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一個苗栗鄉下的小孩,大學畢業後,為了改善家計,放棄留學,投入就業。就在工作略有成就之際,公司為了國際化,突然引進空降主管,企業文化丕變,「經常開會開到半夜2、3點」,同期的同事紛紛求去,只有他硬著頭皮苦撐下來。
「那時真的很苦,早上醒來,一想到要上班,心裡儘是陰天的感覺。」二十年後,回憶起這段刻骨銘心的日子,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爽朗地大笑。正是這段珍貴的歷練,讓李焜耀多年後得以帶領明基獨立、建立國際性品牌、購併德國電子巨人西門子手機部門,一一打下一場場勝戰。那時,李焜耀才30出頭,人生職場已揮出多記漂亮的安打。
同樣30出頭,一位朋友最近在msn上留下「兩好三壞人生」的暱稱。35歲、初為人父,職場十年的翻滾,職務高不成低不就,經濟的壓力、職場的目標、人生的理想……,想到這些,心裡沒有下雨也盡是陰天的感覺吧。自己走過,我想,這應該是大部分30世代的心情寫照。人生職場來到「兩好三壞」的關鍵時刻,心情總是複雜的,悔恨當然是有的,但更多的應是極想奮力一搏的旺盛企圖吧。
每一個職場就像一場賽局,一場場的比賽,有人愈打愈進入大聯盟,有人愈打愈往小聯盟去,甚至成為少有機會出賽的板凳球員,或被迫退休。這其中的關鍵,還是在於每場賽局我們有沒有領悟新的工作態度,並累積紮實的基本功。五到十年的職場生涯,大部分的30世代都換過不少工作,少者三、五個,多者八個、十個,不足為奇。只是每個工作,我們是不是總是漏失了好球、誤判了壞球,最後在懊悔中黯然離開打擊區。然後,在休息區盡是抱怨天氣不佳、投手狡詐、裁判不公……。
六福集團總裁莊秀石的30世代,可能比你我都還慘。儘管出身殷商家庭,但父親做一行倒一行,家族企業風雨飄搖,整整二十年都在和大環境搏鬥。回顧這段慘澹經營的日子,莊秀石銳氣不減地說:「時機未到時,就默默地準備自己,等時機一到,就有絕對的自信迎頭出擊。」
莊秀石揮出他人生的首支安打時,已是50歲的壯年了;「兩好三壞」的30世代,我們的人生職場的確來到關鍵的時刻,但這絕不會是最後的賽局。《30雜誌》這期的封面故事──「成功者的打點」,由副主編林婉蓉及資深記者楊倩蓉企畫、撰文,與你分享六位各領域成功人士的職場人生故事,以及他們所洞悉下的當前30世代機會點。相信,下一球,你將能揮出令人喝采的一擊。