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溫世仁2003年12月7日離開的時間將近一年了,他在55年裡,曾經說了許多好聽的故事; 他離開的時候, 匆匆忙忙,以至於留下了許多還沒說完的故事。
這一年,我們用盡足跡、影音、筆和心,只為了單純說一個故事。
故事的開始都是從前從前……
從前從前有一個溫世仁,提著一個行李、一台筆記型電腦,握著PDA、手機,像一位城市奇俠行走在中國一望無垠的荒漠大西部。他遇到困難就呵呵笑著走過去,他遇到人就拍拍肩膀說沒問題,他遇到貧窮就送根釣竿教人家怎麼釣魚,他遇到夢想就全心投入義無反顧,他遇到未來就想辦法實現,他遇到你就跟你說一個故事。
他說故事的時候,自己總是比聽故事的人還入戲,說完故事的時候, 還來不及聽到掌聲,他就又匆匆忙忙去說下一個故事,這一次他離開也是這樣,觀眾還聽得意猶未盡,他鞠鞠躬, 噗一聲, 人就不見了,留下滿場觀眾,叫著安可安可,再來一個故事。
所以,接下來,只好換我們來說他的故事……
這一次我們用多媒體書的呈現方式,是溫世仁最喜歡的閱讀形式,他雖不在場,但一定也同意以他創新的多媒體書來說他自己的故事。
這本多媒體──書籍與紀錄片,二者都可單獨閱讀,故事的內容和敘述方式卻不盡相同,文字和紀錄片影音合起來閱讀是一種雙重心靈、思維的加值,分開閱讀也各有樂趣和啟發。
若要嚴格區分的話, 「科技」是紀錄片的主軸,「愛與關懷」是書的主軸,其實彼此都互相融合,重點還是回到一個──說故事。
為彌補溫世仁不在場的遺憾,書籍的部分,每幕開場由溫世仁自述,他說完了,幕一拉開,故事正式上演,再由受訪者來說故事。於是這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在幕與幕之間以大時代為背景,科技界知名人士如林百里、許勝雄等菁英的真情流露,除了充滿對溫世仁的回憶,還道盡整個台灣科技產業冒險與挑戰的歷程,全書不僅是動人的故事,還包括人文、歷史的回顧與思索。
要說的太多,要找的人也太多……
書籍的故事,以溫世仁「小傳」呈現,因為要說的太多,只能精簡再精簡,尚不能成為正式「傳記」。
還有,公共電視拍攝的紀錄片DVD,是這本多媒體書的一大特色。
為了尋找溫世仁的足跡,公視導演劉嵩率領的製作小組兩度前往大陸, 遠赴陝西省渭南縣陽郭中學、甘肅省黃羊川鎮及黃羊川職中,走訪天津和北京英業達公司拍攝相關人員和場景,採訪千鄉萬才公司員工及總裁林光信、黃羊川國際會議中心人員、學校校長、電子商務老師、學生、家長與農民,並拜訪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吳敬璉等,正式受訪者超過50人,重建和拍攝地點50處以上。
台灣地區採訪了溫陳寶治(溫媽媽),其弟溫世義、溫世禮,立法院副院長江丙坤、前工業局長楊世緘、政治大學教授李紀珠、益寶華科技總裁江英村、英華達董事長張景嵩、遠見創辦人高希均、臺大副校長吳靜雄、金寶電子董事長許勝雄、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英業達集團總裁李詩欽等等,達二十餘人。
朋友感謝不完,故事也說不完……
拍攝地點, 訪遍台北電腦展、網路遊戲大賽、大小型網咖、家庭工作室、無辦公室工作小組、PC HOME、英業達、溫媽媽家、天下遠見雜誌社、明日工作室、英華達手機生產線等,一一重建過去場景。
我們亦蒐集了無數的資料,最後以紀錄片和書籍結合為一部多媒體書,只是忠實地呈現關於一位科技遊俠──溫世仁的故事。
本書不論是紀錄片的拍攝,或是文字的採訪,都要感謝所有的受訪者及參與者, 在百忙之中的慨然允諾, 以及全力地協助拍攝。當然,還有許多的人, 無法全部採訪, 但我們知道,不論是溫世仁的親人、朋友、同事、認識他的、以及即將認識他的人,對溫世仁而言,都是同等重要、同樣關心,相信你們也仍然還有許多想說的話,以及曾經的感動……
溫世仁仍然在大家的心中,他的夢正在我們每個人心中滋長, 如果你也願意開始說故事,這樣,溫世仁也就從來不曾離開。溫世仁一向喜歡說故事,他未完的故事,期待大家一起接力,讓這個故事,永遠說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