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我再經過南二高東山休息站時,它已經回復原先的休憩性質,人潮像咖啡,人情像蓮子糕,我甚至辨不清楚7月間那場讀經大賽,是架在休息站的那個方位。前一次東山行也是大熱天,統一夢公園舉辦讀經大賽,我應邀擔任評審,中午搭機南下。下午二時餘,我跟其他三位評審被引領到外頭搭建好的評審席,人還沒到,鬧哄哄的聲浪就一波一波襲來,待站定、坐定,只看見學童裝扮成一個一個漢郎、唐姝,在場子邊做最後的背詞跟發聲。陽光亮,我半瞇眼,思考自己正參與了什麼樣的活動?
清末讀經是落伍
舞台上看板印著醒目的活動大字,觀眾跟評審本應露天而坐,幸而連夜搭建帳棚,讓滿座的數百人免受日曬。席次左側,佈建一列園遊會攤子,人挨著人,爭瞧新鮮;序號在前的比賽隊伍則擠在右邊,準備演出。人、熱天、顏色跟聲音互為融合,釀起了慶典氣氛,然後,還來了台南縣長蘇煥智,上台慢舞讀經。我悄悄跟自己說,這豈只一場讀經比賽,他們今天為自己上的色,是記憶裡再也不會褪掉的妝。
讀經比賽分為個人跟團體,多由地方幼稚園跟讀經班籌組,鄭姓評審在會前說,讀經風氣日漸興盛,這些年來,中國大陸尤其重視讀經。讀經,本為國人基礎教育,讀書人沒有不讀經的, 而讀經的存、廢, 原也是中國、西方, 傳統、現代的對話。百年前,讀經被視為落伍,滿清何以敗仗,中國為什麼強不了,是因為迂腐的文化毒素癱瘓進步的動力,中國要有前途,必須捨離傳統、擁抱西方,蔡元培擔任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時,即連番下達廢經令,小學堂、中學堂一律不讀經。
現在讀經為秩序?
從讀經、廢經,到今天各地鼓吹讀經, 在這場百年對話中,我們經歷了對中華文化的厭棄跟憧憬,也曾一頭熱地擁抱科學跟民主,學習西方駕馭理性與資訊,架築起我們的宏偉大樓,樓群眩目,卻可能只是功利表面的成績,慢慢地,終也在逼人的光環底下,看見缺陷。比如,講究理性忽視靈性,強調邏輯推理,也讓現代社會混亂失序,推廣讀經的教師說, 就是覺得現代社會亂啊,讀經,或能讀出新秩序。
讀經,帶著強烈道德教化,台上表演的學童們知道嗎?他們正以〈遊子吟〉述說母親的偉大跟「孝」的道理,念頌《詩經》詮釋古人戀愛,搭配道具,以輕鬆、活潑的方式表演《論語》中的〈八佾〉,如果過度意識讀經的善行寓意,恐將流於窠臼,看不出醇濃美感。一樣讀經,百年前後畢竟不同,Rap跟莎士比亞,舞蹈與台灣歌謠,西方摻合本土,秉持傳統也不忘創新。
媽媽讀經長佛心
讀經比賽穿插寫生優勝頒獎,規模大,受獎人數眾多,竟從3點頒到5時餘才頒完。受獎人員多是學童,他們一上台,台前便擠了拿相機、攝影機的爸爸跟媽媽。比較起來,唯一一組「高齡」得獎者便顯得特別,同行的評審跟我小聲說,「你看,媽媽得獎了,都沒有人拍照了。」誰說沒有?只是來得遲而已,台上「媽媽們」怯生生受獎的模樣,倒更像一群小學生了。
再過東山,不由得想起前番戰戰兢兢擔任評審, 我的慎謹,是見證學童隆重參與,且聆聽百年來東、西方的對話。
遊覽車短暫停留,將入草山踏訪月世界。行程從台北出發,車上搭載卡拉O K設備,導遊說,難得全家人出來玩,得唱盡興才行。大姊夫、大姊坐在附近,他們事親至孝,發起這趟旅遊,大姊還唱了多首歌獻給母親。爸、媽、小弟跟大哥則坐在前頭,一路歡唱,竟不覺路遙。我五音不全,唱不來那些甜膩情歌,倒常想像這趟旅遊在10年後、20年後的意義。媽媽難得點了一首,是〈南無阿彌陀佛〉。我常懷疑,媽媽真的讀得懂那些佛經了嗎?不管懂或不懂,她倒真長出佛心來。
唱唄聲中,想起媽以前執著於物事,現則事事釋懷,這該是皈依佛教的因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