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幸福前置作業員
5月11日,大雨滂沱的天氣突然露出了陽光,彷彿是為了這場難得的幸福體驗而放晴。早上8點30分,王文華照例穿著白襯衫和帆布球鞋,準時現身於製作甜甜圈的訓練中心。遠從日本來的技術指導、知名甜甜圈品牌的總經理喜多見雅親自接待,他用略帶生澀的中文為王文華介紹:「剛炸出來的甜甜圈很好吃喔!」
先換上標準制服
首先, 工作人員必須先著裝,即使不是代表品牌形象的市人員,廚房的製作人員也有一套標準的制服、帽子、鞋子,規定甚至比門市人員還要嚴格,例如頭髮的顏色、指甲的長短都有一套詳盡的標準。穿上米色制服、圍上圍裙、戴上口罩,王文華看起來頗有專業的架式。
嚴格遵守洗手程序
進廚房前得先洗手,而且規定至少必須洗一分鐘,同時連手肘、指甲的縫隙都必須用刷子刷乾淨。因為工作人員是不戴手套的,所以洗手這套程序便格外重要。只見王文華照著講師黃國聯的指示,仔細地刷洗雙手,「這可能是我的手這輩子最乾淨的一次了!」王文華說。
詳盡介紹製程控管
講師先介紹甜甜圈的原料、大小標準及工作環境。廚房的每一區都在牆壁上貼滿密密麻麻的注意事項,例如水的溫度、麵糰的重量和溼度等等,同時又分不同種類的甜甜圈,而有不同的溫、溼度控制。製作時還必須依照外面天氣的潮濕程度,決定要加入多少水量。這些細節都是絲毫馬虎不得,差幾度或是重量不符合規定,就要淘汰重來。像這樣每一個步驟都有嚴格的標準,顯示公司對品質控管的用心。
2.幸福相對論:做甜甜圈=談戀愛
既然對品質及衛生有如此詳盡的規定,王文華提出他的疑惑,「為什麼不能戴手套呢?」講師回答:「除了戴手套油炸高溫危險,另外也是為了感受甜甜圈的生命力,」如果感覺到麵糰是死的,就不會下鍋油炸,而要檢討是哪個部分出了問題。王文華聽了馬上點頭稱是,他認為這就像談戀愛一樣,「就像你不可能戴著手套抱女朋友一樣,一定要用肌膚去感受『她』的生命力。」
第一味:蛋糕多拿滋
講解完步驟後,9點整,王文華開始學習製作他的第一個甜甜圈──手製蛋糕多拿滋。講師先示範一遍做法,並教導王文華應該如何測量麵粉的溫度、鋼盆溫度、以及加入多少份量和溫度的水。在確定所有條件都符合規定後,再來要將麵粉和水放入機器內攪拌成麵糰。「哪些步驟用手、哪些步驟用機器,是不是有精細地計算過?」「水倒太高或太低怎麼辦?」王文華在見習過程中不時地提出問題。
麵糰力道=熱戀節奏
他發現「做甜甜圈就像談戀愛一樣!」王文華說,激烈攪拌後麵糰太緊,必須放著使其鬆軟一點再進行下一個步驟,就像談戀愛一樣,熱戀期之後需要休息一下,不能一直處在高峰;同時溫度、溼度必須控制得很精細,打完麵糰後要讓其休息一下,這些步驟,就如同約會時燈光、場地必須事前計畫,熱戀之後也須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恢復人與人之間原始的渴望,才能一直保持在戀情的最佳狀態。
精細的製作步驟=精密的愛情策略
輪到王文華上場,他仔細地倒入一定重量的麵粉、再測量溫溼度、加入相對應溫度的水,所有的步驟都遵照講師的指示一步步仔細完成,讓講師不由得稱讚:「很有sense!很厲害!」
不過,在機器打好麵糰時,王文華卻不知道該如何刮除乾淨,這時講師拿出了刮板,三兩下就將多餘的麵糰處理好,可見步驟雖然標準化,但專業及嫻熟程度還是有一定的差別。做好麵糰後,王文華最大的感觸是,甜蜜雖然是非常抽象的東西,不過背後卻需要一連串精密的控制;而愛也一樣,人們往往視其為天馬行空、捕捉不著,但「偉大的愛其實需要非常精密的互相照料、奉獻、犧牲的,她絕對不是只有滔滔的熱情就夠的,她需要的是精密的、很講究的步驟,」王文華說。將甜甜圈的製作與他對戀情的嫻熟觀察結合在一起,王文華不愧為新一代的言情教主,從細節也能體會出其中的微言大意。
麵糰的三種狀態=女人的三個階段
接下來要將麵糰桿平,以方便切割成一定的大小。首先要在製作平台灑上一層高筋麵粉後,用桿麵棍將麵糰擀平,這個步驟對王文華來說有點抓不到訣竅,因為他擀出來的麵糰不夠平整,所幸有講師在一旁補救。而在切割出形狀方面,王文華仔細地依照老師教的步驟,用甜甜圈模型裁切、傾斜45度倒在左手大拇指上,然後轉面放在盤子上,練習了幾遍之後才終於上手。
値得注意的是,切割剩下的麵糰,加上一些高筋麵粉後,變成2號麵糰,可以做成「巧貝」「奇仕多」等產品。再剩下3號麵糰,加了更多的高筋麵粉,更硬而不黏手,可以做成肉桂捲。這代表著戀愛對象三個階段:少女、上班族、媽媽。1號甜甜圈麵糰就像少女一樣黏;其次是2號上班族麵糰,有點黏又不會太黏;最後,硬硬的3號麵糰,就像媽媽一樣獨立自主。連麵糰的不同狀態,也能引發他對女性成長三部曲的微妙觀察。
製作流程=創作歷程
接下來要把切好的甜甜圈麵糰放入油炸,此時除了時間、油溫的控制外, 如何翻面也是很大的技巧。不過天資聰穎的王文華,馬上就學會一次翻兩個甜甜圈, 讓講師刮目相看。而在油炸時,他也特別注意哪一個是自己做的,王文華坦言:「這是從高中包水餃以來,第一次這麼在意哪一個是自己做的。」這個階段王文華最大的體悟是,任何精緻的糕點或是文學, 其背後都有非常辛苦的一面,只是一般人甚少注意到背後的艱辛。而「甜甜圈有標準的製作流程,寫作也是一樣,」像王文華自己,就常常將觀察到的事情寫成一張張的小紙條,然後整理成檔案,藉此累積成一篇篇動人的文章。寫作不像表面看來如此輕而易舉、靈犀一動就能成文,反而需要一步步的努力和累積,就像製作甜甜圈一樣。
第二味:天使法蘭奇
接下來是製作第二種口味的甜甜圈──天使法蘭奇。這款甜甜圈是機器製作,由人控制機器將一糰糰的麵糰投入炸鍋中。雖說是由機器代勞,但油的高度、溫度、油炸時間,還是需要經過人為小心地控制,同時一個個甜甜圈在鍋中的間隔距離,也需要製作者小心拿捏,才不至於沾黏在一起。由於這個步驟比較困難,一般要到第四天才能學到這個手續。
灑糖霜=畫眉之樂
王文華發現炸甜甜圈,就像人與人的情感一樣,很多時候是講究時機的,快慢距離必須要拿捏得非常精準。炸好之後, 要填入奶油內餡,再沾上草莓巧克力醬。這個步驟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品質管理,凡炸出來形狀、大小不合規定的甜甜圈都會被丟棄。王文華小心翼翼地將甜甜圈切開,然後一個個塗上一圈半奶油,再沾上草莓巧克力醬,等到凝固之後就能食用了。這期間他不時好奇地詢問:「奶油怎麼做?」「草莓巧克力醬如何溶化?」「奶油在店裡面要放在哪裡?」了解如何做之後,他發現製作過程「好有趣喔!」因為灑糖霜就像畫眉之樂一樣。經過辛苦的製作過程,終於完成了王文華的第一個甜甜圈,他試吃了一口:「哇!好好吃喔!」除了內心感動外,他也發現這裡的甜甜圈每一個都是唯一、都要經過手工切形或是油炸翻面,而非經由機器大量生產,所以個個都是特別製作、獨一無二的。雖然累,但所見所聞都是美的事物,心裡就不感到那麼辛苦了。
3.幸福前線銷售員
學會如何製作甜甜圈之後,上午11點,一行人驅車前往甜甜圈門市,準備學習如何服務顧客。這家位於百貨公司內的新門市,果真還沒開店就排滿人潮,因此如何給消費者最快速而周到的服務,考驗著王文華的服務精神。
學習包裝技巧
穿上與製作中心不同的圍裙,王文華首先學習如何包裝甜甜圈。只見他有些生疏地夾起甜甜圈,用包裝紙包起來,轉了一圈鎖緊。由於是第一次練習,所以沒有那麼熟練。在包裝的過程中,其他夥伴對顧客說:「謝謝您,歡迎再度光臨!」他也大聲地跟著喊,顯示他非常融入團隊裡。而將甜甜圈裝入盒中也需要特別仔細,將重放在下面、輕放上面,才不至於壓壞。不僅是重量有別,顏色也要搭配好。王文華認為這就像女人的衣櫥一樣,要讓顧客一打開來就有幸福感。
練習銷售話術
還有服務的話術, 諸如:「歡迎光臨!」「先生小姐您好, 請問您要怎麼包裝? 」「請問您要大盒子還是小盒子?」「歡迎再度光臨!」等等,王文華也很努力地學習。
經過一番練習後,王文華站上櫃檯,開始服務顧客。他高舉雙手, 說出標準的服務話語:「小姐您好,這邊可以為您服務。」他的第一批顧客是兩個年輕的學生,由於王文華尚未熟悉甜甜圈的種類,所以包括點餐、結帳,店長都在一旁幫忙。王文華一邊包裝,一邊親切地跟顧客聊天,又因為他的建議,兩位顧客多買了好幾個。這兩位女性顧客一致認為,雖然看得出來王文華動作有些生澀,不過,「王文華的服務就像他的書一樣,讓人感到無比地親切,」她們還是非常肯定他的服務精神。
外場服務細心親切
實習完了櫃檯的點餐工作,外場的整理,如擦桌椅、幫顧客的咖啡續杯等, 也是服務業最基本的工作。只見王文華放下身段,拿著咖啡壺詢問顧客:「需要幫您續杯嗎?」他親切的笑容, 讓顧客印象深刻。在清理座位時,王文華也毫不猶豫地拿起抹布來仔細擦拭,一點架子也沒有。他還特別注意到抹布分三種顏色,不同的位置用不同顏色的抹布擦拭, 「顏色愈深擦愈髒的地方,」因為這樣才能夠提供顧客最清潔的用餐環境。學到這裡,王文華也不得不佩服起日本人對細節的專注和用心。一直在旁邊帶著王文華學習的店長潘惠瑩,認為他非常親切,同時又能時時帶著微笑,給顧客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給王文華今天的表現打70分。
4.把幸福傳出去
經過一個早上的練習,王文華體會到甜蜜背後的努力和辛苦,不過若是沒辦法跟心愛的人分享,這樣的甜蜜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王文華極力建議工作團隊,將甜甜圈分贈給育幼院的小朋友們,讓大家都能品嚐到幸福的滋味。
送幸福到育幼院
下午3點,一行人前往位於木柵的伯大尼育幼院。這家具有42年歷史的育幼院,讓許多失依失怙的小朋友,獲得失去的關懷與愛。
王文華之前就曾號召聽眾朋友,到育幼院陪伴孩子們,因此「王哥哥」對小朋友而言並不陌生。一見到活潑的小朋友們,王文華像孩子王一樣,馬上跟大家打成一片。打打鬧鬧之餘,還不時親切地叮嚀:「下課了嗎?」「功課寫好了沒?」孩子們見到色彩繽紛的甜甜圈,快樂地又笑又跳,迫不及待地問:「這就是那個要排隊很久的甜甜圈嗎?」「可以吃了嗎?」吃完點心後,王文華帶著孩子們玩起了甜甜圈拳,又跟他們邊玩搖搖椅邊說著童言童語, 像個十足的孩子。問王文華為什麼堅持親自送甜甜圈到小朋友手上? 他回答:「為的是一個甜蜜的微笑,」因為小朋友是這麼容易被感動,而做甜甜圈或做慈善工作就是最簡單的幸福方式。
品嚐立即而單純的快樂
王文華回憶起自己從前追求事業的成功、金錢的報酬,不一定立即就有回饋,但做甜甜圈或跟小朋友在一起,馬上就可以獲得單純的快樂。他在離開職場後才猛然醒悟,為事業衝刺不是滿足感的真正來源,「今天下午的這個片刻,我的生命突然變大,不再只是我自己,」在這個下午,王文華發現:「快樂就是你看他吃成這樣,」他指了指旁邊,大口大口地吃著甜甜圈,嘴上還沾著一圈巧克力醬的男孩說。「當你做一個甜甜圈,看到小朋友吃得這麼開心,你也許不是幸福的媒介,但你是幸福的傳遞者,」他認為, 身為一個作家也是如此, 當作家寫了一篇感人的故事,那幸福的本身還是屬於讀者自己,作家藉由文章將讀者心中已有的快樂傳遞給他自己。透過這次體驗,王文華將味覺的甜蜜昇華成精神上的甜蜜,也從小朋友的笑容中,看到真正的幸福。
採訪後記
當甜甜圈達人,遇上言情小說達人,會是怎樣的情況?
前者專注在控制甜甜圈形成的大小細節,後者鉅細靡遺地觀察人與人相處的枝微末節,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於細節完美地掌控。
王文華去年接受《30雜誌》專訪時,就曾向記者展示他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載著他在咖啡廳、車站……所觀察到人們的每個小動作,他的小說之所以能如此吸引人、他的散文之所以能輕易地撥動讀者心中那根弦,細膩的觀察力是很大的因素。
當然,馬馬虎虎也能做成一個甜甜圈,馬馬虎虎也能完成一篇小說。不過,對細節精心講究的達人精神,才是決定勝敗的最後關鍵,像這本《細節做對,你就贏了!》更具體地用書名,告訴人們成功是一個個小細節堆疊而成。因此當你品嚐到美味的甜甜圈、當你閱讀到撼動人心的作品,別忘了深入了解他們對品質的堅持和用心,也別忘了學習背後更重要的達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