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具有自我風格想法、不喜拘束、講求創意的藝文工作者,紀律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創意,並非憑空想像。曾獲劇場藝術最高榮譽東尼獎最佳編舞獎的崔拉‧夏普(Twyla Tharp)於其新書《創意是一種習慣》中點明:「成功人士的共同點是他們已經精通自己創作領域的基礎技能,且以這些技能為堅實基礎,打造創造力。」然而堅實的技能基礎,必須靠著內在的自我要求,並且持續練習才能達成。
內化的高度自我要求
「一天沒練舞,自己知道;兩天沒練舞,你的同伴知道;三天沒練舞,全團都知道。」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藝術總監平珩,娓娓道來這在舞蹈界中眾所皆知的事。這反映著表演藝術者講求高度紀律,並非如外界想像的隨興所至,而是無數次苦練、為求完美的成果。
新書《天作不合》上市不久,即登上誠品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的侯文詠,在卸下白袍專職寫作後,每天即要求自己寫作八小時;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曾公開表示,紀律讓雲門的基本功變得有深度,才能造就爐火純青的雲門品牌;有廣告教父之稱的偉太廣告董事長孫大偉曾說過,紀律自然會內化成自我要求。
時間是創意之敵?
「表演藝術者的紀律,在於時間表的掌握。當表演日期一旦定下,開始賣票的當下,無形中已經與觀眾簽定契約。」平珩給予紀律非常實際的定義。當幕一開,觀眾就要看到最好的表演,這過程正是高度紀律的展現。
「創意與紀律根本沒有衝突,當概念尚未決定時可以天馬行空,但進入執行階段時,有紀律則可更有效率地達成目標。」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說。陽獅廣告事業總監黃志靖則認為,時間絕對不是交不出東西的藉口,創意工作者必須了解,當作品的目的是為了銷售時,截止日期就是必要的。
然而每個環境的紀律都會相同嗎?
明思廣告副總經理郭重均認為,在創意行業紀律的定義應該被精緻化,考慮人的本質,例如人會有情緒、反抗的想法等。每個環境所遵行的紀律不同,過去在麥肯廣告工作的他,同仁們因為公司的機構價值而遵守紀律;當他到了明思廣告後,他認為人與人互動更加頻繁,擁有共同的目標,紀律自然就會成形。
紀律助你自我超越
彼得‧聖吉在《學習型學校》中也談到,「許多要求高度專業的工作,都會帶給人們極度的體能和精神挑戰,同時必須面對龐大的競爭壓力。若沒有足夠的紀律,懂得確認和撐過結構性力量,就很難達成任何真正的自我超越。」
在藝文、廣告創作者獲得掌聲前,紀律是幫助其經歷創作瓶頸、身心疲累、自覺油盡燈枯之際,仍驅使著他們向前進的重要因子。黃志靖談到以前廣告公司比稿時,常自覺創意不足而一度想放棄。此時代表紀律的責任感便驅使你做好最低限度的事,之後當成功來臨時,許多人以為是熱情讓自己成功,實際上紀律更是帶領你穿越低潮、邁向成功的要件。
看來不喜拘束、愛好自由的創意工作者,其紀律精神反映在自我訓練、要求完美上,這使他們得以超越自我,更有效率地將作品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