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走訪千年古都的一千零一夜

我的夜晚比白天更美

曲培棻
user

曲培棻

2013-11-07

瀏覽數 4,550+

走訪千年古都的一千零一夜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一般人到京都旅行不外乎參觀寺廟、逛市場、街頭漫步,少有人特地遊賞夜晚的京都。但走訪京都超過30次的廣告人曲培棻說,到了京都虛度漫漫長夜,可是浪費了一半遊趣!

京都白晝的莊嚴,隨日暮變為綺媚,若說日是神佛、夜是妖魅,神佛是救人離苦,妖魅才令人樂而忘我,美到極致引人著迷是媚術,日本美學向來傾心夜比日多,當今還有哪個都市能修練1200年?

文采俊逸、瑰奇幻異的京都,晚光浪漫得讓人情生意動,可夜宴、夜遊、夜祭、夜夢、夜曲、夜讀、夜市、夜生活。將原本在俗務中緊繃的心弦鬆開,急促讀秒的生理時鐘也緩擺了。月下京都的面相萬千,聽曲培棻一一道來!

夜京都 一見傾心五花街

傍晚日光將息,古老花街的茶屋與料亭沁出燈暈,盛裝的舞藝妓是珍稀的夜行動物,瓷白妝容一點朱唇,宛如人間藝術品。

舞妓與藝妓是京都文藝的繆思女神,她們似美麗的雀鳥,又像婀娜的小狐,身段矯捷走避陌生人,倏地閃過埋伏在花街獵豔的鏡頭前。傍晚日光將息,古老花街的茶屋與料亭沁出燈暈,盛裝的舞藝妓是珍稀的夜行動物,像吾等身分,對宛如人間藝術品的美人只能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你問我看過舞藝妓嗎?我看過,看她們現身在花街「置屋」門口,或穿梭於料亭與茶室赴宴。北野天滿宮與八坂神社例行祭典時,看她們重現歷史盛景。年末南座劇場外牆掛滿歌舞妓頭牌時,慣例由熟客花錢買票請她們看戲觀摩技藝,屆時全京都的舞藝妓盛裝到場,台上台下都好看。最精彩是看她們一年一度在所屬花街的歌舞練習場公演,各家競豔絕對值回票價。

千金能買一親芳澤嗎?很抱歉,京都舞藝妓所屬的置屋迄今遵循不接「一見桑」(生客)的傳統,每年約有5000萬名觀光客蒞臨京都不得其門而入。

曾在一個春夜,我與攝影師走在白川邊,臨川高級料亭樓上舞妓與藝妓和貴客觥籌交錯。透光的包廂,像浮在黑天中一只奇巧木箱,那本是我宿命無緣窺探的境域,谷崎潤一郎筆下那種陰翳之美,活色生香從她們身上散發出來,瓷白妝容一點朱唇,神情透出習藝的自信從容,暈光柔和了厚粉、胭脂、黛眉、金縷衣,讓舞妓嬌萌、藝妓嫵媚。

我最喜入夜身在百年繁華的老町通,看似閒散然而保持感官敏銳,隨時偵測掠過的舞藝妓身影,交會時屏息凝神,幾秒後才回魂,發自內心跟身旁的人同時喊出:「剛才那藝妓好美!」

這種驚豔會讓人上癮,散步祇園甲部、祇園東、先斗町是入門,旅遊指南必推薦的祇園花見小路通總有成群背相機的觀光客。我曾目睹觀光客動手拉扯路過的藝妓要求合照,手上還拿著鈔票,被騷擾的藝妓像受傷的小動物掙扎逃跑。

相形之下,入夜後人潮鼎沸的先斗町通,在紅色千鳥紋燈籠照路下,隨媽媽桑出客的倩影令人驚鴻一瞥。比起祇園甲部與祇園東的街道,先斗町通細窄得像條長巷,熙來攘往中與舞藝妓擦身前,近距離注視秀麗的容顏,我由此頓悟日本美學,確實帶著美豔與妖媚才到位。

選一夜漫步花街,靜候如精靈幻化的美麗佳人,看她如入無人之境的從容。翦水雙瞳雖對「一見桑」視而不見,卻是如你我這般「一見桑」心頭瞬間凝成永恆的京都印記。

夜京都 結界子夜前人神同歡

晚上6時到11時,祇園祭劃定的結界內是人神同歡的樂園,7月晚風裡有熱血的溫度,樂音能讓惡靈快樂而退散,更何況是人?

耳裡傳來清澈的童音齊唱,最後一句都是尾音拖得長長的「どうですか∼」(怎麼樣啊∼),祇園祭7月17日「山鉾巡行」與「神幸祭」的前三夜稱為「宵宵宵山」、「宵宵山」、「宵山」,走過有山鉾的町家,不斷聽到那聲甜甜的尾音問你:「怎麼樣啊∼」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北到御池通、南到松原通、東到東洞院通、西到油小路通之間,準備出巡的山車或鉾車停駐在町家門前,傍晚山鉾「寄町」的町家孩子們都穿上漂亮的浴衣,在面向街道的攤位後坐著,唱著自古流傳的宵山童謠招徠客人。

為期長達整個7月的祇園祭是日本最長的祭典,遠因可追溯日本第50代桓武天皇,為擺脫遭他逼死的親弟早良親王怨靈,遷都平安京,然而冤魂不散,平安京疫病橫行,貞觀5年,神儀官卜部日良麻呂籲請舉行初次御靈會。貞觀11年6月7日,首度從祇園社抬出瘟疫神牛頭天王的神輿,聯合當時日本66個稱為「國」的行政區敬獻的長矛,浩浩蕩蕩前往神泉苑御靈會,祭禮供奉鮮花,並奏樂歌舞取悅鬼神,這是祇園祭的雛形。

晚上6時到11時,祇園祭劃定的結界內是人神同歡的樂園,此時全年車水馬龍的烏丸通、四条通和駐有山鉾車的街道禁止車輛通行,被譽為「步行者的天國」,整區商店都把生意推到門口做,於是神也在吆喝、人也在吆喝買賣,京都市中心變成一個大夜市。滿街是穿浴衣的男女老幼,城中籠罩一股孩子氣的快樂。

再遠都能看見鉾車前後「傘」字形狀的駒形提燈,在人字頂下寫有山號和徽紋的成串白燈籠旁仰望鉾車會莫名地興奮。鉾車起源自豎立車上的矛,演進為高聳入天的尖頂,千百年來老百姓竭力錦上添花裝飾的古車真是太酷了。

紅漆車體搭上貼金箔精雕彩繪的車頂,四周掛著金絲銀線彩繡的織錦掛毯,車上載著「祇園囃子」樂團現場演奏。全由木製的車,巡行當天,遇轉彎要以人力拉移四輪90度,近距離看車好震撼。鉾中最高最重的「月鉾」高27公尺、11噸重,立在四条通的高樓大廈旁毫不遜色,古人敬神求平安激發的能力真是不可限量。

17日祇園祭山鉾巡行,傍晚6點在八坂神社舉行神幸祭,騎在駿馬上的戰國武將統領著我們這些擠在路旁的平民百姓,穿白衣的壯丁成群結隊從神社將中御座「素戔鳴尊」、東御座「櫛稻田姬命」、西御座「八柱御子神」三神輿威風凜凜地抬出來,在力與美的吆喝中,我身上的祇園祭幻靈退散,這才從「宵宵宵山」、「宵宵山」、「宵山」的殘夢中醒來。

夜京都 山楓點火

隨氣溫下探,盆地環山像燒成炙紅。夜楓在闇夜燈火下盛妝豔抹,紅似寶血、黃如金鑽、綠若翡翠,彷彿走進印象派油畫裡。

日文賞楓用詞「紅葉狩り」,讀來獵豔的動感躍然紙上。

京都人似乎重視賞楓比賞櫻更多,試探京都朋友,他沒反駁想了一下說:「該是櫻日本到處都有,山嶺河畔、大小公園、校園隨處可賞花,可紅葉美若京都的還真不多。」言之成理,卻隱隱感覺話裡蘊藏超越其他都市的優越感。

每年秋季號旅遊專刊無不報導京都賞楓攻略,號召紅葉獵人朝讓人血脈賁張的豔色奔來。自然界難有比秋楓魄力更強的大紅,日本曆書裡節氣「霜降」最末的時候是「楓蔦黃」,山楓開始點火,整月隨氣溫下探,盆地環山像燒成炙紅。披上濃重丹楓色的京都白晝高貴端莊,日暮媚態橫生,那並非喧張色相,是修練成精、色藝雙全讓人拜倒石榴裙下的魅。

像鴿血紅寶石需要黑絲絨陪襯,夜楓在闇夜燈火下盛妝豔抹,紅似寶血、黃如金鑽、綠若翡翠,宛若走進印象派油畫裡,眼底風景似豔稠油彩堆疊出來的,不見細節只有筆觸。

京都賞夜楓名所豐富得讓人迷亂,有名山、古寺、神社,甚至有電車。叡山電車每年11月中旬配合「貴船紅葉燈籠」,在鞍馬線市原駅到ニノ瀨駅(二之瀨車站)鐵道旁的紅葉密林打燈,創造夢幻的「紅葉隧道」。倘若有幸坐到面向觀景窗的座位,沿線畫境飽覽無遺,貴船下車往神社走去,路旁盞盞置地的小燈籠透著清光,紅葉季貴船神社繼七夕再度開放夜間參拜,深山楓火連天,豔得狂野。

清水寺之楓是京都絕景,較春櫻冬雪毫無遜色。參道盡頭赤紅的仁王門、西門、三重塔經燈光打照,從後方寺域射出通天的雷射藍光,讓清水寺像座發射站向外太空傳訊,濃濃的科幻氣全不同於賞櫻飛花的無常感懷。不用一根釘以粗大檜木卯榫建造的清水舞台基座,丹楓簇擁如騰於彤雲,奇景令眾人皆嘖嘖咋舌。

洛西的嵐山、嵯峨野紅葉自古豔色無雙,依偎保津川的山楓滿嶺,可與奈良吉野山的一目千本櫻分庭抗禮。奈良、平安時代起此地廣興佛寺,楓景美得有脫俗仙氣,累積了千年的法喜,在夜裡擺脫時空限制潑灑出來。

夜楓之美實在難以筆墨形容,同景不同時又是另番悸動,我全然能體會日本人愛戀楓紅的那種癡狂,像在心裡儲飽熱情喜悅的生命力,準備迎接冬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