大約占6成以上的市場。

不過,要提醒的是,現代的男生也要注重品味打扮,男人也要標新立異,因為男人也要與女人一起競爭工作,如果男生不打扮就會被比下去,這是男人心理要去突破的地方。

6 參考雜誌及書籍來學習

如何判斷自己適合不適合哪一類型的打扮及服裝,不妨多看些雜誌,特別是台灣男人可多看日本雜誌,他們報導的男裝還不錯,在穿著及基礎用品寫得很仔細,也很實用。

這也是日本民族性,好像他們會去研究歐美的東西,吸收歐美的元素,再變成日本的東西。台灣人跟日本人的體型比較像,所以可以借用他們的東西來學習,是一種不錯方法。

7 穿出品味比穿出名牌更重要

有人的打扮雖不是一身名牌,但卻有強烈的風格品味,就像朱欽騏不穿襪子,他不覺得奇怪,反而成為他的一種風格。或者有時他捲起牛仔褲腳,露出腳踝,即使在正式的場合,也很得宜,不失禮。這是因為他已有自己的風格及品味,就不覺得怪。

朱欽騏說自己其實不太在意別人眼光,因為自己有自信,知道是風格而不是作怪,就不用管別人怎麼看了。

他強調穿出品味比穿出品牌重要。不用一味的追求品牌,找到自己的品味,才是重要。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