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感受新東方花藝大師 - 凌宗湧的生活美學

當你懷疑憂鬱找上門…

2自我覺察>做自己最知心的醫生

王念綺
user

王念綺

2005-04-01

瀏覽數 5,800+

當你懷疑憂鬱找上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過來人分享

相機帶來轉機

「疲累、無力的我深陷於隧道中, 如果不拖著沉重的步伐走出去, 我將一直處於黑暗當中。但我若鼓起勇氣向前邁進,前面的陽光將迎接著我。」這是前台積電品保主任胡怡中憂鬱症病發時的景況,他選擇迎向陽光。

前兆:每天回家都想逃

早在2000年台積電合併世大與德碁時,胡怡中必須在三個月內,負責整合並將所有的系統、制度、機台等變更成台積電的運作模式。孝順又有完美主義的他,在繁重且時限緊迫的工作壓力下,更一手扛下照顧父親的責任。當時父親獨居嘉義臥病在床,然而父親不願住院、請看護,也不肯搬到新竹。無奈的他,白天除了忙著合併之事,每天下班後,更由新竹趕回嘉義照顧父親,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個月,這都只是他壓力的縮影。

「每天回到家中時,我不知該笑還是擺著一張臉?當時的我只想逃! 」胡怡中回想起三年前發病的狀況, 不由得帶著苦笑地說。台積電的組織文化推著他不斷進步, 但與公務員妻子安定的工作型態差距甚大,夫妻間的隔閡也因而增加。家庭與職場雙方壓力長期拉扯的結果,憂鬱症悄悄上身,他卻渾然不知。

症狀:食不下嚥自我封閉

當胡怡中無法吞嚥平日愛吃的牛排,看遍耳鼻喉科,醫生卻只對他說:「你的問題沒辦法解決。」2002年除夕,本是家家吃團圓飯的時刻,他卻什麼也吞不下去。他感覺自己一直發抖、天旋地轉與胃寒,自知妻子無法理解, 他只得打長途電話向遠在高雄的姐姐求救,大年初一即到醫院掛急診,直到初四門診時才被診斷為憂鬱症,且合併焦慮症與恐慌症。

之後他雖進行治療,但由於身體不適必須時常請假。體貼的他為了不想讓主管為難,最後申請留職停薪,他明白或許之後無法回到競爭激烈的台積電,但他選擇了放下。身為同事鄰居的胡怡中,每天在二樓看到同事開車上班時,他總是淚流滿面,問著自己:「為什麼別人可以自己開車上班,我卻只能窩在家中?」

當時留職停薪、無法開車、更不敢出門的胡怡中,換了手機號碼,切斷與朋友的聯絡,封閉在自己的空間裡。「當時看到他的小腿,瘦得像難民似地,他有時在家中走著走著,還用身體去敲牆壁,而我只能在旁邊安靜地陪他。」發病時給予他極大支持的前台積電同事黃素秋說。

39週年慶特別企劃,訂遠見還能帶走行李箱、咖啡機等好禮!

轉機:攝影旅行忘卻痛苦

當時胡怡中只敢待在家中,無聊之際拿起相機拍拍自家庭院的小花小草。當他專注於鏡頭時, 他發現那竟是讓他由憂鬱中短暫抽離的空間。漸漸地,他鼓起勇氣開著車、揹起相機,前往新竹市郊開啟他的攝影生涯。一張在自家庭院所拍攝的作品,之後參展還獲得2003年朱銘美術館攝影展的優選。「當我拿起相機時,所有痛苦似乎都不存在,取景時,我幾乎忘了我是誰。」眼前的胡怡中談起攝影,憂鬱、陰沈的情緒彷彿在陽光的照耀下,漸漸地綻放出絢爛的笑容。

在一次姐姐的邀約下,他到了高雄,當他走在前往旗津附近的隧道時,他體悟到不論多累多苦,都是要靠自己一步步走出去,否則生命永遠是黑暗痛苦。當下,胡怡中決定開啟人生第一次的自助旅行。「當時旁邊的朋友好為他擔心,不知道他哪來的勇氣,因為之前的他無法獨處。」黃素秋說。

他選擇去自己熟悉的日本,之後更到了英國、大陸。身處異國,原本生性拘謹的胡怡中試著開放自己,在英國跟哈雷騎士要求搭便車,更有一次為了索取當地地圖,原本就知道路的他,跟日本女警裝傻問了10分鐘的路,才心滿意足地拿到了他想蒐集的地圖。

體悟:學著奉獻與憂鬱共處

之後一次意外之旅,更讓病後的胡怡中體悟到生命的價值在於「貢獻」。他將其攝影作品義賣所得捐至台東基督教醫院,在隨同到原住民村落義診時,相較於一般許多醫生對於病患簡短地問診,當他看到醫生對待原住民關愛與認真的問診神情,他不由得流下感動的淚。當下,他感受到人生不只有獲取。

40歲發病的胡怡中,至今仍持續服藥。現在的他熱心參與醫院憂鬱症的防治,接下來更想組個旅行團,帶著病友走出與平日不同的生活圈。不像許多病患對憂鬱症深惡痛絕,胡怡中學習與憂鬱症共處,更將其轉換為擴大生命深度與廣度的領航者。

罹患憂鬱症之前,他的生活只有工作、賺錢與家庭。但在2、3年的患病期間,他開始學著沈澱自己,開始停下腳步欣賞周遭的人事物,讓自己活在當下。「我不知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唯一能掌握的是愉快地過今天。」胡怡中瀟灑地說。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