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50元一樣可以造夢

給人歡樂、讓人開心

徐仁全
user

徐仁全

2013-11-01

瀏覽數 4,200+

50元一樣可以造夢
 

覺得自己只有一個人,無法有什麼大作為?手邊沒有任何資源,所以成不了大夢想?其實關鍵只在於,你願不願意去做!

50 元,可能買一包零食就花掉,李韻慈卻用這小小零錢,讓育幼院的小朋友重拾歡笑。有鑑於原住民音樂面臨失傳,顧玲瑜密集走訪部落,投入蒐集泰雅族音樂。關懷銀髮族,念體育的賴思安發願帶老人做運動, 讓他們找到生活新動力。3 位年輕女孩的行動,讓我們看到,再小的力量,都可能成為改變的推手!

讓一位小朋友開心微笑,要花多少代價?可能是看一場1.5 小時的喜劇電影,也可能是看1 個小時的綜藝節目,更有可能是短短的5 分鐘笑話,都能讓小朋友露出短暫笑容,甚至忘卻煩惱。

李韻慈,27 歲的女生,她用不到50 元,也能讓小朋友開心,甚至找到自信。她如何做到的?

大學念的是視覺藝術,接受6 年正統繪畫訓練的李韻慈,向來堅持開心地創作,如帶有一絲絲的不如意,畫出來的東西就不會好看。

帶著「給人歡樂、讓人開心」的原則,6 年前她開始以自行彩繪的帽子送給親朋好友當生日禮物。結果大受好評,親友收到這頂獨一無二的帽子後,十分開心且將它視為寶。她發現自己小小的貢獻,加上成本不到50 元價格,就能讓親友如此開心,意外啟動了她的夢想。

李韻慈用50 元讓小朋友開心

2010 年,一次偶然機會下,她跟隨扶輪社青年們一起去育幼院做服務,靈機一動,何不以自己的繪畫專長教小朋友彩繪,畫出屬於院童自己風格的帽子,同時讓小朋友們學到簡單的繪畫技巧,同時也有一頂個人特色的帽子,甚至從中獲得成就感及自信心。

就這樣,李韻慈帶了數頂空白帽子前去育幼院,還自備了壓克力顏料及奇異筆等畫材,開啟她的夢想旅程。她以多年學畫的經驗累積, 自創了一套「簡易繪畫概念教學法」,就是將一張臉以一個大圓圈先畫出,再以「十」字垂直交叉將此圓圈分出4 個區域。

「 小朋友,把你的手比成十字交叉,放在鼻頭上,那眼睛及眉毛在哪一部分?」李韻慈帶著小朋友一起做,並提出問題。「在上面,左右各有一個」小朋友很容易回答出。就這樣,繼續把嘴巴標繪出來,瀏海及頭髮也可以陸續找到它的位置,勾勒出來。一張Q 版的臉孔素描, 不到10 分鐘就完成。

接著在帽簷上方打草稿,把剛才學會的Q 版臉孔再畫一次。其餘的空間可加入文字或小圖,讓帽簷看起來更豐富。再來以奇異筆上黑線,接著上顏色,最後用保護漆或透明漆均勻刷過一遍,即完成獨自創作的帽子。

李韻慈在當天花了近2 個小時,帶著10 多位小朋友一步步做,小朋友從陌生恐懼,到露出笑容、開心的表情,那種過程,讓李韻慈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專長,加上小小的50 元成本,竟能帶給小朋友如此大的歡樂。

最後要離開時,小朋友問了李韻慈說:「姊姊,我好喜歡這個帽子,你們下次還會不會再來?」當下她不知如何回答,最後以微笑點頭的方式回應。其實李韻慈也不知會不會來,雖然很想再來,但又不知何時會回來?

在餐具公司擔任設計師的李韻慈,平時要上班工作, 雖想讓更多小朋友體驗到50 元微笑的機會,但礙於時間與人力,能享有此「開心體驗」的小朋友仍有限。

一次機會看到遊戲軟體大廠遊戲橘子基金會舉辦「勇氣」夏日學園,李韻慈帶著「50 元玩公益」的想法參加,結果獲好事創意獎,激發她更勇敢去實踐夢想。

「 其實,在夢想後會有一個空白,會擔心不知如何去執行?也怕自己的想法不切實際,」李韻慈談到當時的心境想法。在參加了遊戲橘子基金會舉辦的活動後,她受到鼓勵,大家也支持她將夢想化為行動。

2012 年,新竹縣尖石鄉梅花國小邀請她,在兒童節帶著全校127 位小朋友彩繪帽子。她特別請假上山,這一次的活動,讓她有2 項體認:第1,要開始培養種子老師;第2,小朋友拿到帽子的同時,也取得了一份自信心。看小朋友臉上不僅有笑容,同時也很自豪地戴起自己的創作,那種神氣的樣子,更讓李韻慈開心,也激起她推廣的動力。

去年底她獲得法藍瓷資助計畫,取得經費支持,帶著百餘位種子教師,花半年時間,利用週末跑了8 家育幼院及2 間國小,帶著近500 位小朋友做「微笑開心帽」。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還有一次,她到一家育幼院,只有8 位學童,但她們都很認真彩繪。結束時,有小朋友自覺表現不好,問說可不可以再要一頂帽子重做。結果8 位小朋友都要求重做。李韻慈第2 次回去看他們,結果他們拿出重做的帽子,更精緻有特色,也看出小朋友的用心認真。

李韻慈發現,育幼院的小朋友因身分關係而顯得較沒自信,同時也常被人視為接受的一方。透過彩繪帽子,他們找到自信,同時,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小朋友也會互相幫忙別人,也讓他們感受到「手心向下」,可以幫人的時候。這是李韻慈在當初簡單地只想傳遞更多微笑歡樂之外,不預期獲得的收穫。

顧玲瑜投入蒐集泰雅族音樂

因始終無法忘卻對音樂的喜愛,顧玲瑜捨棄了生物科學研究所的學業,轉而投考民族音樂研究所,讓她如願以償成天跟喜愛的音樂在一起。但此舉差點鬧成家庭革命,「還好有考上音樂研究所,否則真的會被父母罵慘。」顧玲瑜說。

轉換跑道需要很大的勇氣,看似溫柔的她,為了興趣,為了夢想,也義無反顧,全力往前衝,箇中的甘苦, 就全往自己肚子裡吞了。

從小透過練鋼琴而愛上音樂,同時也熱愛大自然, 本想從生物領域去發展職涯,但忘不了音樂,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但她找到音樂海中的快樂島─原住民音樂。「因為我愛大自然,也愛音樂,發現這兩種結合, 就是原住民音樂。」顧玲瑜說。

就這樣,她還是跟大學時期一樣,愛往山裡跑,但這次是蒐集泰雅族音樂為主。

透過關係,得以順利「打」入泰雅族部落,取得部落族人的認同。同時也在與耆老訪談的過程中,更進一步了解泰雅族傳統音樂的特質:主要以歌詞念誦方式來表現其情感與意義,而非其他部落以歌曲音調來呈現。

顧玲瑜也發現,由於泰雅族的音樂呈現形式不同, 帶有更多的文學內涵,因此要傳頌也不容易,故有失傳的現象。她不是團體或組織,但發了小願,希望能記錄更多的泰雅族音樂,讓這些音樂能流傳下來,未來的泰雅族人都能知道、傳唱。

在部落研究期間,她認識了台北市立大學助理教授劉宇陽,更讓她畢業後就找到一份可以繼續貼近部落的工作─教育部偏鄉數位機會中心計畫專員。這個工作的研究對象就是新竹縣五峰鄉桃山國小,也是泰雅族的部落,桃山國小合唱團是得獎無數的合唱團,她與老師共同製作了「霞喀羅精靈的祕密語」的泰雅歌謠專輯,這張專輯不僅讓她學以致用,更難得的是專輯獲得2013 年傳統暨藝術金曲獎的「最佳傳統歌樂專輯獎」,讓她覺得從生物轉到音樂是值得的,也獲得家人的諒解與肯定。

為了持續浸淫在原住民的音樂中,顧玲瑜參加了原住民委員會一項計畫,建置維護原住民族語言學習入口網站,擔任專員,主要工作是蒐集全台灣14 個族群共42 種方言的語言及歌謠教材工作。「這份工作我喜歡, 又可以記錄原住民音樂語言,真是太棒了,」她開心說著。顧玲瑜也希望繼續為原住民音樂貢獻一己之力,有一天甚至可以編曲,賦予原住民音樂新的樂章。

賴思安發願帶老人做運動

23 歲還在念體育研究所的賴思安,大學時到村里去做老人關懷的實習課程,意外地愛上了這群不老銀髮族群,決定碩士改念體育,希望研究出一套適合老人健身的體操,帶著老人家一起活動筋骨,減緩老化情形。

大學讀的是社工,也取得社工師資格的她,從小就喜歡運動,羽球、籃球,都難不倒她。也因為有位社工媽媽,讓她大學選填社工志願,並順利完成學業。

就在大三、大四實習課程中,賴思安接觸到老年人, 她發現老人關懷也很重要,相較於日本,台灣老人臥病8 年才會離世,日本臥病1 年即離世,這是因為日本老人重視運動保健,不輕易放棄運動或活動的機會,也養成好習慣。但台灣老人常窩在家裡,坐在電視機前面看運動、談政治,少出外走動,缺乏運動習慣。因此, 日本老人很晚才會臥病,台灣老人臥病時間提早很多。

賴思安想改善這種情況,她想推動老人能簡易的運動,而發展簡易的伸展操,並進到社區村里去帶著老人家一起做,應是可改善老人體能的一種方式。

她把在集集鎮社區老人大學實習的經驗帶到研究所去,再吸收營養學、老人疾病及肌肉等專業知識後,要設計幾套不同體適能健康操,讓不同身體狀況的老年人皆可找到合適的方式來練習操作。

賴思安希望,明年可以開始找老人安養中心或社區合作,找幾位夥伴一起去,用輕鬆的方式帶著老人家一起運動,「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這句話是真的。希望老人家都願意活動,活到老,動到老。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