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讀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是許多五年級歸國學人共有的人生目標與世代回憶。這些從國小就啟航的小留學生,大學時代就赴美求學的學生們,更需要家庭條件的支持,以及獨立的心智人格。他們在異鄉的處境到底是值得羨慕還是倍感孤獨?被迫提早培養「國際觀」的他們,是否必然在職場上有更好的成就?畢業後是否會如預期在美國發展呢?
一朝之別,恍如隔世。從充滿陽光的加州州立大學畢業的四位同學,在台北安和路的Carnegie餐廳開起了畢業十年的同學會。從最早回台58年次的Connie,到最晚回台的Henry(他在美國經營家族紡織企業十年後,也在今年選擇回台灣創業),都選擇回台灣發展。30而立的他們,到底繳交了一張怎樣的職場成績單呢?他們如何看待台灣的市場?回來後有哪些職場文化的調適?將來會不會把小孩送出國呢?來聽聽看他們的心聲!
1.陳先德 Roger
叛逆青年回歸「傳統」
Q.當初為什麼出國念旅館管理?
完全是家裡安排的道路啊!他們望子成龍,希望我有成就。我個性比較不喜歡念書,家人怕我沒出息,覺得送我去念吃喝玩樂的旅館管理,是一條比較安穩、他們也可以放心的路,我算是一路服從他們的計畫,完全沒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
Q.最懷念美國念書的哪一段時光?
因為一個人在異鄉的寂寞、空虛,曾經有一段叛逆期。平均四年內去了拉斯維加斯賭城兩百次,曾經輸到只剩下1塊美金,又反敗為勝贏到1萬元的紀錄,當然大部分時候都輸得很慘,瘋狂到提領信用卡借貸現金繼續賭博。連期中考試,我都是最後一分鐘才進考場,很扯。
Q.有想過要留在美國工作嗎?為什麼回台灣?你念旅館管理,現在卻做IT零組件,怎麼會轉那麼大一個彎?
我們是亞洲人,不管是申請工作簽證還是職場人際溝通能力,都吃了很多虧,因此很難在美國找工作。我是一畢業就回台灣,但是台灣比較不尊重服務的專業,沒有發展服務業的環境,也不是我真正想走的路。我曾經接受家人的安排到福華飯店求職,與總裁面試還一口氣過關,最後卻還是鼓起勇氣走自己的路。現在做LCD出口的零組件,完全是傳統產業的內容,與所學完全無關,我卻從頭開始,做得很開心很順手,也算小有成就,算是一條意外的道路吧!
Q.你會考慮將來送小孩去美國念書嗎?
絕對不會。因為自己慘痛的經驗,讓我覺得一個人在國外孤苦無依實在是太苦、太可憐了,感覺不到家人的關心與愛,我會選擇讓孩子好好待在我身邊。
2.蔡萬裕 Kenny
誰說猛男就頭腦簡單!
Q.你是什麼時候出國的?為什麼出國?
其實沒什麼選擇的機會,我國小的時候就跟著全家移民到美國阿拉斯加了。
Q.阿拉斯加的亞洲學生多嗎?聽說你在高中時曾經打敗一票美國同學,得到健美比賽第二名?
沒錯。好像到現在,大家都還覺得亞洲人運動一定比較遜,去健身房遇到老外會自卑,這真是大錯特錯。健身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可是每天勤練,看肌肉一點點長大的。高中的時候,不但參加健美比賽,還是足球隊員與摔角隊長,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奪了不少獎牌,真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Q.你是景觀設計系畢業卻走健身的路,爸媽都贊成嗎?健身產業是一條有「錢景」的路嗎?你為什麼選擇這條奇特的路?
我也曾立志要當國際級的景觀設計師,還在美國最大的景觀設計公司工作過,但是每天畫圖還是不如戶外活動來得刺激、有興趣。於是決定回來創業。我覺得健身在台灣還是一塊有待開發的處女市場,不像在美國已經完全企業化經營,台灣還有很多發展潛力。所以我不但代理運動食品、器材,把專業的運動知識引進台灣,還歷任多家知名健身中心顧問。透過教育,相信在台灣,健身也可以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Q.回台灣後最不適應的是什麼?
國人對健身觀念還是有很多誤解。包括上一些綜藝節目,為了節目效果,還被主持人取笑為頭腦簡單的猛男,想想真是氣人。我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參加角力隊、足球隊、網球隊、田徑隊,都是好學生才有資格參加的項目,成績起碼都要有C才能加入呢!
3.葉修琮 Henry
社團王子變Businessman
Q.什麼時候出國的?
國小,因為全家移民。
Q.聽說你念機械,畢業後的方向為何?
1994年剛好機械的職缺退燒,找不到什麼好工作,因此就一直在家族的進口批發公司工作。結果公司在我的整頓下,經營績效大為進步,我還得過加州共和黨所頒發的年度最佳Businessman。
Q.十年後的今天,怎麼會想回台灣?
還是為了自我實現吧,畢竟家族事業發展有限。經過評估後,目前和朋友合資研究一套英語教學法,我想在亞洲、大陸、台灣,學英文應該是源源不絕、永不退燒的市場吧!因此我算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把家族經營的事業完全結束,回台灣發展。
Q.最需要適應的職場文化衝擊?
首先是工作時間觀念上的差異。以前在美國,我們很重視私人生活,員工下班時間一到一定走人,現在我發現同事晚上10點才離開,上班的時間卻在MSN,這樣不是很沒效率嗎?另外我還搞不太清楚大家的溝通方式,談一個合作,答案不是yes or no,也沒有白紙黑字;相反的,經常是「再看看吧!」、「可能」、「好像」,這種模糊的辭令經常讓我一頭霧水,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還在漸漸適應中。
Q.你最不習慣台北的什麼?
交通。(天啊,以前在美國開十二公里只要十分鐘,現在從天母到台北就要塞車一個半小時。)另外就是,在這裡似乎開車有禮貌、守秩序的人是呆子。
Q.會不會想要把小孩送出國?
會,但是至少要長大到小學畢業。中文很重要,因為中國市場實在太重要了!
4.周宗弘 Connie
就只怕嫁不掉啦!
Q.當初為什麼出國念書?
念國二的那年,我只有14歲,當時什麼都不懂的我,就這樣在家人的安排下去了美國,第一次去,去了一年半,不太習慣,所以又回來台灣,念完了高中再回去美國念大學。
Q.在美國念書最懷念的事?
在服務業先進的美國,念旅館管理是一件超級幸福的事,我們有自己的飯店,還有一個頗具規模的餐廳。每個學生都要在不同的職位上實習,在家不下廚的我從完全沒碰過廚房、到要負責張羅全班同學的午晚餐,那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同學來自世界各國,誰知道要做什麼菜啊?我還是硬著頭皮弄出一套還算像樣的餐點,到底做了什麼,是怎樣過了關,現在已經不復記憶了!(至少沒聽到有人抱怨。)
Q.為什麼回台灣?回台灣後最大的職場衝擊?
我是1994年畢業的,那一年是美國最不景氣的一年,同學們陸陸續續都回到台灣來找工作,我也不例外。剛回來,是一種從中西合併的教育回歸台灣本土企業的落差!美式教育的訓練,讓我講話很直接,也不太懂得拐彎抹角,常常得罪別人而毫不自知。虧吃多了以後,才慢慢摸索出比較合乎中國人含蓄及打太極拳「迂迴」的溝通方式!
Q.如果人生再來一次,妳是否還會選擇出國留學?
會。我覺得美國的大學教育,給了我一套可以應用在各種職場的思考方法,大大開啟了我的眼界,也開發我的勇氣與潛能。
Q.30而立,妳有什麼煩惱嗎?
現階段的生活和工作都很開心(感謝《可樂報》給我發揮的空間,可以展現才情和理想),該是磨合後的一個成熟期吧!唯一美中不足的,應該就是嫁不掉吧!(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