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如人生!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抉擇所組成的, 該如何做出正確決斷?當今最強將棋大師羽生善治提出「大局觀」,教你不看眼前,看大局。
羽生善治是將棋史上第1 位達成七冠王的人,並獲得其中6 項的「永世稱號」。2012 年8 月,他取得職業第1200 勝,是史上最年少、歷時最短、勝率最高的唯一人。輝煌成績的背後,他靠的正是「大局觀」的能力。
「大局觀」考慮大局,看著眼前的局面,判斷現在的狀況,以及該如何應對。「大局觀」是由許多經驗培養而成,「這裡是否該進攻」、「還是應該防守」、「把賽程拉長會不會比較占優勢」等,這些方針都是由「大局觀」而產生。遇到複雜的狀況,必須做出決斷時,利用「大局觀」可以省去無謂的細部思考,提升正確思考的速度。
透過羽生善治1200 場勝局淬煉而出的10 個思考,教你不再「見樹不見林」,懂進退,掌先機,不盲從,工作、生活都游刃有餘。
思考1:反省,但不要後悔
將棋界有一句話說:「反省,但不要後悔。」反省的確是必要的,但反省完就無需一直懊惱、後悔, 把這些經驗和體驗當作提升實力所不可或缺的過程,接納、消化一切,使其昇華是很重要的。
「縱有匪夷所思的勝利,也沒有出人意表的失敗。」這是勝負界自古以來的格言。比賽有「幸運的勝利」,卻沒有「倒楣的失敗」,「失敗」就一定有什麼理由。失敗的原因到底在哪裡,仔細地檢討和反省是必要的。
不管花費多少時間和勞力,無論建構多麼有力的理論與戰略,自己做出的選擇、決斷,必須自己負責。對現狀和現實,不能只看優勢,一定要以客觀、中立、冷靜的態度嚴苛檢視。
思考2:不敢冒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在將棋的世界裡,棋士如果不敢冒風險,就不會成長。因此,如果有新的棋法,我會實際在對局時試試看。直接在棋賽中嘗試新的戰略是很冒險的,失敗的話,個人的得勝率也可能因此而下滑,不過如果不敢在正式比賽中挑戰風險,職業棋士就不會成長。
我反而認為,不敢冒險才是最大的風險。原因在於,今天得勝率最高的戰法,過個3年,就完全跟不上時代了。一直堅守一個戰法,看起來或許是最安全的,但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其實是最冒險的做法。如果希望隔年、下一年再繼續得勝,就必須心懷遠景,積極挑戰新戰法。
而新的戰法即使失敗,繼續挑戰,努力3個月、1年後一定會有成果。如果過了1年都不見成效,那我們也要有斷然放棄的覺悟。
思考3:檢視整體,是挑戰風險必要的態度
風險就像是汽車的油門,駕駛技術好的人,即使猛踩油門,也不會出事,因為他很清楚自己可以應對到多快的速度,遇到狀況就會適時踩煞車。
挑戰大的風險時,就像飆速開車一樣,視野通常會變窄,因為我們把焦點集中在風險上,便無法分神注意其他部分了。反過來想的話,只要增廣視野, 就可以減輕風險。
將棋界有一句話說:「下手之前先確認4 個香車。」香車通常放在棋盤的4 個角落,換句話說,確認這4 枚棋子,就是檢視整體棋盤,如此便能減少失誤。對局中很難不將眼光集中在對峙的棋子或是對手剛下的地方,但我們不能只看這一小部分,應該要頻繁地檢視整體,這是挑戰風險時必要的態度。
思考4:最惱人的局面最有趣
「不能重來」是將棋的最大原則。說實在的,我心裡從不曾有過「重來」的念頭,我所下的每一步棋都是我心裡認定最佳的一步,不管結果是好是壞,比賽本來就是這樣。
無論是將棋,還是運動、商場,「勝負當中一定都會有失誤」。以將棋的局面來說,哪一步才是最好, 即使花長時間思考也得不到答案的情形經常發生; 但就另外一層意義看來,卻也是最有趣的。
這時要怎麼做、該怎麼想就很重要了。「今天這局棋太完美了,零失誤,一百分的表演」,這種想法我幾乎不曾有過,即使有時候一局棋下得還算差強人意,也一定在某些地方「不小心失誤了」,或是事後檢討「我怎麼沒想到這一步」。
這部分如果不去思考,棋士生涯的成長便就此打住,所以我總是抱持著「還有很多事要做」的想法。進步、成長的方法,就是使失誤逐漸減少。
思考5:事前準備與訓練,潛水才能深
「大局觀」是具體地瀏覽整體,以鳥瞰的角度眺望全體。例如迷路時,從上往下觀察地形,馬上可以把握該往右還是往左,一條路是否能走到盡頭。
但是,就算知道了路徑,該用怎樣的腳程、走幾步才能到達,卻不是從上方所能得知,必須回到地面實際確認。思考這種細節的工作就要靠「直覺」與「解讀」。
下判斷的時候,不管任何事,專注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你必須不分神思考其他,心中只想著一件事。這種專注累積一定程度的經驗後,應該就能習慣深度思考事物。這是需要「助跑」的,也就是需要準備的時間。
深度專注,很像在海裡潛水的感覺,必須讓身體習慣水壓,慢慢地,一點一點往更深的海底潛入。如果沒有事前準備或訓練,就沒辦法深潛。
思考6:練習可以帶來安心和自信
剛開始學將棋最需要的就是大量練習。要鞏固基礎,必須花上一定的時間, 否則根本學不會,更不要說有什麼大的進展。
一開始,練習多少就進步多少,但總會遇到停滯期,這時動機一定會低落,可以重新檢視練習的品質,藉由改變方式以突破現狀,在轉換情緒上也有一定的效果。
我認為練習還有買安心的意義。「我已經這麼努力, 一定沒問題」、「我都這麼認真了,不可能會有失誤」, 認真練習就是為了要有這種自信,安心和自信都是一點一滴慢慢累積、漸漸培養出來的。
思考7:失敗是改變的契機
只要是比賽,就有贏有輸。體育選手經常會說「為下次比賽的敗北」,這句話還有另外一層意義,就是不將失敗的挫折留到下次。若是被這次的挫折牽絆住,下次遇到機會也難以發揮。
追究失敗的原因,可以清楚認識問題點或弱點、修正點。所謂「縱有匪夷所思的勝利,也沒有出人意表的失敗」,失敗有其必然性,一定有什麼必須改善。
我成為職業棋士後,光是官方戰,就輸了400局以上。輸了400局的意思就是,我至少還有超過400個缺點需要改善。不這樣反省,就會一直重複同樣的錯誤。把失敗當成進步的過程之一,它便是一個正面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自己追求成長的態度。
輸了,就完完全全接受失敗這個事實,因為贏棋或順利的時候,我們很難改變方向,但是輸的時候,就可以追求各種變化。
思考8:篩選有益資訊就像沖泡咖啡
現在任何人都能以很短的時間獲得大量資訊,但太龐大的資訊表示其中包含許多沒有意義的東西,我們必須懂得如何篩選。
篩選有益資訊的過程與沖泡咖啡很類似,首先要將咖啡豆磨成粉(第1步驟),接著放濾紙、沖熱水(第2步驟),透過兩個完全不同的步驟,才能萃取出有益的資訊。
不管多麼高級的咖啡豆,研磨的方式不同,就會影響味道;使用的熱水溫度不同,也會有不同的風味。火候的拿捏就是展現個性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隱藏風味」。
思考9:唯有苦心鑽研者才有直覺
一般將棋的一個局面平均有80種可能性,我會憑直覺從中選擇兩手到三手候補,然後開始具體模擬是要移動步或飛車,還是跳桂馬等。
這個過程有點像拍照時的聚焦,相機以自動聚焦功能瞬間判斷出目標物的中心或焦點。所謂的直覺,並不是從眾多選項中隨便選一個出來,我認為是憑著自己長久以來累積的經驗來做選擇。
沒有苦心鑽研,就沒有直覺。我小時候下棋根本沒考慮什麼,總之就是亂下一通,當然離直覺還遠得很,但經過不斷累積實戰經驗,思考的材料增加了,我漸漸感到直覺的準確度也有提升。如果沒有累積一定程度的經驗,就無法磨練直覺。
冷靜而仔細地檢討自己的行為和選擇,也可以磨練直覺。將棋界有所謂的感想戰,有點類似反省會或檢討會,在對局結束後,將這一局棋從頭排起,一步步回顧優缺點、問題點等。藉著感想戰,可以檢視自己的直覺正確與否。
思考10:專業的世界就像跑馬拉松
成為職業棋士之前,我想很多人都「以成為名人為目標」,但實際進入職業後,卻無暇顧及。這很像從遠處眺望富士山,很容易就看到山頂,但實際去登山卻看不到山頂的感覺。一旦進入登山道,只能一個勁地往上爬,以山頂風景為目標的心思就變得很少了。
我在A級順位賽時,心裡想的都是「下一局要怎麼下」,更進一步的事,像挑戰名人賽、成為名人什麼的,根本沒空去留意。順位賽輸了就得降級,是很嚴格的系統,不要說努力向上,必須先維持現狀,這個目標達成之後,才有資格往上看。
不僅是將棋,任何領域的專業人士都無法在短短1、2年內攻頂,只能花上10年、20年、30年,慢慢地向上前進。由此看來,專業的世界就像是跑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