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聯合國的競爭,要勇敢主動

前聯電新加坡廠電腦工程師》張志傑

徐仁全
user

徐仁全

2013-05-01

瀏覽數 4,150+

聯合國的競爭,要勇敢主動
 

在新加坡工作是跟國際人士競爭,不要害羞,要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才能讓上司看到你的表現,也才能凸顯你的價值。」曾在半導體大廠聯華電子新加坡廠工作近2年的張志傑,對有志到新加坡工作的台灣年輕人提出這樣中肯的建議。

今年剛滿30歲的張志傑,出生在台灣,至澳洲求學,研究所畢業後本想回台到聯華電子上班,「大學時看到雜誌報導聯電董事長曹興誠的經營理念,很是嚮往,當時就許願有機會一定要在聯電工作,」他說。果不其然,畢業後申請聯電工作,結果是借重他語文及電腦能力,派他到新加坡廠上班。2010年,他從澳洲直飛到新加坡,展開踏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電腦工程師。

初到新加坡,他發現新加坡對華人很友善,特別是台灣人。台灣人不太會有適應不良的問題,一般人還可以聽懂國語,簡單英語也沒問題。購物中心美食街可以找到合口味的台灣料理,甚至電視轉播也有台灣鄉土劇,讓你彷彿仍生活在台灣,沒有異國的感覺。不過在工作上就有明顯差別,主要語言是英語,即便是在台資色彩濃厚的聯電工作,大部分仍以英語為主,因為需要跟來自印度、馬來西亞等不同國家的工程師溝通,流暢的英語是必備的。

在一個小的聯合國工作

張志傑觀察,新加坡位處於歐亞交界之處,又在大陸及東南亞等國的中間樞紐,這種特殊的位置,讓新加坡成為許多歐美企業進軍亞洲市場的管理營運中心,特別是進軍大陸及東南亞,甚至印度、中東等市場的重要位置,所以各國人士都聚集在新加坡。「在新加坡工作,其實就等同於在一個小的聯合國上班,」他形容。

張志傑接受中西兩種文化的洗禮,因此在職場上十分適應這種國際性的職場文化。

他分析,台灣人有時會怕紅,也怕主管注意到你,就以謙虛、害羞的態度來呈現,結果反而發生適應不良。「台灣人總認為把分內的工作做好,主管自然會看到你的價值,」但這套在國際職場上比較不受用,反而應「勇敢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主動爭取自己想要的,」這才是國際職場上較為通行的法則,台灣人卻不大習慣這樣的職場文化。

張志傑主張不要怕,多跟主管溝通,才能減少誤會。他奉行此法,讓聯電高層感受到他的優點與價值,不僅在工作上獲得肯定,更能與主管及同事成為朋友。

近年來在新加坡工作的另一現象是大陸工程師變多了,一方面是新加坡政府有計畫引進大陸專業人士工作,甚至移民;同時也基於語言文化上的差異不大,也讓大陸人士勇於前進到星國工作。張志傑發現不僅在聯電,其他的科技公司,近年來也大量錄用大陸人,很多皆來自一流學府,如北大、清華的高材生,都願意離家背井到新加坡。換句話說,台灣人不僅要與國際人才競爭,更要與大陸人才競爭。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獎金優渥 不需宅在家省吃儉用

除了工作上有別於台灣的職場文化外,其餘食衣住行在新加坡,張志傑認為沒有太大的問題,生活其實是滿舒適愜意的。

一般來說,科技工程師的月薪約在3000-4000 新加坡幣(約合新台幣7、8 萬元),較一般文科畢業生可領的月薪多出1000 新加坡幣左右。而房租方面,每月租屋費用約為800-1000 新加坡幣,吃及娛樂費用也約在1000 新加坡幣,其餘則可以存下來。另科技公司每年都會有獎金,金額約可達5 位數新加坡幣,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他在新加坡待了近2 年,住的是有游泳池及健身房的大樓套房,上下班除搭大眾交通運輸外,也常使用計程車,週末跟朋友吃餐館及上酒吧,倒沒有刻意省吃儉用當宅男,「結果我還可以存一筆錢呢!」

張志傑目前已返台在政府部門服務,但他仍鼓勵年輕人有機會應多出去看看,不要拘泥在台灣,「出去就不是22K」,不僅增加收入,也可增加視野,與世界更接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