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要自己的投入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2005-02-01

瀏覽數 4,400+

大愛要自己的投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有愛心的人民,看到的太陽是旭日東昇,想到的是未來;有猜忌的社會,看到的太陽是夕陽西斜,想到的是過去。

(一)世界vs.村落

回想起在美國30多年的教書生活中,覺得自己最不夠的是對專業以外知識的不足(從哲學、文學到藝術、宗教),以及對社會公益活動的缺少參與。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在台灣我特別提倡通識教育與「大愛」行動化。

這次空前的「南亞海嘯悲劇」,再一次提醒在這個global village中,彼此的命運是何其接近,彼此的生命是何其脆弱!把世界看成自己的村落,是「世界觀」;把自己的村落看成世界,那就是「島國心態」。

(二)幾則小故事

2004年12月26日的海嘯悲劇,立刻引起了台灣各界的熱烈發起與響應。讓我也報導幾則自己參與的小故事。

(1)1月6日「天下文化」舉辦《字裡行間》新書導讀會。我臨時提議,義賣作者王力行女士寫的七本書,一位宋小姐以1萬2000元標到,作者也捐出了同樣金額。

(2)1月7日「遠見人物論壇」邀請寶來金融集團總裁白文正先生演講。我又臨時提議,標出當期一冊《遠見雜誌》(售價220元),由左小姐以2萬元標到。

(3)我在美加的二個兒子與女兒的二個牧師家庭(共十位),打電話來要捐獻100元美金給南亞災民。

想在變局中搶先一步?遠見週年慶,訂遠見兩年送一年,給你國際政經與前瞻科技的深度導航>

(4)1月8日晚上參加了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主辦的「送愛到南亞」活動,擔任電話募款的義工,一小時中電話不停地湧進來,體會到什麼是「接到手軟」,捐款來自不同階層,分散在台灣各地,金額有多有少。這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台灣所蘊藏的愛心與生命力。

(三)羨慕我花錢

又想起微軟的比爾.蓋茲的話:「不要佩服我會賺錢,要羨慕我會用錢。」這位最有錢的人,也是最肯花錢來幫助別人的人。

在台灣大多數人只有一些錢,但台灣社會似乎出現了更多的愛心。經過這次海嘯悲劇,讓全世界發現:台灣不再是「貪婪之島」,而是「愛心之島」。

如果再把這種愛心,擴散及回歸到台灣內部,那麼這種「大愛」就可以慢慢洗刷掉近年來社會上的鬱卒與對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