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創業是種人生選擇

吳敏春
user

吳敏春

2004-11-01

瀏覽數 3,850+

創業是種人生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上一期的專欄裏,我有談到一位朋友發明了一個重大的技術突破,有著極為廣大的市場前景,卻礙於穩定的工作、家庭的壓力,對於是否創業處於兩難的境地。的確,創業並非總是一個很簡單的決定。

創業,意味著不是按部就班,不是沿著大公司擢升的梯子向上,不是每年固定的薪水增加。創業,是嚮往宏大的願景,是崇尚控制的權力,是突破固有成規,也是承擔未知的風險。

創業是放棄與開始

中國大陸在文革過後,最早的一批創業者叫個體戶。他們幾乎已經一無所有,受到迫害,甚至坐過大獄。在國家政策剛剛開了一個小縫隙允許私營經濟之際,他們把握了機會,有的開餐館,有的開商店,沒有資本,就從最原始的資本積累開始,極其辛苦。但是因為他們與之競爭的是國營企業,經營不善、服務態度惡劣,他們抓住了機會,贏得了市場,締造了許許多多個「萬元戶」,當時的中國,平均工資在50元人民幣一個月,萬元是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巨大財富!

矽谷是一個世界創業中心。這個方圓不大、人口不多的地方,是創業企業最集中的所在。僅僅在Santa Clara縣大約200萬人口,高峰期就有將近一萬家創業的中小企業。我們所瞭解的世界著名科技巨頭,如惠普、英代爾、思科、甲骨文等公司,都是從所謂車庫中創辦、創投基金投入,而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著名的土史坦福大學也是創業的搖籃,這裏從本科生到研究生,都有一個創業的傳統。商學院中有很多課程都和創業有關,甚至幾個學生共同合作的創業商業計畫書,都可以算作學分。矽谷的思想活躍,科技上的不墨守成規帶來技術的突破,而管理上的不因循守舊則讓很多年輕人獲得機會。矽谷創投基金集中,成熟的科技市場和客戶環境,以及多樣化的人才,也為創業企業提供了很好的溫床。許多成功的創業企業不僅創始人獲得巨大財富,早期加入的很多普通員工也都成了百萬富翁。Google目前很大的一個挑戰就是如何激勵那些百萬、千萬富有的員工。

創業是勇氣與責任

臺灣、香港同樣有很多創業傳奇。李嘉誠小學畢業,白手起家,而成就非凡巨業。剛去世不久的臺灣首富蔡萬霖也是開雜貨店創業而一步步積累起來的。這些年,台商在大陸創造許多神奇的成功故事。蔡燕萍創辦的「自然美」風靡上海市場,被公認為是台商「內銷商戰」的經典戰例。

近幾年,大陸又有新一輪創業高潮。我們看到所

謂「海龜」在海外留學、工作,積累一定的經驗,因覺得事業在中國,而回國創業。著名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就是由兩個矽谷的年輕人回北京創辦。他們在美國融資100萬美金起步,中間融了一輪超過1000萬創投,直至今年Google獲得巨大成功之時,他們又引入一億美金的投資,其中就有Google投資的1000多萬。公司雖然尚未上市,就公司目前融資的價值,兩個創始人的身價已是上億美金。

大陸本身也層出不窮年輕的創業者。深圳就是一個創業者的搖籃。在深圳,即使是美容院做足部摩的女孩,也有創業的夢想,希望存夠錢後,可以自己開一家美容院。我過去深圳公司有一位年輕員工,是位很不錯的圖像設計師。後來決定自己開創設計公司,和女朋友一起艱苦創業,租了公寓白天當辦公室,晚上作臥室。一兩年之後,覺得設計公司賺錢有限,又轉行開辦了一家速食店。辛苦歸辛苦,做得很開心,收入不錯,也很有成就感。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創業是毅力與胸懷

創業往往不是一帆風順,許多企業都曾經歷各種各樣的困難,Iain Lamb 31歲時在和同伴EthanDiamond創辦公司Oddpost,初期因為資金緊張,不得已將自己的車賣了。我的一位朋友也曾因為資金周轉困難,用信用卡借錢給員工發工資。但咬牙挺過最困難的時期之後,成功就已經是隧道口希望的曙光了。Oddpost成立15個月後就以2900萬美金的價格被雅虎公司收購;我的這位朋友的公司也成為擁有300多位員工的中型公司,正在籌畫上市。

創業者成功之後帶來財富和聲譽,令人羡慕。但是更多不為人知的是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有各種各樣的因素;有對市場判斷失誤;有創始人之間利益衝突或意見不和;有管理不善;有技術被超越;有資金周轉失衡……凡此等等。美國有一句話:It’s all aboutexecution,執行勝過一切。創投業中也有一句準則:投資主要是投人,市場經常在變,優秀的創業者知道怎樣將不利變為有利。創業者的心態尤其重要。我見過不少在互聯網泡沫時期的創業公司,因為融資容易,花錢如流水,用高檔辦公室,坐飛機頭等艙,住超級豪華酒店,儼然成功企業家氣派。但是成功與否和花錢的奢侈程度往往成反比。這些公司後來幾乎絕大多數都面臨困境。相反,成功創業的公司如英代爾和思科,即使在公司今天的規模,仍然保持創業的精神,總裁辦公室仍然是隔間(cubicle),公司的副總裁等高級幹部出差還坐普通艙。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創業也不是唯一成功之路。創業,是一種人生選擇。創業,也是人生的考驗:對壓力的承受,對失敗的擔當,對投資人的責任,和對自己的把握。在過程中成熟,也在過程中超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