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手寫或語言辨識軟體,就會讓人直接聯想到蒙恬科技。1992年蒙恬甫成立時,才是個100萬資本額的1人公司;到了2004年,蒙恬已成為海內外員工150人、年營業額3億以上的上櫃公司。
自認平凡的不平凡女性
蒙恬科技的第一位員工,不是理工科背景,而是大學主修德文的現任總經理史靜芬。這位有著文學背景的女性,其實比先生蔡義泰──蒙恬科技董事長,更早一步踏入創業的行列,她是如何帶領蒙恬科技將產品行銷至各國呢?
「我絕不輕易放棄任何機會!」眼前笑容滿面、親和力十足的史靜芬如此分析自己的成功。許多執行長有著精明、幹練、甚至咄咄逼人的氣勢,史靜芬給人的感覺卻很隨和,就像身旁的同事般,跟你分享她所謂「平凡」的創業過程。
獲得2005年青年創業楷模的史靜芬,對於別人看來神奇且羨慕的成功創業歷程,沒架子的她直率地表示,「13年來,我每天都是平凡地過生活。」
自認平凡的她,面對現今媒體捕捉片斷的濫情報導,說她創業初期,挺著大肚子催訂單、一天只吃兩個飯糰的艱苦情節,這些將她塑造為「苦情姐妹花」的行為,她實在不以為然。因為骨子裡喜愛挑戰的史靜芬,樂在創業之中,一點也不以為苦。採訪時,她還再三強調別把她描寫得太偉大,然而她的平凡,卻因著她的冒險個性與執行力,造就出不平凡的事業。
敢冒險才敢創業
事實上,創業之前的史靜芬,沒有特別顯赫的經歷。她一畢業就進入工研院擔任助理,之後於羅技電子任職的4年中,認真的表現讓她由小祕書升職至總經理祕書,再轉到台北的行銷部門,負責品牌推廣、行銷、與廣告。
史靜芬雖然喜愛這份具挑戰性的工作,但繁忙的工作、台北新竹兩地奔波,使得她疏於照顧年幼的孩子,內心始終懷著罪惡感。因此,她做出傳統婦女以家庭為重的決定,放棄自己喜愛的行銷工作,選擇在新竹當了半年的老師。
「我是具有冒險性格的人。」史靜芬語氣和緩地談道。冒險性格正是許多創業者擁有的人格特質,然而冒險性格背後的強大執行力,卻是史靜芬得以帶領蒙恬一步步成長的重要關鍵。
在蒙恬科技發展期,史靜芬一直扮演著帶頭衝的執行者。當時先生蔡義泰在元智大學教書,其博士論文即是研究手寫辨識技術,在朋友的鼓勵下,蔡義泰興起籌組公司來將博士論文商品化的念頭。不輕易放棄任何機會的史靜芬,心中也燃起「好啊!那就來試試」的想法。
一人多工一鳴驚人
創業初期為維持家中穩定的經濟來源,史靜芬擔任夫妻創業的先鋒角色。1992年8月,當時31歲的她,拿著向父親借的100萬,就在元智大學旁租起一間小公寓成立了蒙恬科技,而蔡義泰仍繼續在元智大學教書。史靜芬每天一個人負責公司裡研發外的所有事務,包括行政、行銷、會計、交貨等。
同年12月的台北資訊展,史靜芬一人更是租下兩個攤位,展現之前的行銷長才,訂做一枝高達190公分的毛筆掛在攤位前,吸引許多客戶與媒體的目光。短短幾天內,她與1、2個工讀生負責現場解說及兩個攤位的銷售,還同時接受媒體採訪,並順利賣出20多套、每套1萬9000元的「蒙恬中國筆」。
蒙恬的發展除了靠著蔡義泰的手寫辨識研發能力、及符合不習慣打字使用者的市場利基外,史靜芬的執行力,更為蒙恬之後在推廣品牌、行銷與通路上,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夫妻聯手公司連心
當初總代理的碁峰資訊並不積極推展蒙恬的產品,見到自家的產品受冷落, 史靜芬因此將總代理權收回,一人獨自先由北、中、南區分別與經銷商接洽、並尋找銷售、行銷人員,一步步建立蒙恬的專職行銷體系,建立現今的蒙華國際有限公司。針對海外市場的拓展,史靜芬不躁進,先尋求規模較小的代理商,並在之後合作的日子裡,再進行投資、入股或併購。蒙恬的海內外行銷網,就在她務實領導下,穩健擴張。
「其實我的執行力就是務實, 面對現實, 不期望美好的未來, 只把握每天做到最好。」看似平凡的道理, 史靜芬總能將其落實在企業中;相對地,蔡義泰則是穩健、策略型的思考者,在一推一拉之間,夫妻倆的互補性格,正是在經營事業上共創美麗成績的根基。
正如賴利‧ 包熙迪( Bossidy) 與瑞姆‧ 夏藍(Charan)在《執行力》中談到,「唯有當領導人的心思與靈魂和公司融為一體時,這家公司才會具有執行力。」當手下提出新的行銷企劃案時,史靜芬總能憑「直覺」判斷是否可行,這種敏銳度除了來自她的經驗,更出於她對公司的認同與用心。「蒙恬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史靜芬綻開笑容,流露著對蒙恬的關愛與投入。
以高執行力兼顧家庭
「她就是個執行力很強的人,任何理念她總是能夠一步一步地實踐。」史靜芬在蔡義泰眼中就是個很好的創業夥伴。事業上史靜芬踏實執行每個環節,有著完美主義性格的史靜芬對家庭的付出也絕不輕忽。1994年,卡西歐(Casio)要求蒙恬開發日本的手寫辨識技術,這是讓蒙恬科技奠定基礎的重要里程碑。在研發的3個月期間,工程師幾乎以公司為家,其他非研發工作,就連測試、寫說明書等都由史靜芬一手包辦。除此之外,她每天都要接孩子下課回到公司,並準備睡袋讓孩子睡在桌下,她則繼續加入工作團隊;當孩子小學時要上才藝班,公事繁忙的她則雇用熟識的計程車司機,請他負責接送。不論她多忙,每天都會檢查孩子的功課,並在考試前幫忙複習。
在她眼中,「創業過程是沒有困難的,除了母親罹患血癌的那6年,讓我面臨生離死別的無奈。」在陪伴母親與病魔對抗之時,她也展現緊抓每個機會的冒險家態度,積極引進國外最新的藥;也曾到美國學另類療法、食療法,只要是對母親的病有所助益,她都能不斷嘗試。
柔性領導學習放下
史靜芬也坦承談到,自己過去當祕書,因此執行對她而言並非困難。組織、計畫與領導,才是她在創立蒙恬這十多年來一直學習的部分。以前總是事必躬親,下屬做事總是很難達到她的標準,但隨著年歲增長、以及在病榻旁陪伴母親的過程,讓她體悟到平凡就是幸福;她也因而從原本的完美主義者,慢慢向下修正自己的標準。
「給他魚吃, 不如教他釣魚。」史靜芬已漸漸由親力親為的創業者,成為一位具包容性的管理者。過去的她看不慣下屬不完美的表現時,總是拉起袖子自己動手做。現在的她總是「忍住」,指示大方向後就授權給員工發揮。當愈來愈放下事業成敗得失心時,她也更享受團隊合作(team work)的樂趣,並展現女性的柔性領導風範。
讓公司就像家
史靜芬另一面的細膩、體貼特質,也體現於蒙恬科技的文化中。不像大多數科技公司的辦公室使用金屬材質給人冰冷、時尚的風格,蒙恬科技在新竹的辦公室,大多使用原木與玻璃,給人溫暖、如同家的感受。
史靜芬把公司當「家」的理念,藉由制度逐步實踐。蒙恬科技不但提供免費的中餐、晚餐, 員工上班也不需打卡、簽到,工作氛圍是自由且信任的,蒙恬也設置員工急難救助的借支制度,符合標準者,公司將無息借錢給需要的員工。「員工將他們的青春與智慧奉獻在蒙恬,我當然就負責照顧他們。」史靜芬像媽媽似地笑著說。
做好準備等待契機
蒙恬科技現今已成為跨國的上櫃公司,創業至今每年營業額均成長, 從最先的手寫辨識,逐步進入語音、人臉辨認系統,一直都朝向全方位的智慧型人機介面發展。
將來或許每個人回家時,不用鑰匙,只需將臉貼近人臉辨識系統,家門就自動敞開,蒙恬正在等待市場成熟的時機。「我們在等待booming(迅速發展)的契機,而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史靜芬胸有成竹地說, 她的理念就是將每件事認真做到最好。「我追求的是豐富的人生,而非成功的人生。任何事情我都嘗試、努力、成功過,或許將來遭遇失敗,不過那也夠了。」恬淡的她認為未來的事就交給上帝。
史靜芬一步一腳印地,利用她的執行力,在創業舞台中實現理想,造就自己一點也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