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家都做的,我不做

北歐櫥窗創辦人黃世嘉

江欣怡
user

江欣怡

2005-12-01

瀏覽數 12,050+

大家都做的,我不做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前資策會董事長、前台灣惠普(HP)總經理黃河明在做了廿六年的專業經理人後,去年初終於決定自己出來創業,成立了「悅智全球顧問服務公司」,將自己腦袋裡的智慧化為商品,讓後繼者有諮詢的對象。黃河明創業時已經57歲了,但在創業上,他師法的對象卻是他那僅29歲的大兒子──北歐櫥窗創辦人黃世嘉。

脫離光環證明自己

身為公眾人物的下一代,黃世嘉的成長過程比一般人更為早熟。黃世嘉高中及大學的學長、也是直安科技BGO美集合網創辦人陳宏欣觀察到,「他想創業,就是不希望活在上一輩的光環中,所以急切地要證明自己的實力。」這樣的黃世嘉, 在創業的這條不歸路上極為謹慎,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自己要什麼。對於水瓶座的黃世嘉來說,以創業實現理想,早就已經是生命裡寫好的劇本。雖然說「Like father, 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但黃世嘉卻不願意跟大家走一樣的路。台大工管系畢業退伍之後,黃世嘉短暫地待過台北市消費者電子商務協會(SOSA)、挪威Opera軟體公司,27歲時,他像是一隻亟欲展翅高飛的幼鷹,租下了新生南路上頂樓的辦公室,接電話、下訂單、包商品、送貨,自己一個人扛了下來,還來往台灣與北歐航線上談代理權。

黃世嘉,有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儘管做的是網路精品,但嚴格說來,黃世嘉卻不以「生活家」自居,他寧願別人拿商人的眼光看他。

早慧的從商天賦

「他天生就是個業務人才,北歐櫥窗創辦人黃世嘉在台大管樂社當社長的時候,已經懂得到處向企業遞企畫書了。」陳宏欣談到黃世嘉,忍不住想起一起在台大管樂社打拚的時代。當時,HP、Intel、功學社都曾經贊助過台大管樂社,而黃世嘉也曾創下許多社內紀錄,包括是第一個通過社務章程的社長、將贊助的流程標準化等等,而這些措施讓那一年的管樂社盈餘創下百萬,團員甚至於還以這些盈餘出國進行表演。

「優秀」一直是他隨身攜帶的標籤,是榮譽但也是壓力。從小到大都是班長, 高中加入樂隊, 大學參加管樂社和AIESEC(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 , 大學四年、八個學期裡,黃世嘉拿了七個書卷獎。

對他來說, 人生的路環環相扣,他知道未來的路在哪裡。

早在大學時代,他已經利用每一個機會累積很多工作經驗。當碰到別人質疑他的歷練不足,他會一一道來他曾經有哪些打工經驗。大學時候也已經參加過多場電子商務的研討會,也因為身為黃河明之子,他知道自己有很多「特訓」,所以,他更想要走一條比較少人走的路,因為「寂寞一點沒什麼關係」。

「大學畢業後,我有兩條路可以走。要不就是成為專業經理人讓大企業所用, 否則就是到大陸發展,但前者不是我所要的,後者得要早去卡位才行。」後來,黃世嘉兩條路都不選,因為大學時參加AIESEC的經驗, 他決定先到挪威的Opera軟體公司看看,而這樣的工作經驗便讓他與北歐劃上了等號。

看到「不一樣」的商機

在一次出差的過程中,他在北歐航空(SAS)機上看到了精品目錄,看到北歐人把創意表現在生活中,產生一個又一個有趣的用品,反觀台灣嚴重地美學先天不良,人心浮動,讓台灣人不願意追求生活中真正的美感。於是,黃世嘉決定引進這些品牌到台灣,一方面提升台灣美學品味,二來也實現自己由來已久的創業欲望。

剛創業三個月時,為了成本考量,整個辦公室只有他一個人, 等到後來有訂單進來,北歐櫥窗才慢慢地加入一個又一個夥伴,而草創時期往來於台灣跟北歐之間的二十多個小時,就連在曼谷與阿姆斯特丹機場轉機,也讓黃世嘉練就了看天色睡覺的特殊功夫,只要窗外天一黑,他自然可以進入夢鄉。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公司剛成立的時候,我開著貨車出去送貨。有一次我經過一個十字路口等紅燈,突然發現我被八輛空的計程車包圍住。我就想,如果今天路邊有一個人招車,那這八輛計程車都會競爭,一競爭毛利就跟著掉下來,這就是因為有太多人都在做一樣的事情。」黃世嘉這樣分析。

所以,黃世嘉不願意做大家都做的事。問他為什麼不考慮去拿個MBA回來,黃世嘉臉上頓時出現為難的神色。他皺著眉頭,伸出大拇指往下比一比說:「你不覺得MBA已經多到沒有市場了嗎?」

建立「不一樣」的個人品牌

而在工作上,黃世嘉的創意點子也特別多,北歐櫥窗的公關侯蕾就說: 「在行銷活動上,他常常要求我們策畫一些和別人不一樣的活動。」而年輕的老闆組成的工作團隊,也讓北歐櫥窗充滿活力。「老闆可以一早就拉大家去看設計展,下午大家就一塊跑到電影院裡看正熱門的片子。」侯蕾笑著說。

多年來樂團的訓練,不管是身為法國號的樂手,還是現在正在學的打鼓,在音符與節奏中成長的黃世嘉,對於生活應該怎樣過,有自己不一樣的想法。「他是少數學理工的人當中深具藝術涵養的。」他的學長陳宏欣觀察。

而這樣的藝術涵養,讓「黃世嘉」三個字成為北歐品牌的第一把交椅。邀請黃世嘉前往演講的富邦藝術基金會的徐文羚就認為,目前台灣市場中,北歐櫥窗已經是第一品牌了。徐文羚說:「在網路上搜尋北歐,除了北歐在台協會之外,就是北歐櫥窗了。」為了介紹北歐及其美學經驗,黃世嘉透過一場又一場的演講不斷介紹這些接近極地的冰磚國度。

生活、人性、北歐風

而當黃世嘉愈了解北歐文化,他就愈被北歐所吸引。在北歐的那段時間,黃世嘉觀察到北歐人正直的那一面,「從台灣人的角度來看,就是很好騙的那種人,」黃世嘉說,而單純的民族性,讓北歐人格外注重「生活」議題。黃世嘉發現,跟瑞典公司內部人員聊天時,最常出現的問題是:「你在家裡都做些什麼活動?」這些對台灣人來說是私人的話題,在北歐人口中卻非常自然。對他們來說,工作可以換,生活卻是無價的,因此,北歐人每年會趁著夏天來臨時,到國外生活幾個月體驗異國文化,而這樣的價值觀反映在工作上,黃世嘉舉一位挪威朋友為例,每天早上會駕著自己的獨木舟,來到峽灣內的奧斯陸銀行工作,而且從不加班,下午4點鐘一定走人,不讓自己成為「辦公室動物」。

重視個人生活的價值反映在北歐設計師的作品上,便是一個又一個結合創意與實用的家居用品。Anders Noorgaard設計的「X型霸氣隔熱架」,兩條橫亙的金屬交叉出一個既前衛又方便的隔熱用具,既好看又好用。而從大自然中找尋題材的北歐人,也設計了一款類似朝鮮薊的燈飾,讓人一看就想回歸自然懷抱。用物件改變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北歐設計的一大特色。另外,由於北歐人不重視婚姻狀態,設計師便設計了一款強調自己未婚價值的單身戒,環內的空缺象徵著「open」(開放),而戒指本身更可以讓人知道戴戒者的感情狀態,看似冷冽的北歐設計,卻表現出最人性的一面。

為本土打開國際天空

但這樣的物件要打進對北歐不熟悉的台灣市場,勢必有極大的信心才能成功。如同陳宏欣所觀察的,「黃世嘉是個很精密的人,他在做很多事情之前,會先想好所有的步驟。雖然北歐櫥窗的單價很高,難被市場接受,短時間難以看到營收獲利,但黃世嘉堅持就這樣走過來。」不過,曾經有算命的告訴黃世嘉,他這輩子跟外國人講得比較通,「我血液裡天生就是個日耳曼人,」黃世嘉自己這樣說。就因為這樣的氣質,讓黃世嘉在台灣的這個北歐市場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我想要做可以讓大家看到的國際品牌,而且是有想像空間的產品。」因為這個信念,喜歡嘗試新東西的黃世嘉不顧一切地以「創業」,來實現他的理念,雖然現在代理國外產品, 但黃世嘉相信, 有一天他能做到「概念來自台灣,設計來自北歐」的新型態國際分工。一直以來,黃世嘉懂得如何吹奏音色溫和的法國號,他也懂得如何分秒不差地甩動手上的打鼓棒,但在樂團中,他真正想要擔任的職位卻是指揮一職。

「在舞台上指揮掌控全場,有一點獨裁, 這就是我想要的,」黃世嘉露出渴望的表情這樣說。在樂團裡,黃世嘉雖然不是指揮,但在創業的路途中,他以30歲不到之姿,已經帶領了許多人往前走,並奏出屬於30世代的樂章,不是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