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是人生的一大指標,在成家、立業、財富等面向都需要接受驗收的第一階段,如果想要在30 歲前存到人生第一桶金,回推一下,你的理財計畫應該從幾歲開始做起?
「理財愈早開始愈好,」1984年生的陳冠閔,現擔任物理治療師,從24歲開始看書接觸理財觀念,明年滿30歲的他,即將達到人生「第一個百萬」的里程碑。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答案揭曉!不是你心中猜測的「股票、基金、期貨」, 而是「每月規畫薪資支出、每天記帳了解金錢流向」。
想怎麼存之前,先想怎麼花
理財沒有捷徑,必須穩紮穩打的學習、實作,像是練功紮馬步,理財根基穩固了,才能向上茁壯,一步步實現人生每個階段的財務目標。
陳冠閔透露他的祕訣:擺脫月光族=每天記帳+每月規畫薪資支出比率。你是每到月底帳戶空空的月光族?每個月的薪水就像沙漏,一點一滴流失,卻不知流向,常常看著存摺心想,錢究竟都花到哪去了?
想擺脫金錢迷失的無力感,解決方法就是掌握每一筆錢的流向,透過記帳,邁出理財的第一步,重拾財務自主權。
陳冠閔退伍後進入職場,從事的是物理治療師, 每月薪資可達4-5 萬,較一般受薪階級高,但他背負了一大筆的學貸,每月薪資扣掉學貸後,才是真正收入,也才是他得以規畫的理財分配。
「薪水的50%是生活費,20%作為投資,10%娛樂用途,10%放定存,10%拿來做公益,」這些分配比率實際乘以薪資,換算成可使用金額,接著用「記帳」來檢驗花費,目標設定後,嚴控執行開銷是重點。
「一有消費就用App馬上記錄下來,」陳冠閔認為, 以「日」為單位記帳容易忘記,一有消費就記帳,是最好的方法,避免忘記許多零碎的花費。
在一天結束時,再將App的紀錄寫到筆記本上, 利用表格,檢驗支出與每月的預算額度,看其中有無落差。其中生活支出、娛樂費用會每天檢驗,因這兩項支出最容易遺漏或超出預算,一定要精準執行記錄,時時提醒自己還剩多少錢(詳見右表)。
另外,為了解整體的財務狀況,陳冠閔會每半年檢視一次總資產負債表,包括各項收入、貸款支出、投資損益等,了解自己整體的收支狀況,以設立下半年的財務目標。
持之以恆是重點,找出目標是動力
要持之以恆地做到「預先每月薪資支出規畫」、「每天記帳」,對很多人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以記帳為例, 常常因為懶惰不想記帳,或是時間久了就忘記花了哪些錢,這些都是常見的記帳殺手。
「方便性跟心態是關鍵,」陳冠閔認為,以前用紙本記帳,常因為麻煩放棄,現在有許多好用的記帳App,克服了這個問題;心態則在於,「你有沒有想改變生活的決心,」只要認清目標,自然可以養成記帳習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而在規畫每月薪資支出的比率上,要釐清的是每個用途的意義,並嚴格執行。像是「定存」,可以將它定位為生活救急金,意義等同於「不到重要時刻絕對不碰的一筆錢」。
為了避免將定存的錢挪作他用,陳冠閔的方法是, 把錢存在交通不方便到達的銀行帳戶,降低想去領錢的念頭,「雖然可以跨行領款,但是那是一種給自己設立的門檻,」增加領錢的困難度,提醒自己定存的用途。
盤點每月所需資金,透過記帳,清楚了解金錢收支,重拾對資金的掌握感,從中獲得成就感,便能持之以恆,養成理財的好習慣。
投資先保本,獲利一倍才繼續投入
秉持著「先存錢,再投資」的觀念,陳冠閔在工作2年後,開始轉入投資理財。
面對眾多的投資工具,陳冠閔選擇一般人較不熟悉的外匯投資,因為:第1,外匯市場24小時運轉,上班族卻可利用下班後進行操作;第2,外匯市場大,人為操縱交易的因素小。
在投資上,陳冠閔是穩紮穩打的謹慎派,以100美元投資起步,每天花2-3小時看盤,「先保本,獲利超過1倍再繼續投資」。如果獲利賺了100美元,馬上將其中45%轉定存,45%買黃金、白銀保值品,10%娛樂,先保本後再下單就沒有壓力,也降低判斷失準的風險。
花了半年的時間摸索外匯投資,累積了1年半的時間,目前平均月獲利約為0.6倍到1倍之間。「除了看書學觀念,跟別人多交流心得也是很好的學習方式。」陳冠閔在facebook成立外匯投資社團,免費分享投資心得,現在會員人數已達1500人。
「投資要克服人性,若是為了交易而交易,很容易放寬交易門檻而失足。」陳冠閔提醒,穩紮穩打,看準才出手,絕對是入場的唯一要件。
替你帶來收入或保值的,才是資產
存款或投資有了成果後,置產通常是下一個人生目標,如何透過財務規畫完成夢想呢?
「置產是買入資產而不是負債」,陳冠閔認為,在買房、買車時,要先釐清的是,對你來說,房子是資產還是負債?
「能幫你帶來收入或保值的,才是資產。」以買房為例,如果是作為投資用,那麼房子就是資產,可以用投資帳戶裡的錢去購買,透過收租、側面牆讓人掛廣告等方式提高附加價值。
除了節流,陳冠閔還運用網路行銷的專長,以及投資工具積極開源。
對一般上班族來說,兼差是低投資報酬率的方法,不僅犧牲假日的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影響到正式工作的表現,陳冠閔建議,應該運用自身專長,採取「多重被動收入」開源。
相對於工作是「主動收入」,「被動收入」指的是初期必須投入大量時間、心力,但後續卻可以穩定的獲利,像是種樹,一開始要細心照護,但中後期不太需要照料,每棵樹都能自行成長,結實纍纍。
以實際例子說明,如果你的專長是寫作,在出版了一本書之後,後續就可以靠收取版稅獲利,或是你對網路行銷有興趣,可以試著開發一套數位行銷模式,讓這套方法不斷地複製採用,賺取平台佣金等。
只要認清財務目標,把握開源節流的原則,清楚了解每一筆錢的流向,讓現金流持續正向循環,擁抱第一桶金的日子,絕不再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